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原诗:《七步诗》两汉:曹植 (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先简介作者及有关他的故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他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曹植的七步诗表达了什么意思,所以又称陈思王。后人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才华横溢,诗文写得非常好。南朝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其著作《诗品》中写道:“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意思是:陈思王曹植的诗文就像人类之中的周公与孔子;也像有鳞片有羽毛的动物之中的龙和凤凰……另一位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也很佩服他,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一石是十斗)成语“八斗之才”,即来源于此。
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操的长子曹丕做了皇帝后,忌恨这个才华横溢的弟弟曹植。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把他处死。曹植听了,刚走几步,就吟出六句诗来;即我们要讲的这首诗。因为曹丕要曹植七步之内作成,所以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
最后,欣赏这首诗。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一 巧用比喻,弹奏弦外之音。
曹植的这首诗是被曹丕逼着写的,而且是必须在七步之内作成,否则处死。在这种情境下,一个胆小的人就算平时会写诗,恐怕也吓得没词儿了。可曹植则不然,他不是急着随便想出几句来保命,而是从容不迫地用巧妙的比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你看,前四句不仅叙述了燃萁煮豆这一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而且十分生动地描写了“萁”在釜下凶狠地燃烧而煎熬釜中“豆”的过程。
如果说,曹植吟出前四句后,曹丕也许尚不知他在说什么的话,那么,当曹植吟毕后两句,曹丕可能就会脸红出汗了!天啊,“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当曹丕听到这两句时,他会想什么呢?曹丕会不会想:这是说谁呀?“萁”与“豆”是“同根生”,难道我曹丕与曹植不也是同父同母所生吗?而我现在如此对待弟弟,不就如同“萁”在煎熬“豆”吗?在釜中“泣”的哪里是“豆”,那分明是我的弟弟在啜泣啊!他终于听懂了诗中的弦外之音。于是,曹丕感动了,羞愧了。
这就是曹植的手足情怀,这就是子建的“八斗”之才!
二 用词精炼、形象、生动。
说形象,是指善于用一两个字绘声绘色。如,“燃”与“煎”不仅可以使读者看到红红的火苗,而且可以使读者听到呼呼燃烧着的炉火与咕嘟咕嘟煮豆子的声音。于是,“萁”之贪婪而迫不及待的样子,就完全暴露出来了。
三 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白话译文: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原文:作者: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
这首诗当然是写曹植对曹丕的控诉与他悲愤的心情,也可以说是对曹丕的规劝。但,后世的读者看到这首诗所想到所悟出的,那可就由不得作者了。
七步诗 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注释:持:用。
比如,好多人由此受到教育,想到这首诗告诉我们兄弟之间骨肉相残是人生的悲剧,想到凡是有违天理、有违人伦常情的事都是可耻的。曹植以其恰当而生动的比喻以及深刻的寓意,启迪着古今社会无数的读者,赢得了千百年来人们的欣赏。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读这首《七步诗》,谨向作者致敬!
文章结尾时还要补充一点内容,就是要告诉读者,这首诗还有一种版本是这样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