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直是人们最美好的愿望。历史上,有二人称得上是兄友弟恭的典范,他们就是苏轼与苏辙。
苏轼,字子瞻,北宋人。他有一个弟弟,名叫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苏辙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他们的名字很讲究,非常符合他二人的性格,轼为马车上的横木,兄弟手足情深的诗句七绝,其貌不扬,却必不可少;辙是马车行驶的车轮印。苏轼不善于装饰自己外表,常常口无遮拦,而苏辙性格沉稳,做事干练。
他们二人,不仅是兄弟,更是师友。苏轼曾说苏辙“岂是贤兄弟,更是良友生”,苏辙也称夸苏轼“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二人都是神采飘逸,文采飞扬。苏轼不消说,诗、文称绝一时,开创了豪放一派;苏辙的诗词是意境闲澹,文有“一唱三叹”之声。
由于他们才华出众,特别是苏轼,他们之前的兄弟情就特别令人感动,在中国历史上,很难再找出他们这样的例子。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主动要求调去密州,就是希望可以离苏辙近一些;乌台诗案时,苏辙连上十几道奏折,情愿代兄受罪。他们之间诗词唱和特别多,其中有关中秋节的三首,放在一起看,直教人潸然泪下。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欢迎阅读 表达手足情的诗句 导读: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 伦》 2、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做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时任密州太守,与其弟苏辙已经七年未见了。
俗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年中秋节,苏轼与苏辙仍然不得团圆。是夜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与好友是“欢饮达旦”,喝了一夜酒,可是越热闹越想念亲人。在明月的帮助下,乘酒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
2. 关于手足情深的诗句,谚语 1、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 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
二、《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孟氏》朝代:唐 作者:杜甫 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白话译文:姓孟的一对好兄弟,在家里养了亲人.听父母的话劳作,手脚都磨厚了,用很。
熙宁九年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开密州南下。次年春,苏辙从京师来迎接苏轼,兄弟一同赶赴京师。不久,苏轼又改命知徐州,苏辙一直跟着哥哥来到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才离开。
弟弟刚刚离开,哥哥就又忍不住想他了。去年不能一起赏月,谁知今年一起赏月了,反而更加希望长长久久在一起!
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句选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赠。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公元1097年,苏轼时年六十。又是一个中秋节,不可避免地思念起子由了。
谁知计划还是没有实现,只能分居两地。不久苏轼感染了痢疾,一病不起。1101年,苏轼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第一首)秧歌舞凤坐不惊,手足相亲酒三觥。吴越雨花兄弟意,幽燕渔火姊们情。常思膝下承欢日,还忆书堂结伴行。撷取寒床衾冷梦,围炉笑语到平明。(第二首)世间不变是亲情,姐弟分居宁济青,春花秋月固尝见,夏雨冬雪亦。
苏轼临去世前,为见不到苏辙而“大憾大恸”,非常伤心,非常难过;苏辙接到噩耗,则“号乎不闻,泣血于地”,伤心的直接吐了血,可见二人兄弟情深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