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不少文人墨客都有偏爱之物,如陶渊明爱菊,周敦颐喜莲,李白嗜酒等,他们热衷的事物大多与自身气节相合。
万物有情,不过人为赋予。
梅花香自苦寒来,傲雪寒梅独自开,而说起最具凌霜傲骨的,自然少不了梅花的身影。世人爱梅,历来繁盛,凡咏梅者,亦多品行高洁之辈,如孤高自好隐逸山林的林逋,一生爱国力主北伐的陆游等。
毛主席亦对梅花情有独钟,不仅时常外出赏梅,更热衷居住于名字中带有“梅”的地方,如武汉的梅岭,每每来此办公,总会下榻此地。
除此之外,毛主席的生活用品中也常含有梅花装饰,如笔筒、桌布、手帕等,就连接待外宾时,都会顺势展示印有梅花的茶杯。
说到此处,或许大家便会想起毛主席颇为著名的一首咏梅诗,便是《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近现代·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警世贤文》,全文为: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
从小序中不难看出,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后,深觉文辞绝佳,但又因其主旨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便想着续一首与陆游这首立意不同的咏梅词。
如若更为了解一些的,便知毛主席作这首词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与当时面临的国内外局势有关。
1960年,对外中苏关系恶化,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对内则是三年困难时期,此时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面对重重困难,毛主席决心以梅花不惧严寒,凌寒盛放的品质来鼓舞斗志,这才有了这首《卜算子·咏梅》。
然而鲜少人知的是,毛主席在写成这首词前,不仅阅读了陆游的词作,更搜集了诸多咏梅作品,甚至为了找到一首咏梅诗,一日连发三封急信。
同为爱梅之人,博古通今的毛主席自然会生出一份惺惺相惜之情,更何况林逋的咏梅诗又以清幽淡远闻名,堪称一绝,因而当毛主席需要阅览梅花诗时,自然便会想起林逋。
然而没多久,毛主席再度写信一封:“田家英同志:有一首七言律诗,其中两句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咏梅的,请找出全诗八句给我,能于今日下午交来则最好。何时何人写的,记不起来,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没有,请你再查一下。”
随后,因想起原诗作者,便寄出第三封信:“又记起来,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到处栽。雪里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下四句忘了。请问一下文史馆老先生,便知。”
后来几经查找,终于找到全诗,正是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高启这首诗,与陆游凄婉自怜之风不同,更侧重于对梅花自身孤傲高洁品格的突显与赞颂。诗中运用多个典故。
“雪满山中高士卧”说的是:袁安在落雪之日,宁愿困居家中也不肯外出讨食叨扰旁人。
“月明林下美人来”则讲了一桩志怪小说,隋朝有个叫赵师雄的人原本在酒肆休息,却于夜间梦中遇到梅花仙子,二人共饮畅聊,逍遥自在。
颔联两句,以“高士”与“美人”比喻梅花,意在歌咏梅花遗世独立、高洁雅逸之姿。颈联则赞扬了梅花凌寒独绽的傲人品格。
紧接着,诗末又说起南朝梁国何逊的故事,他因喜爱梅花,不忍离开,便在任职时重新请求调回原处,高启借此典故意在表明自己亦是那个赏花懂花的知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作文,800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的锋利,是经过反复磨砺。 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释放出来的。 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
毛主席在读过此诗后,便大为赞赏,不仅亲笔录下全诗,更特意写下批注:“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随后灵感迸发,完成了千古佳作《卜算子·咏梅》。
毛主席这首词,我们已然十分熟悉,它与我们读过的其他咏梅诗大不相同,有着更为积极昂扬的姿态。
在毛主席笔下,梅花不再是一个“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孤芳自赏、寂寞清冷的个人形象的载体,而是赋予了自信乐观、不惧严寒、敢于抗争的精神内涵。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全诗是《增广贤文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全文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释义:有田地不去耕种粮仓就会空掉,有书不去。
她盛开于冰雪悬崖,不因风霜而萎靡,不因孤独而颓唐,尽情绽放,无惧无畏。
又因她“只把春来报”的无私奉献,使得她精神永存,即便不在花期,依旧可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民间的俗语、警句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经过才知难。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毛主席这首词,不仅借鉴融合了陆游之文辞,高启之立意,更为梅花添注了拟人情态与惊人气度。此种翻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深受鼓舞。
而这份不畏严寒、积极昂扬的精神品质,一如毛主席在面对家国风浪时的坚韧态度,更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人生启迪。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于《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全文内容是: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才知难。板凳要坐十年冷,。
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你我都能拥有这份坚韧与无畏、自信与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