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
戏曲艺术在宋代正式确立,代表是杂剧与南戏
杂剧
宋杂剧 由唐代参军戏和杂戏发展而来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
元杂剧 又称为“元曲”
音乐特点:
1.风格雄壮有力
2.旋律跳跃,自由奔放
3.节奏流畅,速度较快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吸收唱赚、诸宫调等民间音乐艺术成就。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马致远 《汉宫秋》 2、元杂剧:是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结合。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而一套数字,均属于同一宫调。如《窦娥冤》中的[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三煞]、[一煞]、[煞尾],便都属于[正宫]调;《高祖还乡》中。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
元曲爱情剧
《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
《金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
想要获取更多关于考编的内容,请关注我,“17学堂“致力于为您提供有趣有用的资讯与资料,窦娥冤的文化常识,一路陪伴,助您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