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儿还故乡上一句,送儿回故乡前一句

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该怎么办?甚至没有任何人能给你提供帮助,又该如何破解这孤立无援的困境?谭元春说:读木兰,未可以闲闲比喻读之。览卷沉思,而后恍然大悟:勇于出发,不忘初心,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他认为

当你遇到棘手的问题时,该怎么办?

甚至没有任何人能给你提供帮助,又该如何破解这孤立无援的困境?

谭元春说:读木兰,未可以闲闲比喻读之。

览卷沉思,而后恍然大悟:勇于出发,不忘初心,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他认为木兰“带香奁,无男子征戍之气”,亦刚且柔。

这才是为人处世之道,刚毅果敢,又留有一丝余地。

这首古诗,是家喻户晓的乐府民歌,木兰的巾帼形象更是人人传颂。

它用自然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传奇,引发人们的思索与探讨。

全诗不足四百字,故事也没有什么曲折,却体现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处事智慧。

01、关于果断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木兰前一刻还在哀叹家中男丁稀少,下一刻便果断决定从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当机立断,才能避免反受其乱。

苏轼有句话说得振奋人心:“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

果断素来与勇敢是孪生姊妹,能在困局中快速下定决心,便已具备了勇敢的品质。

就像一千多年前的木兰,她的坚毅果敢非常人能比:

在一个妇女多以织布为生的时代,她要出去抛头露面,与男子为伍,易遭诟病;替父从军,有违背旨意之嫌;战火无情,恐马革裹尸还葬……

纵有千难万难,亦往矣。

反观如今,“拖延症”盛行的社会,有些人面对困境时都是能拖一时是一时,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

殊不知更早的商鞅有言:“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每次好不容易有所行动,却因为畏首畏尾而搁置,导致一事无成;每次好不容易想解决一道难题,却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举棋不定,导致功败垂成。

何其真实。

人人都有自己的顾虑,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果断抛弃自己的顾虑。

乃至有些人总会拿自己的顾虑甚至软肋来充当自己失败的挡箭牌,既让人无语,也让人感到悲哀。

抛开顾虑,下定决心,才有挣得未来的可能;果断出发,开辟道路,才能看到柳暗花明。

02、关于准备

人力有所不逮时,便得善假于物,准备充分。

作为一个从未打过仗的闺阁女子,木兰并不是一头热血莽撞出征,而是买好各种装备,整装待发。

这说明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妇道人家,至少她知道何为府兵制。

毛主席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时的木兰已初显军事学识。

关于这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早有所悟。

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鲲鹏每次都是等到大风拨海搅浪时,准备凭借着六月的大风飞向万里苍穹。

远游之人亦是如此: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这道理浅显,在心理准备方面也同样适用。

木兰上战场也是做好了思想准备的,即使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这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

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是一名豪放旷达不输“诗仙”李白的诗人,但他的经历可比李白的艰难困苦得多。

刘禹锡因为“永贞革新”一再被贬,导致毕生壮志未酬。

但文人学士向来不乏怀才不遇之人,所以他被贬到蛮荒之地时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

(注:此二句为互文)。将军(应是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接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

他身居陋室而怡然处之,还四处探访风俗人情、游山玩水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这一贬就是二十三年之久,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根本支撑不下去。

连白乐天都看不下去,说他“二十三年折太多”。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出处:北朝民歌《木兰诗》【翻译】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木兰诗 【作者】佚名 【朝代】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

但思想觉悟极高的刘禹锡却只是高兴后生人才辈出,还劝慰乐天振奋精神。

刘禹锡蹭蹬一世,发迹难得,抱着“亦知合被才名折”的思想准备依旧为国效力,且让自己本该贫乏的生活多了几分诗意和淡然。

《礼记·中庸》中写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生万难,筹备为先,这是底气。

红尘百戏,成算在心,留得体面。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原文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二、译文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

03、关于坚持

战争是无情的,将士们十年里出生入死,幸运的荣归故里,不幸的魂归九泉。

在这样惨烈持久的战场上,木兰从未打退堂鼓当逃兵,而是在腥风血雨里咬牙坚持,不打退敌人誓不还乡。

最后木兰凯旋而归,从她本可以获得的高官厚禄就可看出她的战绩斐然。

反思己身,即使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惧怕,不当逃兵,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顽强地与困难搏斗,勇于突破自己,也许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才是《木兰诗》所要传达的人生理念。

从古至今,遭遇巨大变故的文人志士都是凭藉着一股野草般的韧劲坚持到最后,然后完成人生的洗礼。

事实上,他确实妄自菲薄过,也想自甘堕落。但他还是靠着爱和一股不认命的韧劲与病魔作斗争,并坚持写作三十八年。

荣获“鲁迅文学奖”的《病隙碎笔》,总共二十万字,他却花费了四年时间,因为这是他在治疗之余为数不多清醒的时间完成的。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意思出处:【名句】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出处:北朝民歌《木兰诗》【翻译】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运用】沉睡在心底的故乡在今夜的梦里醒过来:阿姐在月光下舞蹈,还有。

这个坚持的过程是磨人的,是痛苦的,难熬的,但他还是完成了。

因为他相信:“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到幸福。”

古人言:小水长流,则能穿石。

送儿还故乡上一句

其实坚持不懈地做同一件事,持续不断地朝自己的目标进军,真的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因为这需要坚定的内心和顽强的毅力才可以做到。

