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前赤壁赋》
文丨李燕子
已是第二次踏入这片山水相依的地方了。然而,那平静的湖水,清澈的绿波,汪洋若无际的水域中座座青翠葱茏的小岛——这群山环绕而成的一天然人间清净之地,还是着实让我震撼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盛夏的燥热似乎也在有意避开这里,船在如绸如镜的大“海”中徐徐向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境,将一朵朵映在水中的白云儿,青山儿,小岛的影子轻轻摇动。你若仔细一点,便会时而能发现三五只白鹭展翅,好像在提示我,它们才是这片静谧山水的主人。
阳光即使离去,云儿不见,湖水依旧碧绿透彻,如孩子晶亮的眼眸。此时,平静的水色,刚好与远山的雾气,青灰的天空融为一体,透过好运岛的小门,你恰巧可以捕捉到这一幅难得的中国水墨山水画!
它,诗意,恬静,秀美而不失神韵与灵性。它是江南的秀丽女子,有着温柔的性情与朴实清丽的脸庞。
这是一个隐逸者向往的世外桃源,也是文人骚客尤其向往的生活意境。在这里,你常会惊诧于那一两个岛上独立的小房子,还有那偶尔飘出的仙气般的炊烟,它会让你不自觉地引发联想:为何居于此地,此处一无便利的交通,二无田亩,将身心随小矮房置于这荒岛之上,抑或是守住这一片与世隔绝的宁静?
原文节选: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
陆水湖,离古战场赤壁很近,本是一片长江岸的陆地,后因山峡蓄水而被淹没,故而形成了这一人工而成的陆地湖。
清风徐来下一句是水波不兴。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原文为: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意思是清风缓缓地。
然而至于此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在感受着大自然最清新,最宁静,最梦境般的馈赠呢?
下一句是:水波不兴。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选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