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字开头的诗句,张字藏头诗唯美

《赵孟頫自画像》清代汪恭摹□周长风“第一泉”之“第一诗”元代天才的艺术家、文学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来到济南,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春

《赵孟頫自画像》清代汪恭摹

□周长风

“第一泉”之“第一诗”

元代天才的艺术家、文学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一月七日来到济南,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元贞元年(1295)春,离济赴京参与撰修《世祖实录》。两年多时间里,赵孟頫流连于济南山水,写下许多诗文,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七律《趵突泉》: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张字开头的诗句

意为:趵突泉是泺水的源头,神奇雄伟天下无双;平地上涌,状如晶莹玉壶。喷流日久,令人忧虑源头干涸,元气尽泄,然而好似连通东海,张字藏头诗唯美,大旱之年也毋庸担心泉脉枯竭。升腾的云气水雾飘散弥漫,润蒸着高峻的华不注山;翻滚的波涛声如沉雷,激荡起大明湖难以平静的水面。经常来泉边观澜凝思,可濯洗心灵的尘埃,使人的襟怀、品格如冰雪般的洁净而超俗,意趣、风度似泺源般的清雅而孤高。

元贞元年(1295)秋,赵孟頫称病乞归,回到家乡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不久见到了老朋友、文坛前辈周密。

周密,字公谨,祖籍济南,曾祖周秘于北宋倾覆之际南渡,至此时已近170年。周密一生未回过故乡,但是故乡被异族占领、家园永远失去的心灵创伤,却一代传一代地痛。元代文学家戴表元为周密《齐东野语》作序,记载周密曾说道:“我家中丞公,实自齐迁吴,及今四世,于吴为家。先公尝言:‘我虽居吴,心未尝一饭不在齐也,岂其子孙而遂忘齐哉!’”周密南宋时官至御史中丞。

周密在《〈齐东野语〉叙》说:“余世为齐人,居历山下,或居华不注之阳……余故齐,欲不齐不可。”周密一生以“齐人周密”“历山周密”“华不注山人”自称。

赵孟頫乃宋朝宗室,是宋太祖赵匡胤第11世孙,出仕元朝自有不得已处,内心深藏着亡国之痛和辞官回乡的愿望,因此与周密是腹心相照的。为了抚慰周密郁结的乡思,赵孟頫为之画《鹊华秋色》图,并以行书一纸抄录《趵突泉》等两首诗相赠,诗后自书款识:“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公谨家故齐也,遂为书此。”

元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柳贯在《题江矶图卷后》言:“公谨故家,多蓄书法名画”,“而公谨之子孙今尽弃其所藏”。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此墨迹已不完整,后题《趵突泉》诗卷由一位被称作“宁上人”的高僧得之,今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题不知去向,所书何诗亦不可知。细检赵孟頫现存诗作,据卷后自书款识“济南近郭佳处”和其地位、名气应与趵突泉相当来推测,最有可能是写华山的一首七律:

抱膝独对华不注,孤衿四面天风来。

泉声振响暗林壑,山色滴翠落莓苔。

散发不冠弄柔翰,举杯白月临空阶。

有时扶筇步深谷,长啸袖染烟霞回。

这首诗并未收入传世的各种赵孟頫诗文集,而载于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禛的《香祖笔记》卷五,济南市博物馆亦藏有此诗的旧时碑刻。当然,也有可能前题诗与其墨迹一样,已经失传了。这使今天的人们尤其是济南人拜观赵孟頫《趵突泉》书帖之时,欣喜中总伴有些许遗憾。

这首诗不仅是赵孟頫写济南的诗文中最为著名的作品,而且也是700多年来无数写趵突泉的诗文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因为还举不出另一篇诗文的历史影响力能与之并比。

趵突泉明代时就号称“第一泉”,晏璧《济南七十二泉诗·趵突泉》写道:“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趵突泉赋》称其“海内之名泉第一”。至20世纪,人们又赋予其“天下第一泉”的称号。那么,赵孟頫《趵突泉》可称作“第一泉”之“第一诗”,其至尊地位自明代至今不曾动摇,后来者恐怕也难以取代。

