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残犹有傲霜枝上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前一句古诗

在老北大的那批名家大师中,真正不擅朽法的很少,大概最出名的就算是刘师培了。这位被周作人调侃成北大文科教员中“恶札”第一名的,再经《知堂回想录》的传播,遂“恶”名远扬了。尽管周作人随后继续调侃,将他自己

在老北大的那批名家大师中,真正不擅朽法的很少,大概最出名的就算是刘师培了。这位被周作人调侃成北大文科教员中“恶札”第一名的,再经《知堂回想录》的传播,遂“恶”名远扬了。尽管周作人随后继续调侃,将他自己评为“恶札”第二名,菊残犹有傲霜枝前一句古诗,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如果这不是在说笑话,那么就是他在矫情了,因为无论如何,周作人的书法也不至于进人“恶札”的排名:要进的话,我倒想起另一位北大名人,那就是辜鸿铭先生。

辜鸿铭书法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赠刘景文》

辜鸿铭被称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奇人,他身世奇特,一八五七年出生于南洋马来亚槟榔屿一个英国人开的橡胶园里,父亲的祖籍福建,母亲则是葡萄牙人。自小聪敏的他被当地的苏格兰传教士布郎赏识,并收为义子。于是,十三岁的他被义父带回欧洲接受西洋教育,就读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一八七七年,他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后,又去德国莱比锡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专业,并研究德国文学、哲学,发表不少文章。而后辜又去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游学。在总共长达十四年的欧洲生涯中,不仅使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更使他获得了十三个博士学位,成了深谙欧洲文化精髓的通才。五年回国后,他先于张之洞幕府做了十七年的洋文案,后又督办黄埔浚治局,清末时曾官至外务部左承等。由于他曾娶口籍姑娘吉田贞子为妾,所以,他幽默地称自己是“生于南洋,学于西洋,婚于东洋,仕于北洋”。

就这么一个喝着洋墨水长大的“东西南北”人,不要说传统书法没怎么练过,就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初他也是一无所知,全是后来发力苦读恶补而成。

【作者】苏轼 【朝代】宋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

我想,辜鸿铭的一些笔墨功夫,主要就得益于他在张之洞幕府那段时期,花了十数年浸淫国学时所练就。不过从现存的一些墨迹来看,他在书法上似乎没有发愤下过临池摹帖的苦功,但出于实用功能的考虑,其常规的练习以及对碑帖的浏览阅读还是必不可少的.根据那时的环境,著述日记手札等一切书写工具还非毛笔不用,所以,从欧洲回来的辜鸿铭必须要经历一个从硬笔到软笔的痛苦转换过程。据说,刚开始时辜鸿铭对汉字的掌握和书写确实适应不了,写起来还时常缺胳膊少腿。有文记载说,他曾将“非”字两旁的六短横都写到两竖里面去了,引来一阵嘲笑。他后来专读《说文》,识得汉字甚至比一般的学士更多。在北大当教授时,他还和两个美国女士讲解中国的“妾”字,他说:“‘妾’字,即立女也;男人疲倦时,手靠其女也。’ 尽管辜鸿铭满腹洋文,但他对东方文化中许多被认为是“糟粕”的东西却非常热衷,比如,中国女人的小脚、一夫多妻制等等。两个美国女士听他对“妾”字的解释,立即反驳说:“那女子疲倦时,也可以找几个男人靠靠呀!”

辜鸿铭书法作品

全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

菊残犹有傲霜枝上一句

除了赞同纳妾缠足外,辜鸿铭还非常喜欢清代男人头上的辫子。已进人民国了,人家都剪去了辫子,但唯有辜鸿铭依然穿着长袍马褂拖着辫子去教课,学生嘲笑他,他则回应道:“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永远存在的!”张勋生日时,他还以苏东坡的诗句来形容头上的辫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后他解释道:“擎雨盖”指的是清朝的大帽子,而“傲霜枝”指的是他和张勋都留着的长辫子。若撇开其他意义不谈,就这两句诗的妙用,充分显示了他的自信和不凡!

