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上一句,学海无涯的四句全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荀子《劝学》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 荀子《劝学》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是儒家的第三代传承人,世有“孔、孟、荀”并称的美誉。荀子并非固守儒家专注道德感化“仁治”的思想,而是在继承中发扬。杂糅儒、法思想,提出了“性恶论”的哲学命题,“外法内儒”使得儒家思想更具现实意义。

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儒家心性论的两大流派,以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探索人性之本源。儒家的“性善”与“性恶”争论了近两千年,后由王阳明发展为“无善恶论”。(阳明四句教中“无善无恶心之体”)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家哲学较为理性,天地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对待万物一视同仁。天地宇宙只是遵循自然规律,本无善恶之分,善恶成见不过是人的主观感性认识。

此外,荀子在继承儒家“法先王”思想的同时,也主张“法后王”,强调现世君王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是荀子的一大贡献,突破了儒家囿于尊崇先世“三代”的畛域,由沉浸于“尧舜禹”的道德敬仰转向对现世君王的道德诉求。

荀子有两位得意门生,韩非与李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韩非成为法家集大成者,集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家思想于一身。遭同门师兄李斯馋害,大志未酬身先死,其学术思想彪炳史册。

李斯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居功至伟,其治国理政思想“重法轻儒”,可惜未得荀子真传。李斯其人才高德寡,贪图富贵背信弃义,最终落得诛族灭门的可悲下场。

《劝学》是荀子述作中的名篇,秉承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理念。荀子《劝学》多用类比手法,说理透彻,喻义深刻,从学养、精进、修身、善居等多个方面阐明为学之道。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全句意思是: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

而且多有名言警句流传于后世,实为儒家治学之佳篇。《劝学》开篇第一句:“学不可以已。”荀子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学习不可以停止,学无止境持之以恒。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几乎成了教育励志的千古名言,雅俗共赏,妇孺皆知。这是一种超越性,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超越,以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释义 此句意思是指: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

学贵以恒,学习贵在坚持,勤能补拙,没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学不可以已”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精神,是“学有所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孔子坚持终生学习,即使年老力衰依然孜孜以求。孔子有“韦编三绝”的典故,刻苦钻研《易经》,竟将缀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多次,可见其用功之深。

他曾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感喟光阴飞逝,生命短暂,假如再多几年时间,可以更透彻地研究《易经》而做到行止无大过。

伟大哲学家康德的治学态度尤其严谨,几十年如一日,生活节奏如时钟般规律。康德著名的“下午三点半散步”,几乎从未变过,就如机器一样准确。

康德一辈子过着单调的学者生活,全身心投入哲学事业,因此而耸立起世界哲学史上的高峰——“三大批判”。

大凡学有所长之人,学习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坚定之信念永不懈怠,日积月累,不断超越,生命超然而得以永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如登高临渊,不登高山、不临深溪就不知自己之渺小,学养深厚之人通常是谦谦君子。登高山、临深溪需要非凡的勇气,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是一个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

攀登者内心渴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生命体验,这是攀登的动力,足可以战胜一切恐惧与困难。求知亦如攀登,洞悉世界奥妙与人生哲理犹如攀越一座座高山,人生悟道是求知者攀越知识高峰的不竭动力。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出自于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若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若想在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三种境界,当“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追求成为人生乐趣,所激发的潜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山高人为峰”,司马迁、曹雪芹正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苦遭际,才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的人生超越。苦难铸就辉煌,生命得以永恒!

原句: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解释:1、书山有路,但是只有在书海中勤快的奔波的人,才是真正的找到路,不然就一点也学不到。学海中没有边,只有用自己辛勤劳动用辛苦作舟才能达到彼岸。2、读书,做学问只有勤奋。

人们常抱怨一事无成,殊不知“学有所成”背后付出的辛劳。案牍劳神博览群书,日夜苦读皓首穷经。

《红楼梦》篇首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为曹雪芹内心之呼声,也道尽了著述之艰辛、意趣之幽曲。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这句诗出自唐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全文主要讲让人好好读书不要荒废光阴,等老了才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

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没有以苦为乐的精神是不可能有所成就。浅尝辄止,缺乏恒心者,终难成“大器”。

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劝学》更具有教育意义。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一代大多“吃不得苦,沉不下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有甚者,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真不知其所归!

且不论“树雄心、立壮志”,就连一般的人生目标也飘忽不定,得过且过实乃精神之大颓废。诸葛亮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坚持学习,无厚积之学养,不过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虚妄之徒。

《劝学》告诫人们,学贵以恒,学贵以专。只有登临知识的高峰,才会有时代高瞻远瞩的宏阔视野。

“蓬生麻中,不扶自正,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与人真正的交往是纯洁的友谊,不掺杂任何利欲之污浊。

学海无涯苦作舟上一句

不是世风日下,而是缺少君子的道德引领,人的不良行为如杂草般丛生。孔子也有很精辟的论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如风一样,吹佛过的杂草顺势倒伏。而那些酒肉朋友、利益之交,虽然表面看起来很亲密,甘甜如醴,似漆如胶,其实是靠不住的。