《荀子》有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离理想越来越近,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量。

而当目标实现的那一刻,就叫厚积薄发。

04、关于物质

心理学家马斯洛反对物质决定论,也反对精神决定论。他认为人的主观行为是由自身需求和自由意志决定的。

《木兰诗》中,皇帝亲自接见了木兰,赏赐无数,还生怕不够,任她说出所求。

也许木兰并非视金钱如粪土,但离家多年的她,在战争结束后只想与家人团聚,满足爱与归属的需求。

这是多少锦衣玉食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木兰只要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马,飞奔还乡。

淡泊名利,重视感情,可见木兰并不是一个在战场上杀红了眼或被富贵迷了眼的工具人,且不忘初心,这也是她历经千年仍然永垂不朽的原因。

归隐后的他“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即便“草盛豆苗稀”,也依然悠闲自在,饮酒作乐。

问他为何能在乱世担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之名,他回到:心远地自偏。

他对卑躬屈膝而来的锦衣玉食不屑一顾,即便在黑暗的社会里温饱都成问题。

因为对他来说,心灵的富足与自由远甚于那些身外之物。

杜牧有言: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并不是说不让众生追逐名利,而是不要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黄白之物是重要的,但必要时也是可以看轻甚至放下的。

因为总会有些东西会比金银财宝更重要,比如感情,理想和天地间自由自在的风。

05、写在最后

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木兰诗》一篇,那就是:

智慧。

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摸索出来的智慧,就是为了供后人瞻仰和学习的:

果断处事,事前准备,坚持不懈,看淡荣华。

人世箴言,浓缩于此。

天地悠悠,人生不过数十年,不如学习先辈早已归纳好的智慧,少走些弯路,早登彼岸。

毕竟,择其善者而从之,也是先贤早已教给我们的道理。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z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huán。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19:51
下一篇 2023年04月23 03:49

相关推荐

  • 千古江山下一句,千古江水下一句

    【诗词原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指京口这个千古兴盛之地。这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

    2023年05月01 299
  • 喜欢你的诗句,用古诗暗示我喜欢你

    喜欢宋词。喜欢柳永“晓风残月”的柔美。喜欢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伤怀。喜欢秦观“朝朝暮暮”的感慨。喜欢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豪迈。……总有一句宋词,动人心怀。想不想亲笔填一阙词。《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

    2023年05月30 216
  • 久旱逢甘霖下一句是什么,久旱逢甘露下一句诗句

    南宁11月27日,在南宁青秀山举办的第七届菊花展上,久旱逢甘露下一句诗句,市民纷纷前来赏花观看表演,乐享初冬周末休闲时光。通讯员朱小明摄11月27日,在南宁青秀山举办的第七届菊花展上,市民纷纷前来赏花

    2023年05月18 214
  • 描写柳的诗句,描写柳树的七律诗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

    2023年05月24 280
  • 宋词元曲都写的啥内容,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宋词元曲,一向并列于世。但我们对于元曲的了解,缺实在是远不如唐诗宋词。下面十首巅峰元曲,全都读过的恐怕不多。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

    2023年04月20 259
  • 描写春雨绵绵的诗句,春雨感悟人生励志的句子

    春风越过浅浅的窗棂,轻柔的春雨无声无息。春雨打着窗台,告诉你春的消息;春雨洒向田园,带来丰收的希望;春雨随风吹到脸上,凉凉的,有些清爽……这个春天,让我们细听春雨向人间,静待春暖花开。《春夜喜雨》唐代

    2023年05月21 256
  • 青山诗句,青山不语仍自在,微水无痕亦从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青山不语仍自在,微水无痕亦从容,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诗人杜牧描写深秋山林景色的一首七言绝句。除了杜牧的山行外,还有其他诗人写的有关山行的诗词。古诗

    2023年06月05 237
  • 关于天气的诗句,描写天气古诗100首

    人有忧喜,岁月四季。而在四季里,又分风、云、雨、雪、霜、露、虹、雾、雷等多种天气。可谓是气象万千,变幻莫测。一雨一露,描写天气古诗100首,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日报根据“风、云、雨、雪、霜、露

    2023年04月30 218
  • 描写乡村的诗句,中国农村的现状与发展

    已是秋天了,夏天走了,突然有些怀念。诗词君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避暑的日子。那时爷爷奶奶都在,小伙伴们吃西瓜、做农活,不亦乐乎。最回忆的还是在乡村的日子,惬意、舒适,有亲人,有朋友。如今,中国农村的现状与

    2023年05月11 270
  • 元曲的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中国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

    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学代表作,以唐诗宋词元曲最为杰出,在元朝时期出现很多优秀的戏曲作品,这些戏曲作品因结局不同也分为悲剧和喜剧。今天为大家总结了元杂剧的四大悲剧考点,希望对大家备考常识模块有帮

    2023年04月20 271
  • 宋词元曲的分别代表作有,马致远的代表作品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马致远的代表作品元曲,一向并列于世。但我们对于元曲的了解,缺实在是远不如唐诗宋词。下面十首巅峰元曲,全都读过的恐怕不多。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

    2023年04月10 244
  • 篱落疏疏一径深全诗,篱落疏疏一径全诗解释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全诗原文如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新绿一作:花落)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

    2023年05月30 27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