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上一句,学海无涯的四句全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荀子《劝学》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 荀子《劝学》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是儒家的第三代传承人,世有“孔、孟、荀”并称的美誉。荀子并非固守儒家专注道德感化“仁治”的思想,而是在继承中发扬。杂糅儒、法思想,提出了“性恶论”的哲学命题,“外法内儒”使得儒家思想更具现实意义。

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儒家心性论的两大流派,以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探索人性之本源。儒家的“性善”与“性恶”争论了近两千年,后由王阳明发展为“无善恶论”。(阳明四句教中“无善无恶心之体”)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家哲学较为理性,天地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对待万物一视同仁。天地宇宙只是遵循自然规律,本无善恶之分,善恶成见不过是人的主观感性认识。

此外,荀子在继承儒家“法先王”思想的同时,也主张“法后王”,强调现世君王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是荀子的一大贡献,突破了儒家囿于尊崇先世“三代”的畛域,由沉浸于“尧舜禹”的道德敬仰转向对现世君王的道德诉求。

荀子有两位得意门生,韩非与李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韩非成为法家集大成者,集商鞅、慎到、申不害的法家思想于一身。遭同门师兄李斯馋害,大志未酬身先死,其学术思想彪炳史册。

李斯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居功至伟,其治国理政思想“重法轻儒”,可惜未得荀子真传。李斯其人才高德寡,贪图富贵背信弃义,最终落得诛族灭门的可悲下场。

《劝学》是荀子述作中的名篇,秉承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理念。荀子《劝学》多用类比手法,说理透彻,喻义深刻,从学养、精进、修身、善居等多个方面阐明为学之道。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全句意思是: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

而且多有名言警句流传于后世,实为儒家治学之佳篇。《劝学》开篇第一句:“学不可以已。”荀子很明白地告诉大家,学习不可以停止,学无止境持之以恒。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话几乎成了教育励志的千古名言,雅俗共赏,妇孺皆知。这是一种超越性,学习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超越,以至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释义 此句意思是指: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

学贵以恒,学习贵在坚持,勤能补拙,没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学不可以已”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学习精神,是“学有所成”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孔子坚持终生学习,即使年老力衰依然孜孜以求。孔子有“韦编三绝”的典故,刻苦钻研《易经》,竟将缀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多次,可见其用功之深。

他曾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感喟光阴飞逝,生命短暂,假如再多几年时间,可以更透彻地研究《易经》而做到行止无大过。

伟大哲学家康德的治学态度尤其严谨,几十年如一日,生活节奏如时钟般规律。康德著名的“下午三点半散步”,几乎从未变过,就如机器一样准确。

康德一辈子过着单调的学者生活,全身心投入哲学事业,因此而耸立起世界哲学史上的高峰——“三大批判”。

大凡学有所长之人,学习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坚定之信念永不懈怠,日积月累,不断超越,生命超然而得以永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学如登高临渊,不登高山、不临深溪就不知自己之渺小,学养深厚之人通常是谦谦君子。登高山、临深溪需要非凡的勇气,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是一个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

攀登者内心渴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生命体验,这是攀登的动力,足可以战胜一切恐惧与困难。求知亦如攀登,洞悉世界奥妙与人生哲理犹如攀越一座座高山,人生悟道是求知者攀越知识高峰的不竭动力。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出自于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若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若想在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是三种境界,当“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追求成为人生乐趣,所激发的潜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山高人为峰”,司马迁、曹雪芹正是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悲苦遭际,才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的人生超越。苦难铸就辉煌,生命得以永恒!

原句: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解释:1、书山有路,但是只有在书海中勤快的奔波的人,才是真正的找到路,不然就一点也学不到。学海中没有边,只有用自己辛勤劳动用辛苦作舟才能达到彼岸。2、读书,做学问只有勤奋。

人们常抱怨一事无成,殊不知“学有所成”背后付出的辛劳。案牍劳神博览群书,日夜苦读皓首穷经。

《红楼梦》篇首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为曹雪芹内心之呼声,也道尽了著述之艰辛、意趣之幽曲。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这句诗出自唐代韩愈的《古今贤文劝学篇》,全文主要讲让人好好读书不要荒废光阴,等老了才后悔自己没有好好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

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没有以苦为乐的精神是不可能有所成就。浅尝辄止,缺乏恒心者,终难成“大器”。

尤其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劝学》更具有教育意义。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一代大多“吃不得苦,沉不下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有甚者,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真不知其所归!

且不论“树雄心、立壮志”,就连一般的人生目标也飘忽不定,得过且过实乃精神之大颓废。诸葛亮曰:“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坚持学习,无厚积之学养,不过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虚妄之徒。

《劝学》告诫人们,学贵以恒,学贵以专。只有登临知识的高峰,才会有时代高瞻远瞩的宏阔视野。

“蓬生麻中,不扶自正,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人与人真正的交往是纯洁的友谊,不掺杂任何利欲之污浊。

学海无涯苦作舟上一句

不是世风日下,而是缺少君子的道德引领,人的不良行为如杂草般丛生。孔子也有很精辟的论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如风一样,吹佛过的杂草顺势倒伏。而那些酒肉朋友、利益之交,虽然表面看起来很亲密,甘甜如醴,似漆如胶,其实是靠不住的。

