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以千里前面那一句是什么,《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一、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出自于《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意为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谬以千里上一句: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汉语成语,拼音是miù yǐ qiān lǐ,意思是指错误荒谬到了极点。 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出自《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
二、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出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意思是:“以无伤大体的行为为法则的人不能成就光荣的名声,憎恨小羞辱的人不能建立大功业。”
三、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
见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溜:小水流。单极之绠:单股的细绳。断干:勒断树干。这两句大意是:泰山上的小水流可以穿石,单股的细绳可以勒断树木。
四、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五、狐疑犹豫,后必有悔。
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意思是: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日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
六、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末形。
谬以千里的上一句是:差之毫厘。出自《论语·先进》,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但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自《汉书·伍被传》,这两句大意是:听力好的人,在声音未发出之前就预感先觉;视力好的人,在事物未出现之前就预见先知。 聪慧明智、思虑通达的人,善于观察、思考、深辨、细究,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故能洞察事物的未来,于无声处听有声,于无形处见有形,有先见之明。
不胜其数.查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君子慎始,差以豪厘,谬以千里"又见《大戴礼·保傅》:“《易》: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毫、厘。
七、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八、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图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