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思》
宋代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
《滞雨》
唐代 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江南》
唐代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唐代马戴的《灞上秋居》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2、唐代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3。
看到冬天的枯草又开始绿了,羁留在远方的游子也动起了思念故乡的感情,夜里梦见自己踏上了回乡的道路,可惜还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梦就醒了!
《秋思》
唐代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此诗截取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挖掘到人物感情的深处,以淡语写至情,发纤秾于简古,诗风质朴,意境浑成,称之曰“七绝之绝境”,决不为过;与盛唐名家同类之作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
《村行》
宋代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逢入京使》
唐代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春夜洛城闻笛》
【篇一】1、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2、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平乐·怀人》3、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4、元宵佳节。
唐代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49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
《泊船瓜洲》
宋代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思归心切而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客中寒食 》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
《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哪有杨柳可折!这里,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能引发人的联想,深化诗意。更多描写思乡的古诗词名句请关。
南北朝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从诗句的词语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可能要落在南雁北飞的日子之后。诗歌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普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