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受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上海作家铁舞的邀请,参与到新诗标准的讨论中来,恰借此机会,聊表拙见,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海涵!
与古典诗歌不同,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文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早在1915年,胡适就倡导大家用白话文写新诗;1917年2月,《新青年》首次发表了他的《白话诗八首》;1920年3月,他的《尝试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这是我国新诗坛上的第一部新诗集。新诗发展近百年,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从以胡适等为代表的尝试派到以郭沫若、闻一多等为代表的情感大解放时期,到以徐志摩、舒婷、冯至等为代表的主张诗歌要有韵律美与建筑美的朦胧派,到卞之琳、穆旦等的哲思派,以及再到近代海子提出的史诗、长诗,近年来较为激烈的是以“非非主义”“垃圾派”等为代表的口语诗派,与融合古今、合璧东西,提倡“诗不能到语言为止”的“大诗主义”流派,一场关于新诗的标准不断被讨论。
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此外,相对于初中生来说,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就此,我以为囚禁在一个区域探求出口,不如放大视野,从全局把控局部,先讨论新诗归属的范畴。此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何为艺术?我较为认可是的: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了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排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的范畴。因此,无论是古典诗歌、民歌抑或是新诗最后都要被人们研究、从中提炼出符合一个时代所需要的部分来倡导整个社会的风气、推动这个时代不断进步向前,因此新书最终归属于艺术范畴,而谈到艺术就离不开对“美感”的讨论,绘画如此、雕刻如此、舞蹈如此、诗文亦是如此。不具备美感,也就与提倡“真善美”的社会风气相悖,也就不具备被社会研究、广泛传播的基本条件。不具备美感,换句话来说便是人人皆可创作,但是否人人都具备创作出被大众所认可的艺术,我们不得而知。
就此,我以为囚禁在一个区域探求出口,不如放大视野,从全局把控局部,先讨论新诗归属的范畴。此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何为艺术?我较为认可是的: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了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也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排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的范畴。因此,无论是古典诗歌、民歌抑或是新诗最后都要被人们研究、从中提炼出符合一个时代所需要的部分来倡导整个社会的风气、推动这个时代不断进步向前,因此新书最终归属于艺术范畴,而谈到艺术就离不开对“美感”的讨论,绘画如此、雕刻如此、舞蹈如此、诗文亦是如此。不具备美感,也就与提倡“真善美”的社会风气相悖,也就不具备被社会研究、广泛传播的基本条件。不具备美感,换句话来说便是人人皆可创作,但是否人人都具备创作出被大众所认可的艺术,我们不得而知。
现代诗的写法:扣主旨、扣意境、扣诗眼。1、扣主旨 主旨也可以叫作主题、主题思想、中心、中心思想等。《静夜》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
朱自清先生说:“在这种凌乱的知识里,得不到清清楚楚的美感观念。徘徊于美感与快感之间,考据、批评与欣赏之间,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常时自己冲突,自己烦恼,而不知道怎样去解那连环。”口语诗派能够给人快感,以此吸引大众注意,可新诗的标准就是如此吗?我以为不然。新诗的标准应是以美感为基础的,诗是生命的表现,即“人生的艺术化”。这样真善美便成了三位一体了。又如我的书法老师倪进祥先生一贯倡导写书法要“字内功夫”与“字外功夫”相结合,追求“德艺双馨”。朱自清先生又说:“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这种“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值得学者深思。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因此,关于新诗标准的讨论可得出:
但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艺术在美感的基础上要创造,形成“欣赏——创造”的闭环,新诗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新诗做到“变”。一方面。是从经度横向的“变”,即开拓创新;另一方面,是从纬度横向的“变”,即在不同的场景下,新诗的标准也应是不同的!例如赞美爱情,与歌颂家国等。新诗的第一个百年已经过去,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研究物料,新诗的第二个百年已经开启,期待中国新诗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