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而长安作为唐代的国都,自然让天下诗人魂牵梦绕。可以这么说,对唐代人而言,长安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坏的地方。欢乐与痛苦都在长安城中上演,留下悲欢离合。
如今长安已经变成了西安,但是长安两个字蕴含的悠悠味道却一直在西安上空挥散不去,让人忍不住回想千年前的风华。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3首关于长安的唐诗,诉不尽留恋,十三朝古都西安的诗句,说不完千古风流。如果大家还知道更多关于长安的古诗,欢迎留言哦。
第1首,《长安道》: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的诗以通俗易懂而闻名,这一首诗就体现了白居易的创作特点。整首诗没有生僻的典故,没有难懂的词汇,有的只是对长安富贵的描写,对及时快乐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长安城中歌舞遍地,美酒留香,但纵然欢乐一时,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当人们看见外地前来长安的客商,来一次就老一点,此种对于生命无可挽回的哀叹,纵然是醉酒当歌升平之地的长安,也无法抚慰人的心情。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綮毋潜《送章彝下第》)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常建《落。
于是,长安道就成为了隔绝梦幻与现实的一堵围墙。倘若一直在围墙里,那自然是醉生梦死,不断感受长安的欢乐。可惜的是,围墙外总是有人来到,总是告诉人们生命的短暂,告诉人们真实的生活。
描写长安的诗句包括:1、唐代白居易《长安春》原文: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译文:东门的杨柳下垂着,样子软弱无力,春天的东风把柳枝吹成了衰黄之色。 东街的的酒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
对一个诗人来说,既明白生命的渺小,又怀有天真的幻想,介乎虚实之间,留恋万千,感慨更是万千:“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第2首,《秋兴八首·其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组诗是杜甫的传世之作,在他旅居夔州时的作品。杜甫身在江湖,心悬魏阙,对于唐王朝的命运无比关注,对于昔盛今衰的转折更是有诸多感慨。
纵然是王侯将相,在安史之乱之中,也无法保留富贵。而平民百姓的生活,更是“艰难困苦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即便杜甫此时远离长安,却依旧接受不了长安的巨大变迁,依旧无法承受这山河破碎之痛。
那热闹繁荣的长安如同一个再也无法修复的美梦,纵然让杜甫无比怀念,无比留恋,无比呼唤,却终究回不来了。“鱼龙寂寞秋江冷”,此情此景,情何以堪呢!
第3首,《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写的是秋天时候,人在长安的贾岛想起了在船上的朋友吴处士,不由得思念万千。
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心中有万千思念的贾岛,眼中的景物便充满了自身的离愁别恨。渭水的涟漪,长安城的落叶,都让贾岛心中难以释怀。
长安古道上马慢,高柳蝉嘶嘶。日落岛外,秋风上,眼断四天。(岛:鸟类)回到云端后没有任何痕迹的早期阶段在哪里?这和青少年不一样 翻译:骑着瘦瘦的马在长安古道上,高柳和秋蝉嘶嘶作响。夕阳下,秋风在田野上猛烈地吹着。
也许在闲居的人眼中,落叶满长安,是一种奇特的瑰丽之景。但对于贾岛来说,如此秋色如此长安,益发难以抑制对朋友的牵挂。
于是贾岛想起了当年和朋友在长安聚会的情景:“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那时候天气不好,长安城的景色也并不宜人,但是因为有朋友相伴,却过得十分快乐。而眼下空劳牵挂,真是让人愁断心肠。
开篇的“闽国”离长安千里迢迢,身在长安的贾岛也知道“消息海云端”,无法得知朋友的确切消息,但却忍不住不去牵挂。
于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这两句便有了穿透千年的力量,凝聚了长安城的别离之情,千年后依旧让人们无法忘怀。而长安城的落叶,也成为了长安的一个文化符号,留下千年风流。
1、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唐) 贾岛 译文:已是深秋时节,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落叶飘飞洒满都城长安。2、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江夏赠韦南陵冰》(唐)李白 译文:怀。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