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名句的诞生
1、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2、意思: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3、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4、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
宣室1求贤访逐臣2,贾生才调3更无伦4。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完全读懂名句
1.宣室:本为西汉未央宫前的正室,此处借指汉朝廷。2.逐臣:被贬谪的臣僚。3.才调:才气。4.无伦:无比。
汉文帝为了访求贤才,于是在未央宫召见贬逐的贾谊。贾谊才气无与伦比,到了半夜与文帝谈论十分投机,皇帝还稍稍挪移身子往前倾听。可惜的是,皇帝并非询问他治国民生的大道,而是问有关鬼神的事情。
1、可怜夜半虚前席下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2、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3、紧承“可怜”与“虚”,。
名句的故事
李商隐《贾生》整个意象仅撷取自单一典故,他援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一段史事,巧妙融入诗歌,展现不同以往的史籍记载。这个故事发生于西汉汉文帝时,诗中所称的贾生即是贾谊;贾谊年少时就以博学著称于世,精通诸子百家,汉文帝也听说了这项传闻,于是将他召为朝廷博士。贾谊也不负文帝所望,不仅学问丰博,更能切中时要上书《治安策》,主张削弱诸侯的势力,深得汉文帝本心。后来汉文帝想赐予贾谊公卿的高职,却遭到朝中大臣周勃等人的反对,因为贾谊上的《治安策》、《陈政事疏》等文,让许多宗室、大臣蒙受弊害,于是贾谊成为众矢之的,最后被谗言所迫,贬离京师到长沙王府下担任太傅。过了一年多,汉文帝再次将贾谊召回朝廷,贾谊心存感恩与希望,以为这次将受到重用。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未央宫,皇帝早就坐好在榻上等候着他,君臣俩一直聊到半夜,文帝还不断地将席子往前移,可见谈论之热络,最后文帝赞道:“吾人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汉文帝深深佩服贾谊精湛的论道,只是这次谈话的内容尽环绕在鬼神之事,因为贾谊读遍经典,他只是借其长处询问此事,并无意探问贾谊满腹的淑世经国之抱负。
历久弥新说名句
李商隐《贾生》广义而言,可归于咏史诗类,一方面诗人以此诗自悯怀才不遇,另一方面也借鬼神之事来讽谏当时皇帝崇佛媚道,只知服食求仙,而不知百姓困苦。由于中国政体是以君王为顶点的集权倾向,在下位的臣民不能大逆不道直接指摘皇帝不对,只能用这种曲折委婉的劝谏方法,来陈疏其内心之不满。这种文化传统不仅弥漫在文人士大夫的圈子里,也有关怀民生的女性代表,如处于南北宋交迭之际的女词人李清照。一般我们常将李清照归于婉约词派,她擅长书写女子闺怨、幽思情怀,但偶尔也夹有豪迈之丈夫气,尤其表现在悲慨激昂的咏史、忧国与感怀类诗词当中。李清照所写最著名的咏史诗为《夏日绝句》,其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诗是写来嘲讽当时南宋偏安的局势,想当初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时,即便输了,项羽仍选择英雄般从容谢幕,不屈膝卑微,也不茍延残喘,就在乌江畔前自刎而死。后世常说是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但政治家胜负乃兵家常事,能如此决裂、壮士断腕,是需有多大的勇气?历史上多的是见风转舵的墙头草,项羽之所以为项羽正是在于他特殊的人格气质,也因此李清照在此悲怅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志者应如是!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