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老,活到老,知无涯,生有涯.
好学不怕根基浅,只要举步就不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劝学》(唐·颜真卿)
出自《观书有感》宋·朱熹 全诗如下:《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而作的,自然流畅,富含哲理。颜真卿三岁时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感慨岁月催人老的诗句,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后来成为著名书法家。
《偶成》(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首诗又名《劝学诗》,是朱熹所作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也用于自警。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柏学士茅屋》(唐·杜甫)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五十六岁,居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柏学士,其人不详,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子聿(读作yù)是陆游的小儿子,这首诗是陆游在某个冬日寒冷的夜晚所作的,他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在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富含哲理的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这首诗写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诗人借以劝人们要努力学习。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南宋·朱熹)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非常简洁明了的用词,一看就能明白,诗人举例来表达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活到老学到老朱熹的古诗: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活到老,学到老。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劝学诗》(北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即宋真宗,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写这首诗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古代很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当然,无论古今,道理是相通的,学历高低不重要,但学习一定是重要的。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观书》(明·于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诗人所在的时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是如此地热爱,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他题下《观书》诗,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