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台湾乡亲回家!”一句饱含温暖而热情的开场白,暖了台湾乡亲的心。一场《茶香》舞蹈,更是让台湾乡亲们“闻”到了亲切的茶香。
7月13日,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召开,台湾乡亲再次跨海而来,共话家常。
正如主持人所说,回到家乡,踏上故土,相信每一位台湾乡亲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喝上一杯沁人心脾的家乡茶。是的,故乡的茶香是多少海外游子和台湾乡亲魂牵梦萦的味道!
茶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台湾青年林书任一上台这样自我介绍,“我是大凉山‘乡青’,这个青是青年的青,是指扎根于大陆乡村的青年”。
从台北青年到北大博士再到大凉山“乡青”,三个身份中,林书任最喜爱他现在的身份,逢人就说“我是大凉山‘乡青’”。
到大凉山来,林书任觉得是被父亲“拖下水”的。2011年,林书任的父亲放弃做得风生水起的生意,转行到大凉山种植橄榄。刚开始林书任无法理解父亲这个“疯狂”的举动。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林书任经常往大凉山跑。来来回回,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两岸一家亲的故事渐渐感动了他。
“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上一句是:枝上柳绵吹又少。一、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二。
林书任第一次到大凉山找父亲时,父亲正在为土地流转焦头烂额。不会彝语的外地人要征用土地,种的还是没听过的植物,村民很难信任这个“不速之客”。这个时候,是村干部带着他父亲挨家挨户拜访,给他父亲当翻译,帮着他父亲说服村民。当他们为资金和贷款发愁时,当地政府帮助他们融资2000万元人民币。此时,林书任听到的是这样暖心的话语:两岸是一家,台湾同胞在凉山发展,要全力支持。如今,橄榄树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600亩扩大到了2.5万亩。
“孤帆一片日边来”的上一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话出自唐朝李白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单车天使是一位台湾老师和一群志愿者,帮助两岸小勇士圆梦、跨越山海骑行的公益活动。本次海峡论坛举办期间,单车天使来到福建,携手厦门台商协会自行车队,沿途加入在地台青,近40人的队伍以第一家园的视角骑行闽南地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上一句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 唐代 王之涣 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从这后一句诗,可推知前一句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
“带台湾的孩子们用车轮丈量祖国大陆的壮丽河山,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无限魅力。”杨民忠说出了他的初衷,同时也表达了他深深的期望:更好的两岸关系大家都期待但不能等待,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
骑行的意义,不只是为了看风景,还有风景背后的历史人文。
“怎么可以忘了根本呢?”台湾规划师李佩珍带着发自灵魂深处的考问来了。李佩珍回想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时与父亲的对话。“爸,我奶奶长什么样子?”看着父亲着急回山东老家,我随口一问,父亲停顿了良久说:“不记得了。”“是什么样的离别能够让人忘记自己母亲的容颜呢?”李佩珍声音慢了下来,眼眶红了。
不能忘,把根留住,留住“乡愁”。2014年,李佩珍来到厦门海沧青礁村,参与当地的乡村改造工作。李佩珍把这里的古建筑视为珍宝,在她看来,闽南地区有许多雕梁画栋、工艺精美的红砖瓦厝埋没在荒烟蔓草堆中,然而,它们可能承载着一段段先人打拼的血汗故事。李佩珍在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任理事长,借由盘活古厝、修复古建筑,述说在建筑背后承载着千年文化脉络底下的宗族、姓氏、地方历史,进而激起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扎下村民对家乡文化自信的根。
上一句指的是别人说你说话总是说上句。也就是说你本来说过的话,你再记住说第2次可能你重复的说话太多了,也就是说上一句话你说过了,你再说上一句,他们就觉得你说的话一直在重复这句话。如果下一次别人再说你这样的。
“这样子的工作在我们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名为培根计划。”李佩珍说,培根计划出乎意料地达到了双向扎根的功能。台湾青年来到乡村田野,采访村民耆老,采集地方珍贵的文化历史风土民情,“扎”下的是对这一片土地的认可。
白露未晞的上一句是:蒹葭萋萋。选段: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译文: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