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在元朝时为什么会兴起,元朝为什么会出现元曲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风云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杂剧”这概念自唐代以来即有之,宋、元、明三朝都在使用,但其内涵则因时代而异。不仅如此,在前人的使用中,“杂剧”与“院本”、“传奇”等也往往有说不清理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风云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杂剧”这概念自唐代以来即有之,宋、元、明三朝都在使用,但其内涵则因时代而异。不仅如此,在前人的使用中,“杂剧”与“院本”、“传奇”等也往往有说不清理还乱的瓜葛。考察元杂剧,对此基本问题当然得搞清楚。那么“杂剧”的来龙去脉如何?在今人的眼中,“杂剧”通常被视为元杂剧的简称。其实,该词在历史上不仅仅指元杂剧,也不是元代人的发明。下面,就来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元杂剧表演剧照

向有“蜀戏冠天下”之说,“杂剧”的由来即跟蜀地演艺活动有关。李德裕在《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状》里就提到,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南蛮(南诏)攻掠成都,“蛮共掠九千人;成都郭下,成都、华阳两县,只有八十人其中一人是子女锦锦,杂剧丈夫两人,医眼太秦僧一人,余并是寻常百姓,并非工巧。”据戏曲史家任二北考证,“杂剧丈夫”指演杂剧的男演员,“子女锦锦”则是“演杂剧之女伶”。任先生认为:论我国之歌舞剧,最迟已有于汉,演变至晚唐,总结于西蜀之有杂剧一事,遂为后此发展于宋金元明八百年间种种类型之杂剧,立下不磨之基础,岂非我国戏剧史上一件大事乎!

元杂剧绘图

“杂剧者,杂戏也。”(《太和正音谱》)唐代杂剧实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各种杂耍伎艺,如同包罗各种表演技艺的汉代百戏一样;狭义则专指当时流行的以讽刺为主的参军戏。以诙谐嘲弄逗人笑乐、隐含劝讽的俳优演出在中国自古有之,后来发展为“参军戏”,又名“弄参军”。一般由两个演员做滑稽表演,有点像现代的相声,参军逗哏,是主角;苍鹘捧哏,是次角。有时也把参军作为被嘲弄对象,元朝为什么会出现元曲,以苍鹘扑打参军而演出告终。唐末五代,参军戏的角色有了发展,且有女角出场,逐渐向宋杂剧转变。

元杂剧表演剧照

宋代,“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惟以杂剧为正色。”(《梦粱录》)宋杂剧角色有五类:(1)“末泥”,是计划演出的,相当于班首兼主演;(2)“引戏”,负责监场和开场引戏,又兼“装旦”(饰演女子);(3)“副净”,多扮装傻充愣的角色,由参军发展而来;(4)“副末”,插科打诨以逗趣,由苍鹘演变而来;(5)“装孤”,当场扮官员,由主伴奏者兼职。

宋杂剧角色剧照

在演出体制上,宋杂剧包括三节四段第一节为一段,先表演“寻常熟事”,称为“艳段”或“焰段”;第二节包括两段,表演两则“正杂剧”,乃是整出杂剧的中心内容;第三节为一段,叫做“散段”,为“杂扮”表演,是跟今天的戏剧小品类似的玩笑段子。较之有严格结构体制和演唱规则的元杂剧,宋杂剧则体式较松散,是演出滑稽故事的短剧,其剧本今皆不存。明清杂剧也属于短剧,它不像元杂剧有一个角色主唱到底,而是司唱角色不固定,有较大的灵活性;此外,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折不等,也不像元杂剧那样基本采取“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明初杂剧已开始用南曲演唱。

宋杂剧绘图

永嘉杂剧剧照

还有杂剧和院本之异同。《太和正音谱》曾就“杂剧”概念在戏曲史上的来龙去脉作过简要描述:“杂剧之说,唐为传奇,宋为戏文,金为院本、杂剧合而为一,元分院本为一、杂剧为一杂剧者,杂戏也;院本者,行院之本也。”其中,谈到了宋金时期杂剧、院本“合而为一”的史实。宋、金南北对峙时期,宋杂剧开始分为两支。在南方,宋杂剧逐渐和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形成了南戏;在北方,则成为金院本、元杂剧的先驱。院指“行院”,院本就是行院艺人演剧时所用的脚本。金元时,行院常指当时艺人接客和献技的场所,亦用于称艺人。金院本和宋杂剧在体制上十分接近,如院本称为“五花爨弄”的五种脚色就跟宋杂剧一致,所以元人说:“金有杂剧、院本、诸宫调;杂剧、院本其实一也。”(陶宗仪《辍耕录》)由于金院本与宋杂剧同,今人亦合称二者为“宋金杂剧”。

