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绰:杜牧的同僚兼好友。
隐隐:隐约不分明。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一说是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
玉人:一说指韩绰,一说指美人。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原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
插图作者:杨佳宜
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下做官,二十四桥明月夜啥意思,驻地就在扬州,韩绰应该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同僚。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扬州后所作寄给韩绰的。他们曾经在扬州宴饮游乐,出入声色场所,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正如杜牧自己所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下做官,驻地就在扬州,韩绰应该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同僚。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扬州后所作寄给韩绰的。他们曾经在扬州宴饮游乐,出入声色场所,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正如杜牧自己所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处:唐朝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全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释义: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
诗人离开扬州后,对于江南的生活和风景依旧念念不忘,对于扬州的友人也十分想念。他在北方的秋天,还时时想着那遥远的南方的绿水青山。秋末冬初的北方已是一片萧条,而江南因为地暖,草木都还没凋零。这是诗人对江南的记忆,也是对江南风景的怀念。前两句通过写景而意在怀人。后两句诗人把目光直接转到了扬州城,选取了二十四桥这样具有风月故事的意象。据说曾经有二十四个美人吹箫于此,所以得名二十四桥。对于扬州的风流生活,诗人实在难以忘怀。
二十四桥明月夜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原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
唐代的扬州,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艺术生活和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就是扬州天下第一,益州天下第二,益州就是现在的成都。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译文: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赏析: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
书法:内蒙古克旗电视台 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