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满地芦芽短下一句,蒌蒿满地芦芽下一句

【知味斋】桃花盛开之时,正是采芦芽的时候,这是苏东坡先生在一首题画诗里告诉我们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近些年游春,每见桃花初开,我就会想到这首诗,也就会

【知味斋】

桃花盛开之时,正是采芦芽的时候,这是苏东坡先生在一首题画诗里告诉我们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近些年游春,每见桃花初开,我就会想到这首诗,也就会联想到采食芦芽。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说此诗:“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芦芽可吃!河豚,我没见过,蒌蒿满地芦芽下一句,就是见到大约也不是平常人所能享用的,也就不去想它;满地“蒌蒿”,应该不是难得之物,可惜至今我不认识它;倒是“芦芽”,我自以为常见,只因没能作为盘中之食而念念于心。去年真采到芦芽了,也食用了,味道还不错,正所谓如愿以偿,欣喜异常。

芦蒿满地芦芽短下一句

芦蒿满地芦芽短下一句

自“蒹葭苍苍”“彼茁者葭”“葭菼揭揭”出现于《诗经》,古人释芦者颇多。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芦”有数种:“其长丈许中空皮薄色白者,葭也,芦也,苇也。短小于苇而中空皮厚色青苍者,菼也,薍也,荻也,萑也。其最短小而中实者,蒹也,薕也。皆以初生、已成得名。”《广群芳谱》采用此说,又言:“是数者皆芦类也。其花皆名[~符号~];其萌名虇,堪食,如笋可煮食,亦可盐腌致远。”如今植物以科学分类,禾本科中有芦竹、芦苇和荻。芦竹高大粗壮,中空,秆生小枝;芦苇细如中、小指,中空;荻比苇还细,中实;后两种秆不生枝。我所见到的“苇子”是芦苇和荻吗?这两种岸生春芽实在细小,难以采食。记得早年家乡南河岸边有大片的苇滩,长成的苇子比现在看到的粗壮。有一年秋后我在苇滩旁边捞芋头,听到苇滩里有吱吱的尖叫声,走进去捡到一只被土枪打伤的野兔。小伙伴们见到后甚是惊喜,都到苇滩里去找,结果都是空手而回。后来生产队造地,把苇滩全部刨掉了。难道那些苇子就是芦竹?所谓“芦芽”是芦竹芽吗?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

芦蒿满地芦芽短下一句

前年冬天,我到郊野河边寻找野菜,看到有个农人正在刨一种植物的根。我问“什么根”,回答“苇子”。“这么粗的根?”“嗯,近处河边都是它。根能护崖子,用秆架菜没说的,可是靠园边的欺地,年年都要刨它。”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近处菜园没有拆架的“苇子”,如旧时作撑蚊帐用的竹竿粗细。“哎吆,我还以为是竹子呢。”远处有一片没有被砍倒的“苇子”,我近前观看,秆粗,生小枝:这是芦竹,我终于找到它了!《诗》云“彼茁者葭”,待到来年桃花开,我要来此采芦芽了。

当地农人对芦芽并不看好,有些已被刨掉扔在河水里,原因是它有苦味,正如竹笋中的苦笋不受大众喜爱。人弃我取,可以自由自在地剜了。哪知芦芽不是竹笋,土皮之下就是其横七别八的硬根,菜铲是剜不动的,只好用手掰,中,这法子可行。还是白乐天的诗句说得好:“紫笋折新芦。”他既描写了陆地芦芽出土之时外叶微紫的形貌,又说到采芦芽须“折”的方法,这不是在水中采芦芽所能看到、听到的。折,“啪”“啪”有声,断茬可达根部,我喜获而归,于是剥笋、刀切、水煮、浸泡而后做菜食之。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原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

吃芦芽,想芦芽。苏辙有《赋园中所有》诗“芦生井栏上,萧骚大如竹”;苏轼有《和子由记园中草木》诗“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眉山三苏家园中有芦竹,芦芽定是采食之物,坡翁对桃花开时采芦芽之事,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另有一事,我观察家乡芦竹、芦苇和荻虽都是多年生植物,但芦苇秆、荻秆来年是不复生的,“多年生”所生在根;而芦竹不仅根生,其秆枝春来可再发新叶,能够延续,这一点是我在介绍芦竹的书中没有看到的,为此我自喜有新的发现。哪知今年春天再采芦芽,却不见秆枝再发新叶,怎么了?原来去冬大冷,芦竹的秆枝已被冻死;市内街道旁多年的香樟树不仅冻落叶,树干上部的枝条也全被冻死了。我这才知道,在我们这一带,只有暖冬之时它的秆枝来年才能复生。芦竹之事亦多,“躬行”当长,春风来,桃花开,芦芽出,我求知仍在路上。