宋金杂剧考古书籍

金院本也包括艳段、正院本和杂扮三段,但院本的三段在内容上联系更紧密些。可以说,金院本是宋杂剧向元杂剧的过渡形式。到了元代,情况有所变化,如元人所言:“金则院本、杂剧合而为一。至我朝乃分院本、杂剧而为二”(夏庭芝《青楼集志》)也就是说,“元人既创新杂剧,而又有院本,则院本殆即金之旧剧也。”(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事实上,元代勾栏中演出的既有前朝遗传的“院本”又有当时新兴的“杂剧”元人也写过院本,但跟金院本一样,剧本均已无存。后来,明代人又有称元杂剧为院本的,如叶子奇《草木子》所谓“北院本特盛,南戏遂绝”(北院本即指北杂剧)。

金杂剧俑

元曲在元朝时为什么会兴起

较之宋金杂剧,元杂剧的角色分工更细致,有末(男角)旦(女角)、净(花脸)、丑(小花脸)等。其中,又根据人物身份再作划分,如末有正末(男主角外末(次要男角)等,旦有正旦(女主角)、外旦(次要女角等。此外,还有扮老太婆的“ト儿”、扮老年男子的“孛老”、扮流氓强盗的“邦老”、 扮不正经女人的“搽旦”、扮随从人员的“从”、扮皇帝的“驾”、扮官吏的“孤”、扮读书人的“”、扮农人的“禾”以及扮小孩的“徕”,等等。元杂剧以正末、正旦为主要角色,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戏”,正旦主唱的称“旦本戏”。

元曲的兴起与发展,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元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

元杂剧角色剧照

元曲在元朝时为什么会兴起

较之宋金杂剧,元杂剧有成熟的结构形态和表演体制。剧本通常为一本四折外加楔子,由曲(唱词)、科(动作)、白(说白)三者组成。白指“宾白”,即戏中人物的说话,“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明•徐渭《南词叙录》);还有“带云”(主唱人物在唱曲过程中附带说的话)、“背云”(背白,打背躬)、“内云”(人物在后台说话)等名目,各起串联唱词、交代内心活动、人物间交流的作用。科指“科介”,即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武打、歌舞等,如“做谢科”就是演员做出向人道谢的动作。

元杂剧武打戏剧照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杂剧和传奇之异同。“传奇”这概念,《元曲鉴赏辞典•读曲常识》认为所指有三:“一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也叫传奇文。二指明清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发展。三指元杂剧,元代和明初常用。”的确,唐宋传奇指小说,明清传奇指戏曲,这是最基本的分野。略须补充的是,元人有时也用“传奇”指称南戏,如南戏《小孙屠》开场问答:“后行子弟,不知敷演甚么传奇?(众应)《遭盆吊没兴小孙屠》。”这开场问答虽为第一出,但并非剧情本身,而是演员走上台来借此方式向观众说明今儿个演啥戏,交代一下故事背景等,有点像现代舞台上的序幕,《小孙屠》即《遭盆吊没兴小孙屠》的简称。

《小孙屠》剧照

用“传奇”来称呼当时新兴的北杂剧,在元代屡见。如《辍耕录》所言:“金季国初,乐府犹宋词之流,传奇犹宋戏曲之流,世传谓之杂剧。”(“乐府”指散曲《中原音韵》有“前辈《周公摄政》传奇”之语。《录鬼簿》著录关、王、马、高等元杂剧作家及作品,亦标明是“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天一阁本《录鬼簿》中有元末明初贾仲明以[凌波仙]曲子为诸家补写的吊词(挽词),也称杂剧为“传奇”,如挽武汉臣曰:“《登坛拜将》穷韩信,《老生儿》关目真,新传奇十段皆闻。”这“传奇十段”,便指武汉臣的《老生儿》等10部杂剧。

周公摄政绘图

三、元曲是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为元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规律及继承了传统文学,相互交融的必然结果。

元曲在元朝时为什么会兴起

南戏绘图

首先,该剧第四出,王金榜之母一出场就讲得清清楚楚:“老身赵茜梅,如今年纪老大,只靠一女王金榜,作场为活。本是东平府人氏,如今将孩儿到河南府作场多日。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出孩儿来,商量明日杂剧。”王金榜明明是演“杂剧”的,怎么会紧接着在第五出就报出那么多“南戏”来呢?这显然不合逻辑。其次,河南府即今河南开封,东平府即今山东东平,二地皆属元杂剧发达的北方地区,而南戏则发源于温州并流行于南方地区(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宦》剧是元代作品,按剧中所写,王金榜家班是冲州撞府流动演出的“东平散乐”。若说这个北地戏班会跑到河南地带去演出南方戏曲,这实在有悖情理。

南戏(永嘉杂剧)剧照

南戏剧照

第五,该剧第十二出写爱上了王金榜的延寿马,甘愿当“路歧”(指不在固定场所演出的艺人)王家戏班做上门女婿。王父对他进行艺术测试,说“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并问他:“你会甚杂剧?”后者答:“我做《朱砂担》浮沤记、关大王《单刀会》,做《管宁割席》破钵儿,《相府院》扮张飞,《三夺槊》扮尉迟敬德……”接着又考了“院本”,却未提到南戏。这段描写与前文金榜母亲所言相呼应,再次说明王家班是演北杂剧为主的戏班。

