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园中葵全诗,青青园中葵全诗翻译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不少评论文章这样认为:诗人由园中想到自己,想到青少年,鼓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青园中葵全诗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不少评论文章这样认为:诗人由园中想到自己,想到青少年,鼓励大家都应当珍惜时间。我觉得这样的评论固然不错,然而仅仅如此,我们好像还未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教益。这里不揣冒昧,想谈谈拙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先解释诗中不太好懂的几个词语: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2.葵:冬葵,我国古代蔬菜之一,可入药。3.晞:天亮,这里指阳光照耀。4.阳春:温暖的春天。5.布:给予。6.焜 (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7.华:同“花”。8.徒:只,也有人解释为“白白的”。

下面用白话翻译这首诗:

绿色园圃中的冬葵啊。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

叶片上滚动着颗颗露珠。

它们在等待着朝阳的洗礼。

看,那温暖的春天。

给人间施恩布德。

它为万物带来了光辉。

但那冬葵却担心秋季的到来。

那时它的花叶会很快衰败。

唉,百川都流入东方的大海。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出自两汉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 青青园中葵,。

什么时候才能西归?

我们年轻时如果不努力。

年老后就只能伤悲!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诗。

首先,用形象而浅显的比喻,比喻人生的短暂。有人说,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而它是用怎样的手法来咏叹人生呢?我们认为,此诗从头到尾是以美景不常在与百川不倒流这些人所共知的现象,来比喻人生也只能由小到老而决不会再由老到小的;其初衷是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有所作为。

1.前6句共有两个比喻:“园中葵”绿色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期待朝阳的照耀,结果它终于等来了春阳的光辉;这分明在告诉读者,人生也一样,我们都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哺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这是第一个比喻。但“园中葵”是不会永远艳丽的,秋天一来,它就花落叶衰,失去昔日的光彩;这分明又告诉读者,我们每一个人也像“园中葵”那样,都会被无情的时间折磨到由盛而衰,由小到老的。这是第二个比喻。

从七八两句开始,喻体由“园中葵”转成百川流到东海后再不西归了,而本体则是我们人的一生只能从小到老,却永远不可能从老再到小了。诗写到这里如果戛然而止,读者也会从中想到什么的。但诗人大概担心人们曲解他的意思,于是干脆最后又写了两句,青青园中葵全诗翻译,斩钉截铁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七八两句开始,喻体由“园中葵”转成百川流到东海后再不西归了,而本体则是我们人的一生只能从小到老,却永远不可能从老再到小了。诗写到这里如果戛然而止,读者也会从中想到什么的。但诗人大概担心人们曲解他的意思,于是干脆最后又写了两句,斩钉截铁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全诗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

2.用鲜明的对比,激发读者的奋斗精神。

接着的两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同样是以浩浩荡荡东流的欢快与难以西归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更是运用对比手法的点睛之笔,写出了蕴藏在作者胸中很久的那种不吐不快的声音。

3.留有余地,发人深思。

应该说,这首诗的作者是精通哲理的。他高瞻远瞩,简直是站在宇宙的最高峰来俯瞰人生的。你看,整个自然界是这样的:时空不停地变换,四季是春夏秋冬,万物是生老病死。但是,有人读了这首诗会问:作者用“园中葵”由盛到衰与“百川”只能东流不能西归来比喻人生,认为人生也是如此;可是,“园中葵”第二年却仍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川”虽然不能西归,却也可以在东海中照样滚滚流淌,可人则逝去后不会复生。这样的比喻是否有点牵强附会?

