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
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勇气的名言名句古诗,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
《大学》
1、勇敢是一种英雄之气。没有勇敢品质的人,不敢冲破世俗和传统习惯;不敢为天下先;不会有惊人之举;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具有创新精神。 2、勇敢,有时并非是上刀山下火海,而只是一种灵魂中的极限被打破时,你能表现的不慌张。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5,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5、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
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4、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孟子》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诗经》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企业回引起语言表达能力差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因为不敢犯错而引起的。【点击免费领取1小时口才辅导课】在一些需要演讲的正式演讲场合,人们在起草演讲稿时通常会注意措辞的准确性。诚然,这篇演讲应该用词准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然而,边肖。
译文:当初我离开家的时候,正是杨柳依依的阳春;现在我戍边归来,冒着霏霏的雪花。
《尚书》
1、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3、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5、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礼记》
《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5、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译文: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易经》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3、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春秋》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其中以《左转》最为流行。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4、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