元代中业,杂剧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显示剧作家的独特追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

关大王《单刀会》剧照

诚然,王金榜报“传奇”剧目时也提到《张协斩贫女》、《孟姜女送寒衣》等,即便认为这并非当时杂剧、南戏的共有题材而仅仅是指南戏,上述《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分卷“传奇”条所言仍有疑问。因为,既然《宦》剧所谓“传奇”将北剧和南戏都包括其中,就不是单一的概念,仅仅以之作为南戏又称“传奇”的例证当然也就欠妥。总之,我的看法是,《宦》剧是南戏,但剧中所述未必全是南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元曲繁荣的原因 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短暂的,但是国力空前强大的,元曲能和和唐诗、宋词并例齐名是非常了不起的,元代戏曲兴盛原因一、 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1、 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2。

《唐戏弄》

《元曲鉴赏辞典读曲常识》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13:34
下一篇 2023年04月18 21:36

相关推荐

  • 带如的诗句,如字开头的美好寓意的诗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2.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3.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023年05月11 264
  • 就义诗的意思,《就义诗》杨超诗意

    夏明翰出生于长江边上的小城秭归,就义于汉口,他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就义诗》,在江汉大地久久回响。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为人们所熟知,夏明翰抛弃优渥生活、毅然投身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光辉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2023年05月04 226
  • 热锅上的蚂蚁歇后语下一句,热锅上的蚂蚁

    慧妈妙爸©育儿百卷(适用于3岁~6岁)57动物歇后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牛吃草——吞吞吐吐;老虎屁股——摸不得;兔子尾巴——长不了;热锅上的蚂蚁歇后语的下一句——团团转。

    2023年05月18 276
  • 时间快的诗句,感叹时光匆匆的古诗

    转眼,又月末。2020就到了下半场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如何略带伤感地感叹时光易流逝,感叹时光匆匆的古诗,要珍惜时间呢?古人在诗句里已经教了我们。,1、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杜

    2023年05月15 232
  • 元曲与京剧关系图表,昆曲与京剧的关系

    从小就开始听京剧,但是对京剧的了解却是非常地匮乏,既不懂也不谈不上喜欢。每次在公园,看到那些老人们自拉自唱,一副投入而陶醉的样子,昆曲与京剧的关系,总是好奇他们为什么对京剧那么痴迷。同时也觉得有些奇怪

    2023年04月21 300
  • 下雨天的诗句,高情商下雨天发朋友圈

    春雨绵绵,隔着山,隔着水,一场场春雨任意的飘洒着。大雨倾盆,是洒脱,是急骤,是震撼;春雨绵绵,是柔美,是缓慢,是细腻。春风习习,雨落成诗,你身边的雨,下成了哪首诗呢?雨,是感叹的《虞美人·听雨》蒋捷少

    2023年05月03 275
  • 博古通今下一句

    ​​博古通今是成语,没有下一句。博古通今[bógǔtōngjīn]释义:博、通:知晓。通晓古今的事。形容知识渊博。也作“通今博古”。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通今。”近义词博学多闻[bó

    2023年04月25 293
  • 适合做网名的诗句,从古诗中提取的昵称

    如今是一个网络超时代,我们每个人平均泡在网上的时间是2小时42分钟,甚至有些人离开网络,就浑身不自在,那么我们一般在网上干什么呢?不同年龄层次,有不同的玩法,作为年轻人,当然是喜欢聊天,看帖,玩游戏,

    2023年05月18 236
  • 生日诗句古诗祝自己,暗示又长大一岁的诗句

    突然才发现今天是我的生日。祝自己生日快乐吧!整理了一些祝自己生日快乐的说说霸气句子,暗示又长大一岁的诗句,大家一起看看吧!,1、大梦不觉,又是一年生日!愿自己每天开心快乐!祝自己生日的古诗名句如下:1

    2023年04月20 272
  • 形容时间长的诗句,形容时间越久越好的诗句

    古诗十九首中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只有短短数十载却常怀千万年的忧愁从懵懂幼年到束发求学从中年立身到暮年明悟每一个阶段都各有忧思如果把人生分为十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一首诗的话形容时间很长的诗句有以

    2023年05月14 281
  • 衣食住行下一句,衣食住行八大行业

    汪曾祺是一位生活家,更是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有趣之人。对生活心存热爱,不沮丧,无机心,少俗虑;对生活体察细致,爱万物、皆有情,有情趣。1.衣食住行,下一句是生活必需品。2.一生一句:青梅竹马不是你,爱

    2023年05月14 288
  • 最能代表勇气的诗句,最能代表春天的诗句

    毛主席诗词像浪花一样以最相切距离随着社会革命浪潮而跳动,同时,又像一面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毛主席人生的战斗历程,最能代表春天的诗句,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半个世纪的斗

    2023年06月05 22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