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园中葵全诗,青青园中葵全诗翻译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不少评论文章这样认为:诗人由园中想到自己,想到青少年,鼓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青青园中葵全诗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不少评论文章这样认为:诗人由园中想到自己,想到青少年,鼓励大家都应当珍惜时间。我觉得这样的评论固然不错,然而仅仅如此,我们好像还未能因此获得更多的教益。这里不揣冒昧,想谈谈拙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先解释诗中不太好懂的几个词语:1.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2.葵:冬葵,我国古代蔬菜之一,可入药。3.晞:天亮,这里指阳光照耀。4.阳春:温暖的春天。5.布:给予。6.焜 (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7.华:同“花”。8.徒:只,也有人解释为“白白的”。

下面用白话翻译这首诗:

绿色园圃中的冬葵啊。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

叶片上滚动着颗颗露珠。

它们在等待着朝阳的洗礼。

看,那温暖的春天。

给人间施恩布德。

它为万物带来了光辉。

但那冬葵却担心秋季的到来。

那时它的花叶会很快衰败。

唉,百川都流入东方的大海。

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出自两汉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 青青园中葵,。

什么时候才能西归?

我们年轻时如果不努力。

年老后就只能伤悲!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这首诗。

首先,用形象而浅显的比喻,比喻人生的短暂。有人说,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而它是用怎样的手法来咏叹人生呢?我们认为,此诗从头到尾是以美景不常在与百川不倒流这些人所共知的现象,来比喻人生也只能由小到老而决不会再由老到小的;其初衷是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有所作为。

1.前6句共有两个比喻:“园中葵”绿色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期待朝阳的照耀,结果它终于等来了春阳的光辉;这分明在告诉读者,人生也一样,我们都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哺育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这是第一个比喻。但“园中葵”是不会永远艳丽的,秋天一来,它就花落叶衰,失去昔日的光彩;这分明又告诉读者,我们每一个人也像“园中葵”那样,都会被无情的时间折磨到由盛而衰,由小到老的。这是第二个比喻。

从七八两句开始,喻体由“园中葵”转成百川流到东海后再不西归了,而本体则是我们人的一生只能从小到老,却永远不可能从老再到小了。诗写到这里如果戛然而止,读者也会从中想到什么的。但诗人大概担心人们曲解他的意思,于是干脆最后又写了两句,青青园中葵全诗翻译,斩钉截铁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从七八两句开始,喻体由“园中葵”转成百川流到东海后再不西归了,而本体则是我们人的一生只能从小到老,却永远不可能从老再到小了。诗写到这里如果戛然而止,读者也会从中想到什么的。但诗人大概担心人们曲解他的意思,于是干脆最后又写了两句,斩钉截铁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全诗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

2.用鲜明的对比,激发读者的奋斗精神。

接着的两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同样是以浩浩荡荡东流的欢快与难以西归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两句,更是运用对比手法的点睛之笔,写出了蕴藏在作者胸中很久的那种不吐不快的声音。

3.留有余地,发人深思。

应该说,这首诗的作者是精通哲理的。他高瞻远瞩,简直是站在宇宙的最高峰来俯瞰人生的。你看,整个自然界是这样的:时空不停地变换,四季是春夏秋冬,万物是生老病死。但是,有人读了这首诗会问:作者用“园中葵”由盛到衰与“百川”只能东流不能西归来比喻人生,认为人生也是如此;可是,“园中葵”第二年却仍然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川”虽然不能西归,却也可以在东海中照样滚滚流淌,可人则逝去后不会复生。这样的比喻是否有点牵强附会?