第一泉碑(陈希军摄)

赵孟頫诗何以位居第一

这首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地位呢?原因大致可列数这样几条:

首先是诗写得好。当年赵孟頫抵济后即给亲家季宗元写信道:“济南山水之胜甲于山东。”在济南的佳山胜水中,赵孟頫尤爱城西的趵突泉,他给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于钦(字思容)的诗《送山东廉访照磨于思容》写道:

林梢春动紫烟生,匹马东风十日程。

若到济南行乐处,城西泉上最关情。

他在《胜概楼》一诗写道:

楼下寒泉雪浪惊,楼前山色翠屏横。

登临何必须吾土,啸傲聊因得此生。

檐外白云来托宿,梁间紫燕语关情。

济南胜概天下少,试倚阑干眼自明。

胜概楼位于趵突泉西侧,金代所建,于钦在名著《齐乘》中以“壮丽”称之,后被大水毁坏。诗的第一句即写趵突泉,“济南胜概”亦主要指其时作者眼前的趵突泉。

可以说《趵突泉》诗倾注和毕现了赵孟頫对趵突泉的情感与审美。清代王士禛在《居易录》卷三十四写道:“赵子昂同知济南亦有诗,唯趵突泉诗最著。”

二是诗以人名。赵孟頫不但是文学家,其书法和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更具有崇高地位,名气之大,罕有其匹,古今无人不知,无人不尊。享有国际声誉的当代艺术史家李铸晋在他的名著《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出版)中说:赵孟頫“他的书画,对于整个元代以及后世书画的发展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趵突泉》也因赵孟頫的显赫声誉,而被世人尤其是济南人所推重。

三是明代趵突泉畔观澜亭墙壁上即有赵孟頫《趵突泉》诗碑(书者无记载,若是赵孟頫不会如此,应是后人),到者观泉的同时,得以识读或复习这首诗。

五是清代康熙皇帝于三十二年(1693)秋临写赵孟頫《趵突泉》诗卷,赐予山东巡抚桑格,桑格勒石建御碑亭于泉池南侧(20世纪30年代毁失)。御碑以帝王之尊、形貌之宏,起到了传播赵诗的显著作用。

张幕连江树,开筵接海潮。出自:《九日陪润州邵使君登北固山》年代:唐 作者:张子容 张翰思归何太切,扁舟不住又东归。出自:《汴上送客》年代:唐 作者:张祜 张文宅畔少风尘。出自:《游白鹤山》年代:唐 作者:张又新 。

和赵诗,济南独特的文化风习

除了上述六条,还有一条特别重要,特别与众不同,因此单列出来多说几句。

由明代王阳明发端的泉上次韵和(hè)赵诗风习长盛不衰。王阳明于弘治十七年(1504)来济南任山东乡试主考官,八月初一游趵突泉,与山东提学副使陈镐分别作同题诗《晚到泺泉,次赵松雪韵》,刻一碑嵌于泉上壁间(今存)。碑上王阳明诗在前,以行书写之。初刻于明隆庆六年(1572)的王阳明文献汇编本《王文成公全书》,并没有收录这首诗,幸有此碑才得以传世。全诗如下:

张口要吟诗,心里却没词。果然不好弄,好句难凑齐。

泺源特起根虚无,下有鳌窟连蓬壶。

绝喜坤灵能尔幻,却愁地脉还时枯。

惊湍怒涌喷石窦,流沫下泻翻云湖。

月色照衣归独晚,溪边瘦影伴人孤。

次韵,又称步韵,既要使用原作的所有韵字,还要依循其用韵的次序,是和(hè)诗的一种,也是难度最大的。后人和前贤诗,自有追随与致敬的含义,作次韵诗最能彰显。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在明代即名声高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王阳明与陈镐是在趵突泉边嵌立次韵和赵诗碑的第一人,以王阳明的崇高声望,此举具有极大的示范性。其后到此游赏宴饮的文人,出于对赵孟頫、王阳明二贤人的敬仰,常效仿王阳明和上一首甚至几首,这其中也有观泉而情满意溢,技痒欲一试身手,追随作次韵和赵诗在先的上司、师长等因素。