菊残犹有傲霜枝的上一句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涵咏精研了中国经典文化后,辜鸿铭终成了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者。他曾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他俩是爱丁堡大学的昔日同窗)大力推崇孔子学说,伊藤博文笑话他说:“先生留学欧美,精通西学,竟不知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而不能行于今世哉。”辜却胸有成竹巧妙予以答道:“孔子之道,譬若数学之加减乘除,三三得九即三三得九,虽数千年而不易也。”一句话说得伊藤无言以应。辜鸿铭还是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大学》用精确流畅乃至优美的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的人,并以歌德等西哲为注释,以教化西人。所以在二十世纪初,辜鸿铭国外的名气要远大于国内,那时西方人甚至还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对于传统的中国书法自有一番独到的理解。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他一段精辟的论点,他认为中国人之所以缺少精确性,其原因是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而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因此,他推论道:“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如果缺乏对中国笔墨的体验,不具有学问的深和趣味的真.这话是无论如何说不出的。

菊残犹有傲霜枝上一句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09:13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13:40

相关推荐

  • 诗的成语,带诗的四字成语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今日优课,点击收听→诗经的解读与吟诵成语和诗词看似不搭边。可实际上。许多成语都是来源于诗词!今天,诗词君找了四十个成语。全部来源于

    2023年04月13 280
  • 带家字的诗句,关于家的诗句100首

    闲适安宁,是古代人的追求;诗和远方,是当代人的向往。帝王将相,身居庙堂,纵然富贵滔天,却不如雾岚流光,渔舟晚唱来得逍遥自在。名利权势这些终究不过只是身外之物,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来源于内心的安宁。闲时,

    2023年05月03 240
  • 描写海棠花的诗句苏轼,古人赞美海棠花的诗句

    将近春分,海棠花初绽。海棠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素有“国艳”之誉,一般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四种,被人们称之为“海棠四品”。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其美如神仙眷侣,古人赞美海棠花的诗句

    2023年05月02 282
  • 3-6岁必背元曲,必背的元曲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天净沙·秋朝代:元朝|作者: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元曲简介《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

    2023年04月10 235
  • 600元曲面屏手机,最便宜的二手曲面屏手机

    最便宜的二手曲面屏手机,我们都知道,随着三星手机的曲面屏兴起,如今的国产手机也兴起了曲面屏时代,而曲面屏手机已经成为了很多手机厂商旗舰代表,而且热度非常之高,但是在价钱方面也是不便宜的。接下来就同小编

    2023年04月20 278
  • 稻花香里说丰年全诗

    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译文

    2023年05月31 240
  • 膝盖上钉掌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老虎拉车歇后语的下一句是什么

    A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矮子坐高凳——够不着接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接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接着中头喝水——勉强不得矮子推掌——出手不高矮子爬坡——贪便宜阿拉伯数字8字

    2023年05月26 216
  • 努力奋斗的诗句,拼搏奋斗的古诗词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走在奋

    2023年05月03 253
  • 为情所困下一句,为情所困下一句搞笑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意中见识到各种满级操作▽满级大爷,舞蹈生都沉默了人类幼崽也不遑多让▽原来思路要这么打开啊做的不是题是人情世故打工人迟到后的满级操作▽是你迟到前后的真实写照吗?人类满级预判行为▽世人

    2023年05月31 288
  • 洛阳八月诗句,带洛阳的诗句

    “元宵似是欢游好”。5日就是元宵节,烟花将再次点亮隋唐洛阳城的夜空,同时各种灯会也将扮靓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前几天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苏味道在洛阳元宵夜写下的名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让现场

    2023年05月16 306
  • 离别的诗句和优美句子,高情商的告别句子

    高情商的告别句子,人生无不散的筵席,离别也是人生的重要章节之一。关于离别的诗词有很多,悲欢君整理了30句,让人读之能感受到离别的惆怅,伤感,可是又能陶醉于其中的美。1、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

    2023年04月26 299
  • 赞美西湖的诗句,赞美西湖美景的古诗

    西湖美景如画,入诗可得千古佳句,入画易成绝妙画卷,所以,西湖自古以来都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赞美西湖美景的古诗,北宋诗人苏轼在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中,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

    2023年05月26 2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