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外忽传收蓟北全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全诗翻译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典范,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律诗是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典范,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律诗是唐代的新型诗体,唐诗的成熟是以律诗的确立与完成为标志的,而这个历史任务正是由杜甫最终完成的,杜甫以其精湛的艺术修养和惊人的艺术才能在这方面作了重大的探索和努力,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五律名篇和七律佳作。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可见杜甫家国之忧。全诗对仗精巧,声情悲壮,是难得的佳作。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写泰山,通过描绘泰山的巍峨和雄壮,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呕歌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在诗的后半段,诗人由泰山而抒发了人生不断向上的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经成为励志的名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一、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天宝十五载,杜甫被叛军禁在长安,想到在鄜州的妻子,他写下这首诗,表示想念。在诗中,他以妻子的口吻来写,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想念,充满惆怅与悲伤。在尾联,诗人希望将来两人相聚时共同望月。将忧思寄于未来,也是很无奈了。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剑外忽传收蓟北全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全诗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首联写江夜近景,刻画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诗人的名声因文章而显赫,告病辞官,皆是由于远大的政治抱负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尾联诗人以沙鸥自比,转徙江湖,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翻译: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诗句出自: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原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意: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及注释 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被誉为“七律之冠”。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因昭君村而哀叹其人的遭遇。诗人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于是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06:59
下一篇 2023年05月30 17:46

相关推荐

  • 描写成长的诗句,寓意成长的诗句

    CFIC导读◆关于成长的15条名家经典。关于成长的15条名家经典——1、人类经常少年老成,青年迷茫,中年喜欢将他人的成绩与自己相比较,因此觉得受挫,好不轻易活到老年还是一个没有成长的笨孩子。我们一直粗

    2023年05月16 223
  • 2019高考声乐状元曲谱,2019年高考状元是谁

    近日,在考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后,今年的各省高考状元也随之出炉。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的各省高考状元,有一半以上都是琴童。事实胜于雄辩,不信你看。文科第一名巴蜀,理科第一名南开文科高考第

    2023年04月13 305
  • 古代赞美老师的诗句,赞美老师的经典诗词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老师为我们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老师像是润物无声的细雨、辛勤采蜜的蜜蜂,默默无闻地付出辛劳与汗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2023年05月20 265
  • 描写盛唐的诗句,李白描写的盛唐繁华的诗

    1.华子冈/王维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去:飞来飞去2.华子冈/裴迪(关中人。王维好友。山水田园)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晞:晒干。侵:逐渐侵染,掩映。

    2023年05月03 290
  • 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

    北京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国粹君说:前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前后相互映照,格外

    2023年05月08 299
  • 春雨的诗句,写春雨的现代诗

    春风越过浅浅的窗棂,轻柔的春雨无声无息。春雨打着窗台,告诉你春的消息;春雨洒向田园,带来丰收的希望;春雨随风吹到脸上,凉凉的,有些清爽……这个春天,让我们细听春雨洒向人间,静待春暖花开。《春夜喜雨》唐

    2023年04月11 268
  • 赞美竹子的诗句,竹子十首有名的诗

    竹子,又名竹,四君子之一,岁寒三友之一。竹子十首有名的诗,竹子,品种繁多,有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洲植物,茎为木质。竹枝杆挺拨,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

    2023年06月06 256
  • 含有冬字的诗句,含有冬的古诗100首

    1.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除夜》唐·李世民2.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悲陈陶》唐·杜甫3.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观村童戏溪上》宋·陆游4.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野

    2023年05月11 270
  • 中国故事元曲,中国四大元曲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中国四大元曲,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山坡羊·道情》宋方壶宋方壶的这首《山坡羊·道情》瑟是元曲中难得的,

    2023年04月20 238
  • 只是近黄昏上一句,只是近黄昏上一句是什么诗

    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通常的翻译是:傍晚时分,我因为心情不太好,驾着车登上了乐游原。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但遗憾的是已经临近黄昏。看着美丽的夕阳,诗人不禁

    2023年04月23 283
  • 鲲鹏的诗句,关于鲲鹏的霸气诗句

    一进入每年的十二月,很自然地会想起主席,这是50到80后对主席最朴素的情感。念书的时候,很多老师都对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在“十年非常时期”,他们大多受了不少的委屈。但主席还是说过“老九不能走”的话

    2023年05月12 258
  • 与清明有关的诗句,清明节诗词大全

    伴随着濛濛细雨,清明节来到了眼前。“慎终追远”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是中国人的传统。清明节,是一个让人“欲断魂”的日子,他们思念逝去的亲人,感恩往日的情怀。68首

    2023年04月11 22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