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人生波澜壮阔,他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书生意气,“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博大胸襟,“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非凡气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文韬武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宏大抱负。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无情未必真豪杰。毛泽东不仅有铮铮铁骨的一面,还有动情洒泪的另一面。读懂这些含“泪”的诗句,有助于把握毛泽东深邃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真情实感。
长使英雄泪满襟
1963年8月1日,毛泽东在《杂言诗·八连颂》中吟道:“不怕压,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贼。”作为一个革命家,毛泽东戎马倥偬,出生入死,不畏强敌,不惧艰险。但毛泽东也有“怕”,斯诺在纪实对毛泽东的访谈时写道:“我记得有一二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润湿的。”1937年,毛泽东曾对贺子珍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都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1928年8月,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壮烈牺牲,毛泽东敬献了一副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这副挽联是毛泽东痛悼战友的真情流露,更是毛泽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意志表达。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 · 李商隐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寒蝉凄切》宋 · 柳永
生活中的毛泽东本真质朴,悲天悯人,感情丰富。在毛泽东的生平资料中,有很多倾情落泪的感人故事:在乌江南岸,挥泪送衣给衣不蔽体、骨瘦如柴的“干人”;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时,在半山腰上恸哭被敌机炸死的警卫班长胡昌保;1944年9月,获悉彭雪枫将军牺牲悲痛泪流;1945年观看歌剧《白毛女》而动情流泪;1950年8月5日,看到淮北洪灾报告急件中“有些灾民因躲避洪水不及,爬到树上,被毒蛇咬死”时潸然泪下;1972年1月10日,含有泪的诗句100首,亲赴陈毅追悼会并洒泪三鞠躬;1976年1月,听周恩来讣告及其悼词时悲伤而泪如泉涌。
长歌痛悼思君深
含泪的诗句中,李贺的两句有点惊心动魄:“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思念之情,竟使得冰冷的金铜仙人也泪水盈眶。这使我联想起董解元写离情的诗句:“莫道男儿心似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一样读之心惊。
1915年5月7日,日本向中国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答复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悍然接受丧权辱国的条款。消息传开,举国上下义愤填膺。毛泽东在揭露日本侵华和袁世凯卖国罪行的《明耻篇》封面上愤然题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 《 春望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 白居易 《 琵琶行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毛泽东的同窗挚友易昌陶于1915年3月不幸病逝。毛泽东写了一副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挽联写得哀婉真挚而又气势恢宏,抒发了一个热血男儿忧国忧民之志。上联痛斥日本一再侵扰,漂洋过海,觊觎我锦绣河山,企图吞并东北三省。时下社会极为黑暗腐朽,正期待我们去彻底荡涤,你却走了,我一人怎能济世救民?下联坦陈生死本是自然法则,不值得议论。百年之中,中日必有战事,你的生命之花刚刚绽放却撒手西去,走得真不是时候!
秋雨韶山洒泪多
毛泽东和斯诺谈自己的身世时,曾饱含深情地说:“我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她可怜穷人,他们在荒年前来讨饭的时候,她常常给他们饭吃。”毛泽东很爱母亲,他还说过:“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他说母亲属于第三种人。
写好《祭母文》后,毛泽东又含泪写下挽联两副:第一副挽联为:“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第二副挽联为:“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1920年3月14日,毛泽东致信周世钊写道:“惊悉兄的母亲病故!这是人生一个痛苦之关。像吾等长日在外未能略尽奉养之力的人,尤其发生‘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母亲已经去了,“万端遗恨皆须补”,毛泽东把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人民、对国家的爱,他把无限的爱都献给了他最伟大的母亲——祖国。
泪飞顿作倾盆雨
1、《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宋代: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释义:与姐妹们分手时,。
1923年底,毛泽东动身前往广州,“挥手从兹去”,写下《贺新郎·别友》。“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是又一次落泪。正如唐代陆龟蒙《别离》所云:“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一个“住”字,把热烈的爱情、复杂的心绪、理性的克制描绘得形神兼备。
展开全部 带泪的诗句汇总如下 1、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4、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6、十年愁眼泪巴。
杨开慧壮烈牺牲,毛泽东慨叹:“开慧之死,百身莫赎。”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毛泽东追悼妻子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烈士忠魂飞上月宫,受到吴刚和嫦娥的热烈欢迎。“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高兴得掉泪。对于此句,周恩来这样评论:“‘泪飞顿作倾盆雨’,是嫦娥之泪?是吴刚之泪?还是作者之泪?是普天下革命人民洒下的倾盆热泪。”
1961年,毛泽东写了《七律·答友人》。“斑竹一枝千滴泪”。斑竹,又名湘妃竹,典出晋张华《博物志》云:“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1975年,毛泽东对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卢荻说:“‘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现在有的解释却不是这样,不符合我的思想。”毛泽东看见斑竹,也怀念起杨开慧。
需要说明的是,毛泽东诗词中直接出现“泪”字的情形的确不是很多,但是有些作品却蕴含毛泽东纵情落泪的神情。1958年6月30日,毛泽东看到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挥笔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血吸虫病导致“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情系人民的毛泽东能不伤心落泪?1963年12月,罗荣桓元帅病逝,毛泽东赋诗《七律·吊罗荣桓》。“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毛泽东痛失战友良将,能不老泪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