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时,他任宰相,实行变法,力图富国强兵。后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未能成功。他有较大的文学成就:散文雄健峭拔,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修辞精炼;词作不多但风格高峻。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天,30岁的王安石在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远大抱负且霸气的古诗,途经杭州,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登飞来峰而写下这首绝句。当时,他已立下变法图强的雄心壮志,这首诗,就是借登高览胜的感受来表现自己远大理想和抱负的。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 陈涉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 曹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立志是攀登的前提。校园里人才济济,但凡有大业者无一不胸怀大志。志所谓志当存高远有志气才能做雄鹰搏击长空。在你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后,理应纵观世界,重新面对自己。人的一生不为别的,只为志气活着,那么你的一生炫。
前两句侧重于写景,竭力形容山塔的高耸,为抒情言志做好铺衬。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论语。
次句“闻说鸡鸣见日升”写景。描写“闻说”的鸡鸣日升的灿烂奇景,而不是写自己的此时所见,这是通过对传说中的景致的憧憬来表示对预想中的前途的展望。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1. 夫志当存高远.——(三国.蜀汉)诸葛亮 2.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战国)孟子 3.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汉)马援 4.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
第四句”自缘身在最高层”志存高远。站得高,看得远,有高瞻远瞩的气魄,不怕前进道路上的”浮云“遮挡视线。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立志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全诗通过描绘风景来抒写抱负,不但形象鲜明生动,而且蕴含哲理,启人联想,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