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9年,腊月底。
时任参知政事的王安石处理完公务之后,千门万户同重日的下一句,站起来舒展了一下腰身。随从见了赶紧过来请示:“大人,要回家吗?”
王安石向随从摆摆手,轻声吩咐道:“你们先回去,我要一个人走走。”
“这——”
“没什么,快元日了,我想随处走走,你们先回吧。”
随从答应一声退出门外。
街上人流如织。
快元日了,无论是巨商大贾还是小商小贩,均想借机多卖点东西。在这买者与卖者中间,不时有几个风尘仆仆的行人走过,他们都随身携带着一个包裹,或扛在肩上,或提在手中。王安石想,他们一定是刚从外地还乡的游子,思家心切,归家之心更切。
千门万户曈曈日下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元日》。原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
别人急,王安石却不急,他不慌不忙地在大街上穿行——他要好好看看老百姓是怎样庆祝元日的。
大街两旁是一溜的店铺:粮油店、纸品铺子、书斋、中药行……每一家店铺都格外费心,把店面收拾得像新婚的洞房;店铺门口摆着各色各样的小摊子,卖首饰的,卖小吃的,卖字画的,卖蔬菜果品的,真是应有尽有。
“这蒜便宜点吧?”
“不行啊!您看我这蒜长得又干净又饱满,您要是买回去,元日那天给您家小公子系上,多招人喜欢啊!”
王安石听了,脸上微微露出笑容。他知道,元日那天,老百姓有给孩子用彩色丝线系一个蒜头的习惯,寓意是“能计算(系蒜)”。这风俗他知道,可是他不知道竟然会有人专门做这蒜头的买卖,而且还如此会说话,诱得人不好意思再还价,掏钱也掏得满心欢喜。元日了,谁不想图个吉利祥和呢?
千门万户瞳瞳日的下一句是总把新桃换旧符。原诗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是出自《元日》,作者是宋代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思想家。
虽然贫富有别,街上的生意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平时要好得多,毕竟在所有的节日里,老百姓是最重视元日的。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谁都愿意拿出积蓄买些吃的穿的用的,慰劳自己也慰劳家人。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听了调料店老板的话,王安石笑笑,脚步却不肯停下,继续朝前走去。
路边一位卖爆竹的伸手拦住了王安石:“客官,买爆竹吗?自制的,单响,双响,连响,什么都有。要不,买一副桃符?包管您挂上之后驱神退鬼,去晦迎新。”
王安石原本是要离开的,听到摊主说“去晦迎新”,心里不禁一动。是啊,老百姓之所以重视元日,大概就是因为元日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节日:只一日之隔,旧的、坏的、不如意的,都“隔”在了过往;迎来的全都是崭新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
王安石心里一热,他想到了皇帝的那次召见,想到了皇帝的嘱托,想到了皇帝信任而期盼的眼神。他想,元日既是一年之始,那么自己便要让刚刚开始推行的新法,借着元日温暖明亮的春风,将大宋王朝的弊政一扫而光,换它一个天清地澈、玉宇呈祥!
回到家,王安石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他急切地摊开一张皇帝赐给他的上好团花笺,手握狼毫,饱蘸浓墨,心里想象着元日时喜庆热闹的场景,笔走龙蛇,瞬息间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国教师报》2020年01月15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