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远大抱负诗句,关于范仲淹远大抱负的诗句

作为蜚声古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在当时是安邦济世、勇于革新的能臣干吏,他不仅以拳拳报国之忠让人景仰有加,而且以发奋苦读的经历令人敬佩不已,比如“划粥断齑”的故事,便是对他学习精神的现身说法,告诉了

作为蜚声古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在当时是安邦济世、勇于革新的能臣干吏,他不仅以拳拳报国之忠让人景仰有加,而且以发奋苦读的经历令人敬佩不已,比如“划粥断齑”的故事,便是对他学习精神的现身说法,告诉了我们成才的不二法门:刻苦读书学习。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其父范墉,博学而善文,历任多地节度掌书记。989年,范仲淹出生于父亲任职的武宁军(今江苏徐州市)官舍。然而,天有不测,范仲淹仅两岁时,父亲便因病去世,留下他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

母亲谢氏,本是范墉继室,如今丈夫去世,犹如大厦之倾,生活顿失来源和着落。谢氏当时还年轻,贫无所依,带着她唯一的儿子改嫁祖籍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时任澧州安乡县(今湖南安乡县)县令的朱文翰,继父为范仲淹改姓名为朱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 典故: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典故出处: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

朱文翰对范仲淹并未冷眼看待,既加养育,复勤教导,视同己出,且寄予厚望,期成大器。安乡位于洞庭湖畔,在洞庭湖的涛声光影里,范仲淹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接受了启蒙教育,开启了他的苦读生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宋代文人范仲淹,节选文段如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继父固然对范仲淹视如己出,但毕竟是重新组合的家庭,朱文翰续弦之前本已儿女成群,牵绊太多,与继室继子在感情上虽好,但毕竟难以好到水乳交融,尤其在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接洽中,常常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疏离和隔阂。尽管范仲淹暂时并不知道身世真相,但间或渗透出来的这种疏离感,关于范仲淹远大抱负的诗句,让他们母子生出寄人篱下的愁绪,加上生活上依然贫困窘迫,童蒙至青年时期的范仲淹因此备尝攻苦食淡的艰辛。然而,正是这种艰辛,磨炼了范仲淹的意志,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在学习上尤其如此。

历史上有很多励志苦读的故事,诸如战国时期苏秦“悬梁刺股”,汉代匡衡“凿壁偷光”,晋代孙康“映雪囊萤”,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千百年来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范仲淹苦读的程度并不亚于上述人物,他从小好书如命,读书不辍,特别是多次迁居的青少年时代,每迁一地,都留下了刻苦读书的感人的故事。

范仲淹的远大抱负诗句

在湖南安乡,范仲淹受父母安排,曾读书于当地兴国观,自励自觉,坚持不懈。宋朝人任友龙在《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一文中说:“初,文正公(范仲淹)少孤且贫,从其母归朱氏。朱宰澧之安乡,公侍母偕来。尝读书于老氏之室,曰兴国观者,寒暑不倦。”当时的范仲淹七岁左右,不仅早慧,而且耐苦,这为他后来更加发奋奠定了基础。后来,安乡人民为纪念他,曾在他读书的地方建读书台,且有诗句曰:“荒台夜夜芭蕉雨,野沼年年翰墨香”,以“书台夜雨”这清寂而优美的诗意,使少年范仲淹苦读的景像,永远留在后人的心里。

3.关于“励志或者有远大抱负”的古诗句有哪些 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苏轼《晁错论》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随着学识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范仲淹开始自觉磨练意志,由要我读书变成了我要读书,逐渐确立了卓尔不群的人格,虽瓦灶绳床、恶衣蔬食亦不改其志。朱文翰调任淄州长史后,年届弱冠的范仲淹回到继父的故乡淄州长山县,潜心读书于县南长白山的醴泉寺,生活极为困苦。据宋朝人彭乘《墨客挥犀》一书记载,四十多年后,范仲淹曾与彭乘、李丁二位后生进士交谈中说:“……旧日某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数茎,醋汁半盂,入少盐,暖而?之,如此者三年。”范仲淹在醴泉寺僧舍读书,每天煮两升粟米粥,冷却后用刀分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为食,然后将腌菜、酱菜之类切成碎末,加半杯醋,少许盐,烧熟拌粥,如此这般苦读了三年。这就是范仲淹“划粥断齑”典故的由来。

范仲淹的远大抱负诗句

如果说长白山醴泉寺读书是他自觉读书的表现,那么多年以后他到南京(即应天府,也称南都,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应天书院求学,则是为自立而读书了。幼年丧父乃人生大痛,当范仲淹后来终于知道自己是范姓之子时,不异于当头棒喝。事情是这样的:范仲淹平时节衣缩食,他的兄弟们却穿拣好的来、吃拣好的要,浪费不知节俭。范仲淹好心相劝,得到的回答却是:我用朱家钱,关你何事?范仲淹听后惊骇莫名,当他疑惧之下终于打听到自己的真实身世后,内心的痛苦与忧愤积聚而发,毅然离开了朱家,负琴携剑,求学南京,唯一的目的就是发奋读书、学成迎母。这一年,他刚刚二十三岁。

表达作者阔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应天书院求学,由于脱离了朱家,生活一度没了着落,有一顿没一顿的,异常艰难。宋朝人楼钥在《范文正公年谱》上说他:“询知家世,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还说:“公处南都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在应天书院,范仲淹孜孜求学,极度刻苦,仿佛带着使命在读书,尽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睡得很短,吃得很少,倦怠时以凉水浇脸,饥饿时以稀粥为食,五年未解衣就枕,读书求学之苦,达到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程度。

