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下列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哪一个

又是一年端午至,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这个与伟大诗人相关联的节日里,我们不妨读读古诗古词,让粽香伴着书卷气

又是一年端午至,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在这个与伟大诗人相关联的节日里,我们不妨读读古诗古词,让粽香伴着书卷气,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品读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

赛龙舟忆屈子

竞渡诗

卢 肇(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大型龙舟在三峡大坝前水域表演。郑家裕 摄

一条龙舟贯通古今。龙舟的特征表现在龙头、龙尾上,此外还有各种装饰。每逢端午,事先要修龙舟,训练水手,到节日再进行龙舟比赛。

关于端午的起源,下列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哪一个,说法甚多。过去比较通行的解释为了纪念屈原。近代学者研究证明,端午节的许多活动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其起源可能是为了祭祀水神或龙神,赛龙舟与古人对龙的图腾崇拜有关。后来各地又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端午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释,而纪念屈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

包粽子吃五黄

乙卯重五诗

陆 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村民在包传统灰汤粽。徐昱 摄

据载,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粽子又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所以又有“筒粽”的称呼。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叶包黍米,因水中含碱,称碱水粽。到了唐代,粽子更有颜值,出现了锥形粽、菱形粽。宋朝时,已有果品入粽,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状造型的时尚。元、明时期,粽叶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以后又用芦苇。到如今,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红枣;南方则有鲜肉、火腿、蛋黄等。

除了粽子,江南各地流行吃“五黄”或“五红”。五黄一般是指5种带有“黄”字的食品,比如黄酒、黄鱼、黄鳝、黄瓜、咸鸭蛋黄等。五红是指5种红颜色的菜,譬如苋菜等。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描写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句1 1、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2、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插菖蒲悬艾草

浣溪沙·端午

苏 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民间习俗认为五月有“五毒”,即毒蛇、蜈蚣、蝎子、壁虎、蟾蜍。

进入农历五月,长江流域是梅雨季,雨多、溽热、潮湿,易产生霉变。在黄河流域,害虫现身,北方最怕干旱,旱则百虫生。艾草和菖蒲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医药功能,因而受到青睐。今天许多地方的民俗中,仍延续着相关传统,如门前插菖蒲、悬艾草,喝雄黄酒等。

浴佩兰画童额

这首诗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

渔家傲

欧阳修(宋)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浙江省义乌市三溪堂国药馆举行的端午非遗传统文化节上,长辈们正为孩子点雄黄。吕斌 摄

蓄兰沐浴和悬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除毒之俗。据《大戴礼记》载,五月,“蓄兰为沐浴也”。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端午也被称为浴兰之月。一般来说,人们是用煎蒲、艾等香草沐浴。比如,在岭南地区,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比较常用;在湖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

画额,是指用雄黄涂抹小孩子的额头。孩子不可饮酒,故用雄黄抹在小儿额头,借雄黄以驱毒。

斗百草采杂药

学士院端午帖子

苏 辙(宋)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

寻芳空茂木。

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是

斗草得幽兰。

1、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4。

歌舞纤絺健。

嬉游玉佩珊。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湖公馆幼儿园的孩子们斗草过端午。葛宜年 摄

碧艾香蒲处处忙,细缠五色臂丝长。端午在历史长河中踏浪而行、至今不辍,其丰富的节俗内容不仅蕴含着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一代代人的乡愁记忆。

出品|人民日报N°生活工作室

策划|孟扬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生活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 2023年06月04 01:52
下一篇 2023年04月12 13:06

相关推荐

  • 毛笔楷书元曲,写楷书用什么毛笔好

    毛笔活书艺术不但传承了我们祖宗的毛笔艺术,也传承了传统的真树根拼字艺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手机已经普及,手机里的相机功能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不可分开的部分,用相机拍下身边的大自然成了一种宣传自然美的一

    2023年04月19 306
  • 夏日荷花的诗句,夏日咏荷诗

    关注中国诗歌网,让诗歌点亮生活!要说夏天最美的风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绝对当之无愧满池荷花,不止开在夏天更开在每一个文人的心间夏日荷花的诗句1(一)我爱荷花的风姿绰芍,更爱她出淤泥而不

    2023年05月02 279
  • 描写朝霞的诗句,描写天空云霞的诗句

    七绝•日出东山(平水韵)流云漫卷浪潮涌。6、晚霞如血晚霞瑰丽丹霞似锦云霞漂浮霞光耀日朱霞烂漫7、朝霞不是天天出现,但我们心中的朝霞却不能不出现,因为它代表着希望,人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意义。我的乐趣是看

    2023年06月01 244
  • 新婚诗句,古代最美结婚贺词

    结婚,这是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真挚的新婚祝福语也为喜气的婚礼增光溢彩,然而千篇一律的“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等新婚祝福语,古代最美结婚贺词,或许让你厌烦,或许民国结婚证上的誓词会更加诗情。民国结婚

    2023年05月14 299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下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对应句

    《气出唱》两汉:曹操游君山,甚为真。花自飘零水自流,淡淡青丝自言愁李清照的《一剪梅》,整首词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2023年04月13 218
  • 元曲有上下阕吗,元曲分上下片吗

    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2023年04月14 248
  • 万条垂下绿丝绦上一句,万条垂下柳丝条的前一句

    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上一句是碧玉妆成一树高。全文:咏柳作者:贺知章朝代:盛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

    2023年05月23 239
  • 身无彩凤双飞翼下一句是什么,身无彩凤双飞翼后半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名句的诞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解】: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2、灵犀:旧说

    2023年05月20 258
  • 纲举目张下一句是什么,纲举目张是谁说的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两种理念:和而不同、纲举目张。我们一起来看。和而不同1、纲举目张【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

    2023年05月29 301
  • 十之八久下一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久久下一句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工作上杂乱的琐事,身体上偶尔的小疾,感情上的磕磕碰碰……面临麻烦,我们总是表现得惊慌失措,想急于将它甩掉。但是,麻烦往往如影相随,让人无法彻底甩掉。

    2023年05月03 254
  • 书院里的元曲作家,元曲的重要作家

    “平地三千苍溟水,瓦解檐飘梁柱摧,元曲的重要作家,事到如今真无谓,同生死除去窦娥还有谁……”在河北省安国市关汉卿书院开放仪式现场,安国市老调剧团演员正在演唱关汉卿经典曲目《窦娥冤》选段。关汉卿是元曲作

    2023年04月11 262
  • 等风来下一句怎么接,等风来金句

    1、等风来,不如追风去。2、爱一个人总是简单,无非心念所至,生万千欢喜;懂一个人却需要漫长岁月里的温柔耐心,聚沙成塔,等风来金句,滴水石穿。,3、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某个风景正好的季节来到你身边,并且

    2023年05月20 23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