时间一长,作次韵和赵诗便逐渐形成趵突泉上独特的文化风习,土著旅人多被浸染。

精通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朝鲜王朝诗人李民宬,于明天启三年(1623)任朝鲜使团书状官出使中国,乘船于登州(今山东蓬莱)登陆,进京途经济南时,于七月初八观趵突泉,作《趵突泉,次王阳明韵》二首。他不说次赵韵,而说次王韵,可见乃是瞻王阳明诗碑后赋此,包含对王阳明的敬仰之情。选第一首供欣赏:

济南奇胜世间无,妙契仙翁藏一壶。

雪浪炰烹泉眼涌,蛰龙喷薄尾闾枯。

一轩潇洒漱寒玉,万象虚明开鉴湖。

偶着冰川老居士,瑶池影里据床孤。

清代著名学者梁章钜于道光五年(1825)初秋作《游趵突泉,步壁间松雪老人韵》二首,其一写道:“阳明诗比吴兴好,藓壁珍留翰墨孤。”“比”,齐同的意思。“吴兴”以籍贯代指赵孟頫。句后有注云:“壁间有王阳明先生步赵松雪韵诗,特佳。”由上述可知,王阳明于泉畔留下诗碑,极大地扩展了赵孟頫诗的影响,丰富了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内容,其功绩应得到充分的评价与表彰。嵌置于今泺源堂东侧院墙上的王阳明诗碑,是目前趵突泉最为珍贵的、最可言说的历史文物之一,遗憾的是,最近20多年来被泺源堂外楼梯遮挡,人们无从观瞻。希望这一状况能早日得到改变。

2020年,济南出版社出版了笔者和刘书龙先生合著的《赵孟頫〈趵突泉〉历代次韵诗辑注》,书中收录当时查找到的明清两代次韵和赵诗158首,此后又陆续辑得20余首。写泰山最著名的诗是唐代杜甫的《望岳》,写西湖最著名的诗是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以笔者所见都没有如此多的和诗。即使写趵突泉的诗,仅以七律论,历代作者中也不乏诗坛大家,如赵孟頫之前曾任齐州(今济南)知州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曾巩,之后世居济南的元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养浩,诗作亦脍炙人口,而和诗数量却难望和赵诗之项背。以今天所能见到的作品论,赵孟頫《趵突泉》古代和诗之多,应无出其右者,堪称“天下第一”。然而,流传下来的还仅仅是一小部分。

清代德州籍诗坛大家田雯卸任江南学政后,因爱济南风景,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卜居趵突泉上。他自记云:“济南多佳山水,趵突泉称为奇观,游屐所至,题咏纷纷。赵松雪一诗,和者千人,又各镵石于泺源之堂壁上。”(见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四)此语虽然难以坐实,但即便略涉夸张,也是形容其盛,洵非虚言妄语。至那时,泉上竟然已经有如此众多的和赵诗及刻石,其数量之巨大、场面之壮观怎能不令人惊叹与神往。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福建晋江人黄良佐来济南探亲游历,将自己与时任山东布政使的父亲黄元骥,还有在济的祖父、亲朋以及父之僚属的和赵诗40余首,再是搜集到的元明以来凡和赵韵者,汇为一编,并写了一篇序言。诗集早已失传,序言因载入清乾隆年间任弘远编著的《趵突泉志》而幸存。黄良佐在序中讲道:和赵者争先恐后,如韩信麾下之汉军,持赤帜以插上赵军营垒,“复洋洋乎巨观”。据之可推断黄集应收诗甚夥,可惜只有其中部分诗作被《趵突泉志》转录,未转录的诗作想必多有散佚,今人无从拜览。

据清代马星翼著,刊刻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的《东泉诗话》记载,时人胡昉作和赵诗30首。而今天可见的只有《东泉诗话》摘录的1首。即使古代的和赵诗大部分已经消失在历史风烟里,但是明清文献卷帙浩繁,应该说其中定有今天的济南人还未知的和赵诗等待我们去钩沉。

