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境内千峰耸立,万壑争辉。这众多的山脉,有的巍峨壮观、气度非凡,泰山的千古佳句,有的旖旎秀丽、千姿百态,具有丰富而独特不凡的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的诗人们留下了无数咏山佳作,这些作品或为名山增色,或让一些原本不太知名的山脉因此名扬千里,蜚声海内。
今天就跟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这些名山与名诗吧。
-泰山-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与他之后大量沉郁顿挫的诗歌相比,《望岳》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1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17、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18、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19、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20、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21、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 22、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2。
登山途中,景点众多,有摩崖石刻、亭台小桥,美不胜收。回头向远处眺望,但见山峦绵延起伏,云雾缭绕。登临最高峰,放眼望去,辽阔的天空下,群山如波浪起伏,一望无际。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这也正是杜甫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苏轼《念奴娇中秋》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李白《游泰山》 赞美泰山的诗句3 日观卜先征,时巡顺物情。风行未备礼,云密遽飘英。委树寒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不高,但它拔地而起,远看满目青翠,云山雾绕,犹如猛虎卧伏;近看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
有人曾说,李白整天与敬亭山对视,何等寂寞。但他一定会说,我与山峰对话,与生灵交流,哪里还有寂寞?正所谓心态决定胸怀,胸怀决定境界。
-岘山-
《与诸子登砚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东西横亘十余里,峰峦重叠,林壑间曾深藏众多古寺和摩崖石刻,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无数诗人在此留下笔墨,像张九龄写“信若山川旧,谁如岁月何”;
陈子昂写“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孟浩然自己也写过“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等等。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
如今的岘山上,无亭亦无碑,登高望远,当真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庐山-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描写泰山的诗句还有很多: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唐·李白《游泰山》其二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唐·李白《游泰山》其六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元·张士明《呈灵岩方丈》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元·王旭。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爱山,最爱庐山。庐山,又称匡庐、匡山,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名。李白一生,五上庐山。庐山成为他生命中登临次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一座名山。
宋代大文豪苏轼十分赞赏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说古来能写瀑布的只有李白。
-钟山-
《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钟山位于南京市东郊,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得名紫金山。
钟山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早在三国时期就极负盛名,有“金陵秀敏”的美誉。
《游钟山》就是王安石晚年参禅悟道后的诗作之一,诗中透着禅的要旨“平常心”,了悟宇宙人生真谛。
诗中连用了八个“山”字,显然不是随意的行为,而是有意的安排。八个“山”字在诗中形成了回环反复之美,而且对称中有错落,更有特殊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