回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觉到)。蒌蒿(春天的一种野草)满地芦芽(芦苇的嫩芽, 又叫芦笋〕短,正是。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27日16版)

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此时的芦芽也刚刚破土而出,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21:39
下一篇 2023年04月17 07:32

相关推荐

  • 从什么到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

    文化是民族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前进号角。从穿越千载、与先贤共话“强汉盛唐”,到根植传统优秀文化的网络文学远播海外;从古典文献中探寻游戏策划灵感,到在历史古迹中还原帝王将相指点江山的逼真场景;从在优秀文

    2023年04月16 215
  • 霸气的元曲叫什么

    唐诗、宋词、元曲,被视为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之美,诗词君已经“说倦了”,今天,来说一说元曲独特的美。元曲里的雪,是“大笑琅然”,是“碧玉琼瑶”,是天仙下凡……诗人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语言来形容雪,与唐诗

    2023年04月19 268
  • 宋词元曲母亲,宋词元曲

    您从惊天骇地的血泊中走来日寇的疯狂铁蹄让饱经屈辱的您陷入血海深渊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尸殍遍野人间地狱“三光政策”的淫威,囚笼恐怖暗无天日1、《近试上张籍水部/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唐代:朱庆馀洞房

    2023年04月19 262
  • 元日诗句,关于春节元日的诗句

    临近过年,游子归乡,亲友相聚,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团圆的氛围。过年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在古代通常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1、诗句: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出自:唐代·卢照邻《元日述怀》释义

    2023年04月26 274
  • 表示希望的诗句,寓意阳光与希望的诗句

    滚滚红尘,痴痴情深,人生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恰好。《梦旧》白居易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平生忆念消磨尽。昨夜因何入梦来?生活本身,不就是一场醉梦吗?梦过时分,便是大彻大悟的醒来。《十一月四日

    2023年05月10 219
  • 危楼高百尺是哪首诗,危楼高百尺楼的古诗

    李白有三绝,诗、酒、剑,他的诗离不开饮酒,离不开仗剑。李白喝下一杯酒,便能挥洒诗词无数,便能惊艳了时光,醉煞了世人。他是最洒脱、最无畏的剑客,他仗剑江湖,如神仙一般。他善用夸张的句子,执着于自己的浪漫

    2023年05月23 250
  • 儿童节诗句

    致六一儿童节,在古诗词中感受深厚的文化和童年的美好,愿你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六一儿童节的古诗如下:1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

    2023年05月10 305
  • 带阳的诗句,带阳字的寓意好的古诗

    沁园春·阳举国风光。千里疫疯。万里毒飘。望药店内外。人织如潮;你备我囤。顿时脱销。大街小巷。行人了了。唯有阳过满街跑。放豪言:老子阳过了。尽情逍遥。3.既含水又含阳的诗句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

    2023年05月03 360
  • 春梦的诗句,描写昨夜春梦的诗句

    春梦(753年)(唐·岑参)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梦归还其一(唐·殷济)春来相思每随风,万里关山想自通。梦里宛然归旧国,觉来还在虏营中。感梦(810年)(中唐

    2023年04月22 302
  • 蝴蝶诗句,描写蝴蝶的古诗

    -1-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南北朝:刘孝绰《咏素蝶诗》-2-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只知防皓露,不

    2023年05月10 266
  • 描写晚霞的诗句,日落美景的诗句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傍晚的落霞流光溢彩,绚丽多姿,是如此的美丽,恰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有着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宁静致远,也有张耒诗中“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深远空阔。​

    2023年04月30 236
  • 含愁的诗句,含有愁字的诗句100首

    [微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第①首出自北宋至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同学。花独自地飘零着,水自顾地流淌着。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微风]人面不知何处

    2023年04月19 23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