一旦失势,就会树倒猢狲散,视若路人。小人之交是趋利的,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友情。名利场犹如黑色的大染缸,小人的恶习与劣行污染性很轻,就如“白沙入涅”被完全染黑。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的下一句是”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的下一句是”老大徒伤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亲贤能远小人,远离不良的环境。存真诚,鄙弃虚情假意阴奉阳违之陋习;树正气,抵斥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歪风。

俗语云,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现代人大多讲究居所的豪华气派,往往忽视邻里的选择,殊不知“善邻”和气融融,“恶邻”烦扰不宁。

“孟母三迁”是教子的典范,孟母三次迁居只为选择一个好的环境,以利于孟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学校的学风、师长的素养以及交友的品行。缘何名校趋之若鹜,原因就在于此。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段话文辞优美,极富哲理,喻义学习要坚持不懈不断积累。一小步以至于千里之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才智有高低,能力有大小。

只要坚持不懈,“驽马胜良驹”,中常之人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三国志》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讲的是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

起初吕蒙不好学,好武轻文,被讥为“吴下阿蒙”,意指学识浅薄之人。后经孙权劝导,吕蒙开始发愤读书,他博览群书连那些老儒士也赶不上。

有一次,鲁肃与吕蒙探讨兵法,被吕蒙的真知灼见所折服。鲁肃拍着吕蒙的背说:“老弟学识渊博,不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并非朽木之才,只是不愿意学习。一旦知晓学习的道理,就可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终成有勇有谋的一代名将。荀子《劝学》忠告后人,成才之路并无捷径可走,只有持之以恒的艰苦付出才能有所成就。

而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一个反例,即使是天赋英才,如果没有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极大丰富,互联网大开学习方便之门。可人们的学习精神大不如前,不愿意下苦功,好高骛远学识浅薄。

尤其在学术界,人心浮躁,失去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国人有“诺贝尔奖”情节,殊不知一项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科学成果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智慧结晶,岂是一蹴而就的短期效益!

科技进步需要毕生追求科学的奉献精神,心无旁骛,埋头苦干,惟其如此才能做出推动人类进步的杰出贡献。

虽然历经两千多年,荀子《劝学》之言依然振聋发聩,对于现代人也许有更深远的昭示!

上一篇 2023年05月24 21:53
下一篇 2023年05月18 01:13

相关推荐

  • 描绘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的美景诗句

    宅在家,没事做?不如来学写诗词吧!浙江卫视《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八节课,教会你写格律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

    2023年05月30 241
  • 勉励自己的诗句,磨砺自己的诗句

    日月如梭,花开花又落,春去春还回,可是啊,我们的青春,却如那滚滚长江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了。打我们识字起,语文老师就会在课堂上给我们讲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惜

    2023年05月10 253
  • 表达志向的诗句,描写志向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志向的诗句古诗大全,在古代的社会,很多诗人文豪们将自己的志向放在诗词中,继而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那些表达作者远大志向和抱负的诗词佳作。长歌行唐·李泌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

    2023年05月09 263
  • 有山字的诗句,含有山字的古诗100首飞花令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想逃离都市,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山村里。十首最美山村的诗词,含有山字的古诗100首飞花令,让你远离都市的喧嚣,感受世外桃源的诗意与美好!山村咏

    2023年05月26 232
  • 我欲修仙法力无边诗句

    仓央嘉措之歌那是一个初春的夜。藏南那拉山麓。天河倒泻。暴雨瓢泼。在一座破旧的农家木屋。我停下轮回的脚步。不再漂泊。一声清亮的啼哭。把黎明前的黑暗驱散。一陣人之初的泣闹。把漫天的雨幕冲破。十四年后,鬼使

    2023年04月26 291
  • 形容开心的诗句,表达心情愉悦的古诗词

    不开心的时候。一定要读一读开心的诗词。742年。42岁的李白收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兴奋得要跳起来。吃口黄鸡,豪饮一番。他唱着歌,跳着舞,开心得无以言表。最后,他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023年04月13 321
  •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下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全诗意思

    衰(cuī):疏落、减少。插图作者:唐思怡“少小离家老大回”下一句是“乡音无改鬓毛衰”。1、出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唐代贺

    2023年05月01 269
  • 大学语文元曲四大悲剧,元曲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学代表作,以唐诗宋词元曲最为杰出,在元朝时期出现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这些戏曲作品因结局不同也分为悲剧和喜剧。今天公考通为大家总结了元杂剧的四大悲剧考点,希望对大家备考常识模

    2023年04月21 275
  • 山随平野尽下一句,山随平野尽后面是什么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大家都很熟悉,全诗气势恢宏,描写了楚地的壮阔绚丽景色。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首诗历来也有争论,就是题目“送别”两个字。诗中好像并没有写送别,也没有离情别绪,清朝文学家沈德潜也认为“

    2023年05月18 252
  • 志当存高远下一句,志当存高远最佳下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说,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

    2023年05月24 287
  • 描写庐山的诗句古诗,庐山最好的十首诗词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登庐山五老峰[唐朝]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7)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

    2023年04月25 230
  • 关于森林的诗句,森林意境唯美的诗句

    诗人的笔下,风光无限。西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泰山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赤壁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扬州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你想不想去看看?

    2023年05月28 2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