青青园中葵的全诗《长歌行》两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

我要说,这正说明作者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是无限广阔的。

读者可以这样想:“园中葵”虽然在秋季到来时枯黄萎缩了,但它曾经有过青春的艳丽与辉煌;“百川”虽然不能西归了,但它也曾有过浩浩荡荡流向东方的气势和声响。如果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在少壮之时不曾努力过,因而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一点有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人生除了“伤悲”,还会有什么意义吗?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生不伤悲呢?英国著名的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如果我们也能像蜜蜂那样辛勤地飞来飞去,在百花园中采蜜,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如“园中葵”与“百川”一样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井蛙之见,相信众多读者自会有更深广的思考与遐想。

上一篇 2023年04月10 15:31
下一篇 2023年06月05 08:23

相关推荐

  • 有花的诗句,有花的诗句飞花令

    春天是一个灿烂的季节,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汇成一个花的世界。走出城市,走到郊外,走到大自然中,眼看着眼前红的、白的、紫的花,莫名心情就很好。也许,你还不能走到自然中,还好,我们有诗词。100句关

    2023年04月19 220
  • 好嗨呦下一句,好嗨哟的下一句是什么

    2019年马上就进入倒计时了,是不是有时候扒拉微博,别人说什么话总是一脸懵,感觉自己已经out了?!2019年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网络用语依

    2023年06月05 212
  • 蓦然回首下一句,蓦然回首在身后下一句是什么

    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23年04月22 275
  • 元曲西厢记取材作者为,元曲西厢记的作者是

    1.下列人物中以擅弹《广陵散》著称的是【】。A.嵇康B.阮籍C.蔡邕D.孔子2.魏晋时期的【】因主持编绘《禹贡地域图》和提出“制图六体”而被称为地图学家。A.裴秀B.嵇康C.阮籍D.向秀3.中国古典文

    2023年04月11 232
  • 当浮一大白下一句,人生当如是,再浮一大白

    山中与幽人对酌(作曲和演唱:小何)这句话出自西汉刘向《说苑》里的一句话:“饮不釂者,浮以大白。”“釂”读音是jiào,是“饮尽”的意思,也就是说把酒杯里面的酒都喝完。前半句连起来就是“喝酒不喝完”的意

    2023年05月28 275
  • 怎样的元曲形容词,形容词变副词的规则

    《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是一副美丽的秋景图,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形容词变副词的规则,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

    2023年04月17 222
  • 美若天仙下一句,美若天仙后面怎么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欲把亦菲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问苍天何为情。美若天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见人爱,倾国倾城,美若天仙后面怎么接,肤若凝脂,弹指可破,气质脱俗,仙女下凡,温婉动人,楚楚可人

    2023年04月12 337
  • 荷花的诗句有哪些,荷花的古诗100首

    荷花的古诗100首,入夏荷花别样红,又到了观荷、赏荷、拍荷的季节!伴随着蝉鸣与鸟叫,荷花如期而至!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炎炎夏日中,给人们带来清凉的感觉,其淡淡的清香沁

    2023年05月18 265
  • 唐诗元曲汉赋排列,宋词唐诗汉赋元曲按顺序排列

    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

    2023年04月10 268
  • 形容生日又老一岁诗句,感叹生日又老一岁的诗

    文/黄元基濡毫欲浣千池墨,纠结何疑一世情。明婳多时承岁月,风光不断被乡城。捧酒裁诗慰寂人,赊阳换岁笑霜辰。金牛有福谁赢得,雁客无愁乐壬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23年05月03 216
  • 谐音诗句搞笑,有谐音的古诗大全6首

    谐音梗,一个贯穿古今中外,刻在人类DNA里的神奇发明,在任何圈子都能混得风生水起。很荣幸,有谐音的古诗大全6首,昨天,我中谐了。在一个名为【谐音梗研究所】的微博博主主页里逛了一下午,笑得我地崩山摧壮士

    2023年05月04 221
  • 团结诗句,齐心协力共创辉煌的诗句

    微美芒市—芒市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号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合交融。追秦皇汉武,团结稍逊;唐宋明清,进步难同。及至当今,环顾世界,种族纷争各不容。看中国,民族大家庭,手足与共。五十六个民族,携手共创盛世繁荣

    2023年05月09 2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