“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你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你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半句是什么吗?
中国作为诗词的国度,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传吟至今的佳句。
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许多诗句,好像只有“一半”有名,“另外一半”却少为人知。
今天晚君整理了一些这样的句子,来看看你知不知道那“不出名的一半”。
父母在,不远游,__________。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完整的一句,没有下一句。出处:春秋 孔子 《论语·里仁篇》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译文: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
——《论语》
大家对“父母在,不远游”应该很熟悉了,但后半句“游必有方”却未必人人都知道。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说,当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尽量不要长期在外地生活。
而“游必有方”一是指游历一定要有方向,去处要让父母知道,二是指不得不长期在外的,父母在不远游被误解,也要首先安顿好父母。,
__________,一寸光阴一寸金。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谁写作文的时候没引用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呢?
但前半句的“读书不觉已春深”,名气则小得多。
下一句是:游必有方。原句: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出自:《论语·里仁》。
这句诗是说,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都像黄金一样珍贵。
原诗和现在流行的意思一样,就是劝告大家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__________,天涯何处无芳草。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现代人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大多是用来安慰失恋的人,常常还会加上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
但苏轼的原诗主要是感怀春天,虽然柳枝上的柳絮被风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
虽然意思已有改变,但也不失洒脱和振奋。
__________,相思始觉海非深。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唐·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现代人多引用“相思始觉海非深”来表达深情,前半句则多被省略。
后半句当然是绝笔,但前半句也不逊色。
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大家都懂上半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也要知道下半句“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含义。
求快,可能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学会循序渐进,保持远见和耐心,是一种智慧。
物以稀为贵,__________。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物以稀为贵”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下一句“情因老更慈”——爱情因为衰老而更深刻。
上一句说物质,下一句却一语道破了情谊的真谛,读完让人心里暖暖的。
__________,岁月忽已晚。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
现在人们常用“岁月忽已晚”来形容时光飞逝。
企业回顺其自然,不要老唠叨她,给她自由和自己的空间,不要事都管,让她碰壁,到时你看准机会从侧面好引导,慢就会学会务实了,记住不要硬来,女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的,千万不要伤到她的自尊。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做家长的不要管得太多了,先。
__________,偷得浮生半日闲。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这“闲”该如何偷?
“父母在不远行,远行必有方”出自《论语·里仁》,原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方:一定的地方。
倒也简单,拿诗人来说,趁春天还没结束去爬个山,在栽满竹子的寺院里与僧人聊聊天,闲情便有了。
可能因为后半句实在过于出名,以至于前半句完全失去了光辉,但其实,前半句也可视作“偷闲”的某种方法。
岁月极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只要你想,都可以“偷”来赏味。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若远行,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它的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的意思就。
愿我们都能畅享世间万千美好,找到藏于生活的种种小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