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的作者是曾几,四五声的诗句,相比于杜甫和苏轼,孩子们对他比较陌生。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他的诗作,所以我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一、字词意
这首诗有四个生字。
(1)梅:
读音:mei(阳平)
部首:木(字旁)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出自宋代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4+7(部首+部件)
笔画顺序:第七画是竖折,第八画横折钩
字意: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气味清香,果时味酸。
巧记:林边(木)有海,不见水来。(每)
你好,出自三衢道中,全诗如下: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组词:梅花、梅林、腊梅、杨梅、白梅、红梅、青梅竹马……
(2)溪:
读音:xi(阴平)
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3+10(部首+部件)
【全诗内容】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翻译】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
笔画顺序:第八笔是撇折
字意:山间的小水流,泛指小河沟。
这个字是个易错字,右下部分是“大”!!!
巧记:水在“奚”边流。
组词:小溪、溪流、溪水,清溪
(3)泛
读音:fan(去声)
部首:氵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3+4(部首+部件)
笔画顺序:注意,第六笔是横撇,第七笔是捺
字意:(1)漂浮。
(2)肤浅,不深入
(3)普通,一般地
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水路上的风景相比。
组词:空泛、泛滥、泛舟、广泛、泛泛之交
(4)减
读音:jian(上声)
部首:冫(水)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2+9(部首+部件)
笔画顺序:第三笔是横,第四笔是撇,第五笔是短横,然后写口,第九笔是斜钩,最后是点
字意:(1)降低,衰退
(2)从原有数量中减去一部分
巧记:咸了怎么办?加入两点水(冫)
组词:减法、减轻、减退、递减
偷工减料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诗意: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
二、解词
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称“三衢”。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尽头。
却:再、又。
阴:树荫。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译文 梅子成熟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间小路。山路上古树苍翠,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
三、析句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两句点名了出行的天气和路线。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一般多雨,难得有这样连续的晴天,因此诗人游兴高涨。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四、边读边想象,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美景图
五、
六、学写法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清风老师,愿我的分享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