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总结以来是说,做事、为人、做官、为政,没有不能好好开头的,却少见能有好好到头的。这句话是提醒人们如果能坚持一以贯之、能做到不忘初心,那就是“善妖善老,善始善终”、那就叫有头有尾、全始全终;如果仅是怀有良好意愿开始、却是半途而废、一暴十寒,那就是“头大如虎,尾细如蛇”、那就叫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来我们都强调事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要赢在起跑线上,但更多时候,善始善终才称得上真正的成功。工作,学习,生活亦如此。
善始善终,才能把握机遇。机遇不只是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更是留给能坚持下去的人。如果一个人只有三分钟热度,那他一定找不到成功的钥匙。满腔热情来到基层却面对基层的苦与累而退缩,那么无疑是不能干事创业的,只有善始善终的人,才能发现机遇并运用机遇,为自己的成功创造可能。
做人善始善终,人生才有意义;干事创业善始善终,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中国文化里对“首尾一贯”这种理想状态的最完美表述,就叫做“金声玉振”。——这是用音乐的演奏形态,来形容事态的发展始末:
“金”代表钟,“玉”代表磬,钟、磬是古代用于庙堂演奏的两种大型乐器。以钟发声、以磬收韵,比喻奏乐从起奏到收音都协调始终,这就进一步喻示了,做人做事,从初始到收稍都和谐完美。
《孟子》里是这样说:“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伟大而完备,叫做“集大成”。孟子是说,能集大成者,就如同奏乐里的“金声玉振”:金声一起,是有条理地开端;玉震一收,是有条理地终结。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始,这是智慧的体现;能够井然有序到最终,那是神圣的体现。这里所说的,由“智”到“圣”的提升,是目标由始到终的完成,是事态由易到难的突破,也正如是一个社会,由盛世之初到治世之全的“集大成”的理想实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金声玉振”,改革开放是“金声玉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是“金声玉振”,这些都是坚守中华文明精神的“有初有终”。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国文化是在以诗意语言诉说政治理想:
一以贯之,是一种态度,我们一以贯之的目标是和谐共处;
持之以恒,是一种能力,我们持之以恒的道路将自信坚定;
善始善终,是一种责任,我们和平崛起的理念是善始善终;
金声玉振,是一种境界,我们民族复兴的理想将金声玉振。
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发现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联系本网 ,并提供稿件“纠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