青青园中葵的全诗《长歌行》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

我要说,这正说明作者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是无限广阔的。

读者可以这样想:“园中葵”虽然在秋季到来时枯黄萎缩了,但它曾经有过青春的艳丽与辉煌;“百川”虽然不能西归了,但它也曾有过浩浩荡荡流向东方的气势和声响。如果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在少壮之时不曾努力过,因而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人生除了“伤悲”,还会有什么意义吗?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生不伤悲呢?英国著名的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如果我们也能像蜜蜂那样辛勤地飞来飞去,在百花园中采蜜,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如“园中葵”与“百川”一样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井蛙之见,相信众多读者自会有更深广的思考与遐想。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00:50
下一篇 2023年06月04 01:53

相关推荐

  • 少年诗句,写少年意气风发的诗句

    1919年5月4日,北京发生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示威游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今天分享6首爱国诗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要忘记先辈的牺牲。金陵

    2023年05月11 246
  • 男人不花心下一句,男人不坏下一句能接什么

    女人不拜金拜什么拜关公吗?男人不花心花什么花无缺吗?貌似以前听到的版本是咳咳男人不花心,母猪都上树。呃。对联就不知道了满意请采纳,谢谢!男人不好Sai好什么好areyou吗?连我你都不喜欢你喜欢什么喜

    2023年05月13 212
  • 西厢记非无元曲,西厢记是元曲还是元杂剧

    今天来介绍一部来自我国元朝的戏曲作品:《西厢记》。当我们祝福一对新人的时候,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对于爱情的美好祝愿,正是出自这部元曲《西厢记》。可以毫不心虚地说,《西厢记》

    2023年04月20 214
  • 吟诵黄河的诗句,关于黄河的经典名篇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亦是古今艺术家最常表达的艺术母题之一。人们常说“黄河难画”,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条黄河。说到黄河,脑海中浮现的第一首诗大概就是这首了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2023年05月18 295
  • 第三个字是花的诗句,第三个字是花的七言诗句

    叠字,亦称重言词。叠字诗词,运用巧妙就会有回环往复的效果,使情感表达更加充沛。叠字在古诗词中很常见,两字相叠叫「单叠」,四字相叠叫「双叠」。三叠字就比较少见了。今天,带大家欣赏「三叠字」诗词的独特魅力

    2023年04月10 289
  • 含家的诗句,含有家字的诗句100首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家国。我国古代士人,虽为文士。亦有许多有志之士,心系家国。今天,给大家推荐十首家国诗词。体会诗词中那份亘古不变的情怀。《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

    2023年05月29 316
  • 使命必达上一句是什么,使命必达的励志句子

    2月2日,正式收治病人的第4天。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时刻,我能够站在第一线,心里很激动。同时向坚守在岗位上的兄弟姐妹道一声:辛苦了!使命必达的励志句子,2月3日,12点接班,一上午不敢多喝水,少量吃了点饭

    2023年04月17 232
  • 形容很无奈的诗句,感叹无奈的诗句

    感叹无奈的诗句,孤独这种情绪潜伏在每个人的内心,在快节奏的现代尚且如此,在古代那些多愁善感的文人雅士心中更甚,他们孤寂难耐,不被人理解之时也多会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为此,诗词君整理了一些极其沧桑孤

    2023年05月18 239
  • 孙悟空守蟠桃园下一句,猴子看守蟠桃园歇后语

    1、孙悟空碰到如来佛——一物降一物2、孙悟空的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大能小3、如来佛手上翻筋斗——逃不出手掌心4、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5、如来佛治孙悟空——强中还有强中手6、孙悟空守蟠桃园——坏事7

    2023年05月19 297
  • 国庆节的诗句,国庆节的古诗20首

    国庆将至,描写国庆和大好河山的古诗有哪些,下面给大家带来,欢迎大家阅读,收藏。一、国庆古诗1.春望杜甫 (唐)1、《国庆》举国上下庆国庆,遥想当年战鼓惊。全国人民齐祝兴,皆出儿女爱国心。2、《祖国——

    2023年05月11 255
  • 苗条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首诗,窈窕淑女出自哪一首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窈窕淑女出自哪一首诗,左右芼

    2023年05月23 222
  •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下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啥意思

    原文琵琶行【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琵琶引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元和十年

    2023年04月17 23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