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意思

每逢清明节,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杜牧诗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七言绝句,朗朗上口,清新流畅,质朴无华。初初诵读,似乎不难理解:清明雨中,祭祀故亲的

每逢清明节,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杜牧诗作《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七言绝句,朗朗上口,清新流畅,质朴无华。初初诵读,似乎不难理解:清明雨中,祭祀故亲的行人伤感断魂,寻找酒家,以消愁绪。然而,反复吟咏,其实意蕴深长。

杜牧在什么境况下创作了这首诗?诗中究竟包涵着怎样的意念?

2023年3月中旬,杏花枝头绽开。我和家人从长沙乘高铁中转武汉,来到安徽池州,寻访杜牧与杏花村的故事。

杜牧出身于长安豪门望族。祖父杜佑,曾是中唐三朝宰相。父亲也是朝官。杜牧自幼刻苦读书,一直胸怀振兴大唐理想。

《清明》(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古诗《清明》的介绍:《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1、第一句交。

23岁的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意思,写了著名的《阿房宫赋》。借批评秦始皇穷奢极欲,警示当朝帝王要勤政尚俭,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魄。

20岁起,杜牧开始注释《孙子兵法》,研究兵法战术,想为国效力。据说,他的一份战术设想,得到宰相李德裕采用,打了个大胜仗。虽没得到奖赏,他却开心得不得了。

英才卓砾、秉性刚直、意气风发的青年杜牧,可惜生活在朝政昏暗、国势衰微的时代。那时的晚唐,面临着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斗三大困局。特别是以牛僧孺、李德裕为代表的“牛李党争”,长达40年,影响了许多青年人才的前途,其中就有杜牧、李商隐。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26岁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的杜牧,任京官不久,便遭人排挤,到地方任职。他36岁时从地方迁为京官,40岁时受李德裕排挤,又外放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两年后改任池州刺史。

公元844年秋天,42岁的杜牧来到池州。地方任职,更是尽职尽责,务实百姓。

在池州杏花村,当地百姓建了一幢“怀杜轩”,青砖瓦房,年月已久。一篇木雕的《怀杜轩馆记》,记载着杜牧在池州的政绩。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出自杜牧的《清明》。诗文如下: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

他除暴安良,增强了百姓安全感。他“自置籍簿”,清理户税和徭役。当时池州共一万七千多户平民,免除了七千户的“横加赋税”,减轻了百姓负担。他还重修了藏书楼、建起了“弄水亭”,方便百姓。他任职池州两整年,“天下无事,人安地熟”。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出自: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

池州西面,有座杜坞山。杜牧忙完公务,常去游览,要经过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当时,杏花村有家“黄公酒垆”,酿造的“黄公酒”颇有名气。杜牧经过此处,常歇息小酌。杏花村,确有好酒。

任职池州第二年清明时节,杜牧踏春杜坞山。快到杏花村时,细雨纷纷,山坡上遇骑牛放牧儿童。诗人有感而发,于是有了那首千古传诵的诗作《清明》。

尾联“牧童遥指杏花村”,细细思量,耐人寻味。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什么

杜牧心中的“杏花村”,既酿有好酒,更是百姓享有教育、健康的安居乐业之地。

“牧童遥指”,令人回味不已。农耕时代,“牧童”是田园的希望、农家的寄托、社稷的未来。清明,既是祭祀故亲先祖节气,更是气清景明、草木生发时节。“牧童遥指”,既是指的美酒香醇,更是指的春风和煦,指的生机活力,指的万物荣生。

早春二月,惠风和畅。杏花村里粉白色的杏花,花瓣玲珑,清纯娇媚,绽放向阳。

有意思的是,杏花村“怀杜轩”木雕,在记载杜牧政绩的同时,还称之为“风流太守”。记述他在池州与程氏官伎育有一子,就是后来也成为诗人的杜荀鹤。“风流才子”的帽子,杜牧戴了一千多年。这多是有关典籍演绎,也因杜牧写有至真至情的有关张好好、杜秋娘和“扬州梦”的诗作。

其实,就在“十年一觉扬州梦”期间,杜牧写下好几篇军事论文,被司马光收进了《资治通鉴》。甚至任职池州两年期间,杜牧也数次上书宰相李德裕,对安边、内政提出建议。杜牧胸怀“愿补舜衣裳”、春风化雨“杏花村”志向,从未懈怠。

