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这天
小孩儿都唱着什么儿歌 ?
唐朝人划龙舟时
靠什么来决定胜负 ?
这些问题的答案
都藏在古往今来的诗文佳句 里了!
一起来听
中国之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 的诵读和解析
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经典声音之韵
回味一首童谣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
儿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
诵读:王艺 解说:苏扬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自古,端午节有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 等习俗。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
农历五月以后,天气炎热,蚊虫苍蝇孳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
而到了端午节时节,阳光最为炽热,古人就用“天中五瑞”——即五种植物:菖蒲、艾蒿、石榴花、蒜头 和龙船花 来驱逐各种毒害。
菖蒲
端午节的古诗20首,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端午节那天凑齐“天中五瑞”不是件容易事儿,更多的人家将菖蒲、艾蒿 用红纸绑成一束悬挂在门上。这也是俗语“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由来。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端午节那天凑齐“天中五瑞”不是件容易事儿,更多的人家将菖蒲、艾蒿 用红纸绑成一束悬挂在门上。这也是俗语“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由来。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
围观唐朝人划龙舟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竞渡”就是赛龙舟。
浸龙舟水 ,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人们把端午前后下的雨水称之为龙舟水,认为它可以带来吉祥安康。
跟着陆游看江南习俗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因为是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重午。
1、《七律端午》作者: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2、《贺新郎·端午》作者: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这一天,五月月令之花——石榴花 已经开满了枝头,天真浪漫的少女们争先把石榴花簪在头上,而小伙子们则把艾草插在帽子上。大家忙着采药、配药,为的是祈求一年平安。
石榴花
你的家乡有哪些端午习俗?
你还知道哪些跟端午有关的诗文佳句?
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