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诗意
文/李少君
1、古诗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称,指中国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诗、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歌,包括古诗和现代诗。2、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废名对旧体诗和新诗有个分析比较,他说旧体诗由于形式就是诗的,所以怎么写都可以。新诗由于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反倒必须有一个诗意,然后围绕这个诗意来散发、展开,组织修辞,只要这个诗意存在,这首诗就成了。
按一般理解,诗意,就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在情感立场上,有深情赞美的,有热情歌颂的,也有批判反讽的,等等;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有用象征或隐喻手法的,等等。
古诗,就是指古代诗歌。古诗分为古风和近体诗。近体诗就是我们说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等。题主若想知道某首具体古诗的意思,请提供全诗,以便大家有针对性地解释翻译。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所以,《现代汉语大词典》补充解释: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
我觉得诗意应该是超乎寻常的,或人性的细微幽微美妙之处,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比如对日常世俗的超越,奇特的细节,微妙的氛围,古诗大全100首和意思,来自自然的一缕芳香,生活的脱轨,灵魂的出窍,情感的突然积蓄爆发等等。比如某天你突然看到一幕,与你平时不一样,你就感觉到一种新的感受,产生新的情绪或情感,这可能就是一种诗意。
诗意,可能是一个细节,凝聚情感和记忆的细节,比如米沃什有一首诗《偶遇》,里面写到一个细节,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只兔子跑过,伸出手指了一下,整首诗围绕这个手势展开,回忆、怀念、含蓄而韵味无穷。
诗意,也可能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绪,诗人沉浸其中,独自吟咏,比如拉金的诗歌《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了你?》:“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了你?/此刻青白的晨光梳理着鬓发,/往事击中心房,仿佛脸上掴一记耳光;/撑起手肘,我凝望着白雾/漫过窗前。//那么多我以为已经忘掉的事/带着更奇异的痛楚又回到心间/——像那些信件,循着地址而来,/收信的人却在多年前就已离开。”
诗意,也可能是一种强烈感受,一段深刻的感情,让诗人反复回味、加深;诗意,也可能是脑筋急转弯,或有点类似“禅”的顿悟,观念的转变,逻辑和思维方式的转换;诗意,也可能是一个突然的想法,一种新的理念,带有理想色彩和乌托邦性质;诗意,也可能是对某种旧的僵化的习见的反拨、纠正冒犯乃至颠覆,当然背后可能是人性的挖掘和人性的深入、改变或进步;诗意,也可能是一种自由的意志或追求,冲破束缚的解放感,人性和生命力的释放;诗意,还可能是一种大的关怀,一种情怀,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
另外,还有历史及地域原因,一个国家民族的诗意与另一个国家民族的诗意不一样,因为历史的经验与文化沉淀不一样。中国自古山水诗就兴盛,而在西方,直到但丁,才开始在诗歌里描绘山,因为在欧洲基督教文化里,山是神灵居住之地,不可打扰。直到现在,欧美诗歌文学中的山还不同于中国,在欧美,有自然与人的一种对立关系,山水与人是对立乃至对抗的,而在中国,天人合一,山水和人是和谐共处的、融合的。
古诗的含义是通过五言绝句或者七言律诗,通过平仄的方法以及韵律押韵的格式,来写出的能言简意赅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者是吟咏景物,景色的句子。但在这勉强算是一首诗,但是没什么意思,都是泛泛之言。用的词语也都是成语。
中国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一种中国美学的空灵悠远,在大自然中,人的寂静,心灵的寂静,显得深远。
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句:飞机在降落时,“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则很有现代感,突出机器声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
特立尼达岛的诗人沃尔科特的诗句:“暮色中划船回家的渔民,意识不到他们正在穿越的寂静”,既肃穆又迷濛,还有某种梦幻感,仿佛一幅印象派的画。
美国诗人罗伯特·潘·沃伦的短诗《世事沧桑话鸣鸟》:
……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人们经常说好诗难以翻译,其实,有些诗意是可以传递的,比如“静”这种感觉,人皆有之。而诗,本就需要人内心安静时才写得出来,所以诗人对寂静总有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古诗的意思是从古时候流传下来的诗集,但是现在也应该有古诗,只不过现在都叫做诗词,做的诗非常有古韵。
当然,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之美是很难翻译的,比如音律,比如氛围感,比如一些语言本身含有的深层内涵。
所以有人说,能翻译的是意,难以翻译的是美。
我理解是一个个人敏感性和情感的问题。诗人比一般人敏感,也比一般人多情。而写诗,必须有情。
当然,写诗还需要语言的天赋、修辞的训练,以及技巧的积累,能够把情转化为艺术,转化为诗。所以,诗和艺术,可以说是情感的形式化,或形式化的情感。而如果没有诗的天赋,也可以深情地做别的工作,同样有意义。
诗,感于心动于情,心统情理,但诗更重情,当然也融合理,最终上升为意。
诗歌,包括艺术,最能打动人之处,还是在其中蕴藏的深沉情感。这些情感唤醒人的经验感受。
沈从文先生在研究古文物时描述:“浓厚的感情,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玩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这点创造的心,就正是民族品德优美伟大的另一面”。
确实,诗歌和艺术的本质,是情感依托一种形式的摇曳与洋溢。情乃艺术之第一要素几乎是公认的原则。
当然,这个“情”,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小情小感,它也可能是情绪,或情况,或情景,或情调,还有情怀。
【古诗】的意思是:★「古诗」在《汉语大词典》第3432页 第3卷 26★「古诗」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古诗gǔ shī(古诗,古诗) 1. 古代诗歌的泛称。 ▶ 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 。
所以,情,是诗歌和艺术的源泉。诗意,就是情转化的意。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自然集》《海天集》《草根集》《神降临的小站》等,被誉为“自然诗人”。曾任《天涯》杂志主编,现为《诗刊》主编,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