池州百姓,对杜牧很有情感。据说,池州杜姓一族,就与杜牧一脉相认。

近年,池州市政府,在距离原杏花村两公里的地方,利用大片湿地,建起了一个新的公园式“杏花村”。其中,仿唐风格的“牧之楼”,是为怀念杜牧。游览池州,得知晓有新老两个“杏花村”。走进“杏花村”,游人们吟诵千年诗作的同时,享受着祥和安逸的休闲生活。

“杏花村”,或许是杜牧手执“五色线”,一生寻求编织的梦想。

文/图 马栏山人

上一篇 2023年04月26 00:05
下一篇 2023年05月02 23:46

相关推荐

  • 关于和谐的诗句,和谐共处的古诗词名句

    我永远屈服于温柔。温柔的人,温柔的话,以及,温柔的诗词。若,年华清淡无争,岁月一直静好,和谐共处的古诗词名句,相信,有爱相伴的时光,我们都会怀着一份梅雪初见的情意,温柔执念地相守下去!30个超级温柔的

    2023年05月13 252
  • 话不能乱说的上一句,话不能乱说的经典名句

    职场上到底有没有真朋友?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职场人。因为除了家人,我们相处最多的人就是同事,有些合得来的同事可以像兄弟姐妹一样无话不谈。但是,这就真的能证明同事可以当朋友吗?阿婷最近很苦恼,她在公司里有

    2023年05月10 284
  • 退一步天高地阔下一句,退一步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快乐,只是因为常常执着于事情令人不悦的一面。事业成功的说工作压力大,退一步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工作清闲的说这行没前途,没成家的说遇不到适合的人,遇到的却说不合适。幸福像足球一样踢来踢

    2023年05月19 229
  • 带窗的诗句,有关窗的诗句大全

    一场暴雨,让河南多地发生区域性严重洪涝灾害。此时多么希望大雨停止,天气转晴。出门也赋喜晴诗,十二首喜晴的诗词,有关窗的诗句大全,大雨转晴你我安好!,喜晴宋-卫宗武积涝初收喜气浮,三农不负稻粱谋。临流一

    2023年05月30 242
  • 形容景色美的诗句,形容大自然美景的诗句

    文|诗词君我们为诗词而感动,也为自身的经历而感慨。诗言志,语言情。诗词是生命的一道风景,如花摇曳在风雨中,却盛开在心间……不管是古人,还是现在的我们,诗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寄托。当古典诗词遇到现代情话

    2023年05月14 235
  • 修仙不成反堕魔上一句

    假如您问小伙伴五一准备去哪里玩?相信他一定回复你:别闹!五一还去旅游?您是准备去看人还是看车?正所谓,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一身汗呐~相信去过长城的人都知道,长城已经变成介锅样子:小编看着这人挤人的

    2023年06月04 242
  • 有关动物的诗句,动物的古诗大全300首

    动物的古诗大全300首,久居城市,看惯了遮天蔽日的高楼大厦,厌烦街上拥堵的车辆,躲不过公交车喷出的黑色尾气,忍受着昏黄的扬沙天气...你会向往那美丽的田园生活吗?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

    2023年05月20 245
  • 广元曲线圆锯片生产

    四川旺苍县,有这样一群人,一门心思从事牲畜养殖,艰难跋涉在创富路上。当我走近他们,深深为他们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恪守信用的思想品格、乐于助人的宽阔胸怀和诚挚朴实的感恩意识所感动。他们,就是新时期的职业

    2023年04月09 305
  • 元曲有严密的什么定式,元曲是什么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2023年04月10 271
  •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下一句,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

    一、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庄子》里有个叫士成绮的人,自认学识渊博,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的智慧,于是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到了老子的住处之后,却发现老子家里乱七八糟,像

    2023年04月11 302
  • 剃头挑子一头热下一句,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典故

    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典故,通常用来形容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一方热络,另一方冷漠。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说,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剃头挑子为什么只会一头热呢?清朝剃发

    2023年05月19 285
  • 带洛字的诗句,诗经楚辞带洛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宋·司马光《过洛阳故城》其二)。洛阳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洛邑、神都。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

    2023年06月01 30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