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之涣的一首诗,我们早就耳熟能详,熟记于心了,把它稍微改动一下,中间缺一字,就可以变成一首词:
在《凉州词》当中,最著名的一句莫过于“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在气象上,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首先,这里的春风指的绝对不是春天的风,而是夏季风。
《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白话释义: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
其次,这里的玉门关指的是甘肃省敦煌县境内的一处重镇。
玉门关四周群山环绕,地形起伏变化大,多山脉和盆地,因而地形较为复杂,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诗词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在它的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南部是青藏高原,东南面又有众多山脉,比如著名的贺兰山。
青藏高原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这样的地形环境分别从不同的方向阻挡了来自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导致了玉门关气候干燥,春风不度玉门关,降水稀少。这里的暖湿气流,就是夏季风,也就是诗里面提到的春风。
全诗,每到夏季,暖湿气流吹过,所到之处降水增多,植物生长茂盛。但是在我国的北方,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夏季风控制的时间比较短。每年4~5月,夏季风到达我国南部沿海;6月到达长江流域;7月推进到华北和东北;紧接着到了9月份,受到冬季风的逼迫,又不得不退回到了南方,撤退到长江以南。
中国气象数据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