传承和赵诗便是传承趵突泉文化

济南号称“泉城”,拥有的诸多名泉不仅是自然遗产,而且也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趵突泉,拥有最为丰厚的文化积淀,闪耀最为夺目的文化光辉。以赵孟頫《趵突泉》诗作和书帖为杰出代表的趵突泉的文化遗产,是济南乃至山东乃至中华价值永存的宝贵精神财富。

可以设想,即使沧海桑田,趵突泉不再喷涌,只要济南还在,山东还在,中华还在,趵突泉的文化遗产定会世世代代传递。就像济南的鹊山湖,尽管早在金元时期就已经干涸,然而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却至今鲜活。“湖阔数十里,湖光摇碧山”,诗仙的壮词丽句令读者对那美好的境界,即使已经逝去,仍然心驰神往。

近二三十年来,出于对济南泉水和中华古典诗词的热爱,对次韵和赵诗风习的传承,济南的诗词创作爱好者还常作和赵诗。2013年,济南民间有人以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的名义,邀约诗友作和赵诗,最后选定26首,由其毛笔书写,办了一个展览。2022年是赵孟頫任职济南730周年,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的会员们创作了一批纪念赵孟頫、吟诵趵突泉的诗词,刊登在学会刊物《诗坛》上,其中有11首和赵诗。

这些年,笔者也次韵写了多首,虽然其中有的写今日趵突泉泉池周边的纪念性建筑,略有不和意之嫌,但是总归与趵突泉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且古人亦有此类和赵诗,如清代阮旻锡的《趵突泉,次赵松雪韵》(四首)之第三首,实乃写趵突泉边为纪念明代济南籍著名诗人李攀龙而建的白雪楼。现抄录七首如下,以示礼敬先贤、经典,和这方令心中常怀感激与眷恋的水土。

冬赏趵突泉次赵松雪韵

冰月激湍得见无,缘循仙乐近瀛壶。

雪妆益觉泉亭美,雾润何思岸柳枯。

三窟喷珠呈舜邑,一河流碧汇明湖。

沉吟日暮凭栏立,携杖独行影不孤。

趵突泉次赵松雪韵

泺上奇观尘世无,仙山幻化作玉壶。

不闻绿碧十寻巨,岂见珍珠万斛枯。

百派潜流源泰岱,千年激浪涨明湖。

育齐孕鲁传遥脉,泉殿居尊可道孤。

张字开头的诗句美好寓意 张帆行舟离渡口,回首离岸有人愁,莫是难舍游客去,多少相思化泪流。张弓引箭穿云霄,英雄本色领风骚,何处江湖不励志,人生处处见逍遥。张眉凝眸观天下,抒笔留素世间花,美好人生再添彩,寓意深远。

与友人饮茶趵突泉次赵松雪韵

张字开头的诗句如下:1、张许昭鸿烈,南雷贾共灵。出自《题雎阳双庙二首》,作者是张表臣。2、张绪风流今白首。少年襟度难如旧。出自《蝶恋花·碎玉飞花寒食后》,作者方千里。

邀叙临泉友至无,沸腾三鼎注茗壶。

读碑犹傍前贤近,咏句何愁砚墨枯。

松雪风华悬古殿,南丰勋绩祀明湖。

泺源聚话春秋事,竟日谁觉谈兴孤。

谒趵突泉畔娥英祠,次赵松雪韵

帝庙井存殿已无,娥英祠在列盉壶。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4、《赠友人三首(二)》 唐代:李白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 持。