还有一次,当朝皇帝宋真宗幸临南京,南京万人空巷,应天书院师生也倾巢而出,争瞻圣颜,只有范仲淹岿然不动,埋头于书海。同学回来后问他为什么不去一睹皇帝风采,范仲淹毫不在意地回答说:将来进见也不晚。

范仲淹的远大抱负诗句

范仲淹一时如此,一世如此,既不在意生活的艰苦,清贫自甘,清苦亦乐;也不关注眼前的得失,心若止水,久久为功。正因为这样,才有他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及追求这种理想抱负的坚韧与执著。范仲淹从小慧极聪敏,才调秀出,寝馈书山,苦读不止。先天的禀赋加上后天的努力,使范仲淹学业大进。1015年,他终于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朝廷即授他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司理参军,从此步入仕途,开始了他忠心报国、赤诚为民的仕宦生涯。

范仲淹先后历职州县,曾主政苏州、开封等地,颇有政绩。后以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知延州镇守西北,又被宋仁宗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主持“庆历新政”改革,成就卓著。为政如此,为文亦不俗,诗、词、文俱佳,一篇《岳阳楼记》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爱国情怀如浪涛奔涌,遂成千古名篇,至今感人肺腑。

如果没有沙石植入体内的苦痛,河蚌怎会孕育出璀璨的珍珠?任何一个人的丰功伟绩,都不难从最初的表现找到精神的源头。范仲淹“先忧后乐”的价值取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责任担当,以及为国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其实都发端于他青少年时期“划粥断齑”的自我砥砺,如同破茧成蝶、凤凰涅槃所必须经历那一番痛苦到濒死的淬炼一样。或许可以说,范仲淹为文以古为师、以心为师,而为学,则扎扎实实是以勤为师、以苦为师,苦读是他成才的奥秘,舍此无他。

《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上一篇 2023年06月06 10:35
下一篇 2023年05月11 03:12

相关推荐

  • 有关落叶的诗句,秋天落叶古诗最好的10首诗

    冬意渐浓,霜叶正红,落叶纷纷,整个城市很多道路铺上了厚厚的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这是大自然最美妙的音符。一年中最缤纷绚烂的季节,最美的景色就是漫天飞舞的落叶,从古至今也留下了很多描写落叶的诗句,只不过

    2023年05月14 233
  • 形容沧桑的诗句,感悟人生沧桑的古诗词

    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有一天蓦然回首。往日却只能留在当时。无法带到现在。岁月的斑驳沉淀了回忆。不禁感慨一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

    2023年05月18 227
  • 云海天涯两渺茫全诗,云海天涯两杳茫还是渺茫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直至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两平韵、三仄韵。单调有二十八字、三

    2023年05月02 303
  • 告别的诗句,最好的告别经典诗句

    秋来秋又去,四季轮回,最好的告别经典诗句,日月交替,蓦然回首间,秋天悄然而逝,自然万物正在经受季节变幻的考验。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看过秋的繁华,一番轮回,终归回到冬的清简。在秋尽冬初之际,用十首送

    2023年05月09 303
  • 全女格斗轩辕诗失禁图

    两位实力出众的女选手上演了激烈的打斗,不过到了临近尾声的时候,却出现了尴尬的画面。当时菲利斯占据主动,在地面缠斗的过程中用锁喉牢牢压制住基什,观众们都以为胜负已分的时候,基什顽强的摆脱了菲利斯的控制。

    2023年05月26 245
  • 元曲里的另类之美,元曲之美

    元代磁州窑瓷器中,那些带有文字装饰的器物,在不知凡几、琳琅满目的器物中愈外引人注目,匠心独具的先古工匠运用竹签剔划或毛笔书写的方式,通过“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在器物上随意挥洒出了雅正善达的唐诗宋

    2023年04月10 255
  • 天山共色上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意思

    一句经典读懂华夏富春江: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山共色上一句:风烟俱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023年05月03 289
  • 表示谦虚的诗句,表达谦虚低调的诗句

    一、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象传》说:勤劳而谦恭的君子,必然会得到万民的敬仰和归服。二、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出自《诗经·大雅·态民》。仪:仪表。色:面容。美好的仪表,和悦的面容,凡事小心谨慎。三、谦谦君子,

    2023年04月25 279
  • 冬天的诗句古诗,冬天古诗最好的10首

    冬天古诗最好的10首,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给人一种宁静萧瑟的美感。冬天的美,是大自然在季节交替中的自我沉淀,是能量的积蓄。在水瘦山寒的日子里,愿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似春光一样美好的冬景,在古诗词中欣赏独

    2023年05月29 263
  • 形容南京最经典诗句,南京我的南京朗诵稿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京我的南京朗诵稿件,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江宁,应天等,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关于南

    2023年05月08 265
  • 形容黄昏的诗句,形容黄昏落日的诗句

    人马盘空细。烟岚返照浓。选自清·邓汉仪《过大庾岭》。盘空,形容黄昏落日的诗句,指盘旋于岭上如同行于空中。岚,山上的雾气。前句以“人马细”的远观印象反衬大庾岭之高峻,后句以岭上雾气之浓与夕阳余照反衬大庾

    2023年05月09 221
  • 知识就是力量下一句,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后半句

    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今天任何一个大学生都超过孔子。比如说,计算机、物理、英语、数学之类的题目,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后半句,孔子肯定答不过我们。,但我们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吗?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决定孔子

    2023年04月22 27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