一旦失势,就会树倒猢狲散,视若路人。小人之交是趋利的,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友情。名利场犹如黑色的大染缸,小人的恶习与劣行污染性很轻,就如“白沙入涅”被完全染黑。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上一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的下一句是”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的下一句是”老大徒伤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亲贤能远小人,远离不良的环境。存真诚,鄙弃虚情假意阴奉阳违之陋习;树正气,抵斥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歪风。

俗语云,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现代人大多讲究居所的豪华气派,往往忽视邻里的选择,殊不知“善邻”和气融融,“恶邻”烦扰不宁。

“孟母三迁”是教子的典范,孟母三次迁居只为选择一个好的环境,以利于孟子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学校的学风、师长的素养以及交友的品行。缘何名校趋之若鹜,原因就在于此。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段话文辞优美,极富哲理,喻义学习要坚持不懈不断积累。一小步以至于千里之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的才智有高低,能力有大小。

只要坚持不懈,“驽马胜良驹”,中常之人也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三国志》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讲的是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

起初吕蒙不好学,好武轻文,被讥为“吴下阿蒙”,意指学识浅薄之人。后经孙权劝导,吕蒙开始发愤读书,他博览群书连那些老儒士也赶不上。

有一次,鲁肃与吕蒙探讨兵法,被吕蒙的真知灼见所折服。鲁肃拍着吕蒙的背说:“老弟学识渊博,不再是当日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回答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吕蒙并非朽木之才,只是不愿意学习。一旦知晓学习的道理,就可以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终成有勇有谋的一代名将。荀子《劝学》忠告后人,成才之路并无捷径可走,只有持之以恒的艰苦付出才能有所成就。

而王安石的《伤仲永》就是一个反例,即使是天赋英才,如果没有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不过是普通人而已。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极大丰富,互联网大开学习方便之门。可人们的学习精神大不如前,不愿意下苦功,好高骛远学识浅薄。

尤其在学术界,人心浮躁,失去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国人有“诺贝尔奖”情节,殊不知一项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科学成果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智慧结晶,岂是一蹴而就的短期效益!

科技进步需要毕生追求科学的奉献精神,心无旁骛,埋头苦干,惟其如此才能做出推动人类进步的杰出贡献。

虽然历经两千多年,荀子《劝学》之言依然振聋发聩,对于现代人也许有更深远的昭示!

上一篇 2023年05月30 19:27
下一篇 2023年05月11 05:06

相关推荐

  • 紫藤诗句,紫藤花小诗

    紫藤花小诗,芳菲四月,一株株紫藤花次第开放,紫中带蓝,灿若云霞,远望就像一条紫色的瀑布。紫藤,别名藤萝、朱藤、黄环,象征着思念、幸福、团结,是中国画中的常见题材,也历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对象。紫藤花

    2023年05月02 310
  •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上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前一句是啥

    这是王之涣的一首诗,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熟记于心了,把它稍微改动一下,中间缺一字,就可以变成一首词:在《凉州词》当中,最著名的一句莫过于“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在气象上,这又该如何解释呢?首先,这里的

    2023年05月23 284
  • 关于叶子的诗句,赞美树叶的优美诗句

    你是什么时候感觉到秋天来了呢?走过公园、走在路边,总有树叶飘荡而下,掉在地上,积成一片黄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有点凉,拉了拉衣服,才恍然感觉,秋天真的来了。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还真是这么回事。落

    2023年06月04 262
  • 强强联合下一句,强强联手下一句押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近日,“特步小公主与七匹狼公子喜结良缘”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开。公开资料显示,强强联手下一句押韵,周力源出生于1996年,丁敏佳出生于1997年,这两位名副其实的“95后”已经在各自

    2023年04月23 218
  • 只缘身在最高层的上一句,自身缘在最高层的上一句

    飞来峰: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一说在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望眼:视线。“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古诗作品《登飞来峰》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2023年05月20 234
  • 失之千里的上一句是什么,差之毫厘前一句是什么

    《菜根谭》是明代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著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

    2023年05月30 236
  • 元曲分为两种方式,元曲分为哪两种

    元曲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

    2023年04月16 279
  • 睹物思人的诗句,物是人非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物是人非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钱钟书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的一生

    2023年05月11 226
  • 赞美诗歌的名言,名人对诗歌的赞美

    简单的一句赞美,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合时宜的赞美更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许多诗词就是现成的赞美诗句,如何夸人夸得优雅,名人对诗歌的赞美,夸出新意?带你欣赏20句夸人诗词。,������你真好看!手如柔

    2023年05月21 243
  • 仰高红日近的下一句,仰高红日尽典故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

    2023年04月16 281
  • 凤凰诗句,描述凤凰的霸气诗句

    夏天的夜晚,是美丽宁静的,是充满生机的,描述凤凰的霸气诗句,夜风袭来,送来阵阵惬意的凉爽,那些细碎的美好便停留在风中。古代的文人墨客为夏天的夜晚,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句,意味深远,千古流传。十二首古人描

    2023年05月10 274
  • 两岸青山相对出下一句,两岸青山相对出谁写的诗

    在乐山。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叫做夹江夹江的名字是由夹江的特殊地形而来有一句千古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一江碧水指的是贯穿夹江全境的青衣江。两山夹一江。夹江的名字由此而来...夹江暮色青衣江「千

    2023年05月26 30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