众泉献瑞四时涌,老柳呈祥千岁枯。

清泪旧年随泺水,笑颜今日映明湖。

历山应是舜王卧,相伴二妃高韵孤。

谒趵突泉畔李清照纪念堂,次赵松雪韵

投老归乡若梦无,寒杯淡酒自倾壶。

渡绝江海藏书尽,序罢金石泪眼枯。

难忘摘花佛慧寺,最怀闻雁大明湖。

梧桐细雨急风晚,凄守昏窗咏意孤。

观敬泉盛典,次赵松雪韵

敬泉盛典史书无,声动凰箫转玉壶。

乐水常觉论语近,濯缨何憾楚辞枯。

歌传齐鲁泺台会,舞现隋唐莲子湖。

灯暗曲终人散尽,涌轮依旧月轮孤。

趵突泉水位超30米,次赵松雪韵

张字开头的诗句

秋雨新升水位无,倾城士女赏蓬壶。

休忧人众鹤桥断,犹记源竭春柳枯。

波浪静观如岁月,亭阁悄立亦江湖。

临泉当悟濯缨意,我爱其清道不孤。

《趵突泉诗》赵孟頫书

愿赵孟頫等先贤歌咏趵突泉的诗文与趵突泉一起,永远涌动不息,永远滋养这座城市和人民的灵魂,引领我们的精神激浪奔腾——向着辽阔深邃的海洋。

上一篇 2023年04月19 13:16
下一篇 2023年05月01 00:25

相关推荐

  • 桑梓的诗句,不忘桑梓之情的诗句

    【热点观察】乡愁无形,乡愁诗无声,却能迸发出无穷力量,成为游子心系家乡、回报家乡的精神动力——吟诵乡愁诗句,慰藉思乡之情,建设美丽乡村王运涛(西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今年政府

    2023年05月20 291
  • 七夕今宵看碧霄的下一句,七夕今宵看碧霄全诗意思

    作品全文《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下一句是: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023年04月13 238
  • 想见不能见的诗句,形容想见又怕见的诗句

    在诗词里,拥有诗意的四季,春天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景,夏天是“听取蛙声一片”的畅快,秋天是“枫叶红于二月花”静美,冬天是“飞雪迎春到”的欣喜。在诗词中,形容想见又怕见的诗句,四季皆美,那些诗词中的

    2023年05月30 307
  • 关于七夕节的诗句,七夕节的风俗是哪些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又是一年七夕到。相传每年七月初七,天气温暖,草木飘香,繁星闪烁,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浪漫又神秘。2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30、灵匹三秋会,仙期

    2023年05月21 215
  • 有关秋的诗句,秋天的诗大全100首

    秋,没有春的潋滟,没有夏的火热,更没有冬的苍凉。秋天是四季里最独特的一道风景,这里整理了60句关于秋天的诗词,看看诗人笔下的万千秋色,哪一句打动了你?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

    2023年05月26 218
  • 悼念朋友去世的诗句,悼念朋友诗词大全四句

    -1-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

    2023年05月20 315
  • 做梦的诗句,关于梦的经典诗句

    热闹,属于白天,静谧,属于夜晚。夜是一种宁静,不染凡俗的纷扰。沉寂了白昼的喧哗,更能在这夜里听到自己的心事。无关他人,无关外物。清,是夜,是风。清夜,是没有喧嚣的沉静。清风,是一丝淡泊。清夜偷闲,把静

    2023年06月04 245
  • 描写夕阳的诗句古诗,描写夕阳的古诗20首

    一、《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1、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白居易《登阊门闲望》2、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3、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2023年05月29 265
  • 秋夕古诗的意思,《秋夕》原文及翻译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的翻译如下:在秋日的夜晚,银色的蜡烛发出淡淡烛光,照射着冷清的画屏;我手里拿着轻巧的丝扇在扑打飞舞的萤火虫;石阶在月色的照耀下如冷水般清凉,我坐着

    2023年04月16 223
  • 元曲作者代表人物,元曲代表人物及作品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元曲代表人物及作品,先后涌现出了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位杰出的杂剧作家,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有三

    2023年04月13 247
  • 天有不测风云的下一句,天有不测风云搞笑对应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七十余年的生命中,就有好几回,与死神擦肩而过,但命不该绝,化险为夷,才活到今天。回首惊心动魄的陈年旧事,蓦然发现,生命如瓷器,虽坚硬,但脆弱,生与死,有时只在眨

    2023年05月18 263
  • 三军过后尽开颜全诗,三军过后尽开颜总领全诗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

    2023年05月15 28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