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文化的大国,唐人陆羽著有《茶经》,古代诗人有众多描写茶的佳句。我是猫猫,今天我给大家讲述5首描写茶的古诗,仿佛有茶香缕缕,让人心旷神怡。
第1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苔阶日影斜。 3.关于茶叶的诗句 1、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 2、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 ---杜育《荈赋》 3、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
而苏东坡这一首诗虽然不被广大老百姓熟知,但是因为最后一句用美人来比喻茶的奇妙想象,而被历史上的文人赞叹不绝。
苏东坡另一首诗也是用美人来比喻原本没有生命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通过这一个比喻,西湖的形象顿时印在我们心上。
而这首赞美茶的诗,运用类似的手法,将茶的清新美好和动人风味在字里行间描绘得淋漓尽致。千年后的我们阅读这首诗,十首最出名的茶诗,仿佛喝到了绝美好茶,当真唇齿留香。
第2首,《竹枝词·咏茶》:红蓝染裙似榴花,盘疏饤饾芍药芽。太官汤羊厌肥腻,玉瓯初进江南茶。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马祖常。这首诗虽然是写茶,但是前两句却先从宫廷中丰富的菜肴入手。第一句,是描写菜的颜色,说这些菜像红蓝相间的石榴花一样鲜艳。第二句则是说菜的形状,各种各样,就 像芍药芽一样展开。
而后两句则切入正题,说皇宫里负责膳食的人认为肉汤和羊肉太肥腻了,所以特地用玉瓯准备了江南茶。
这首诗突出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但也正因为这奢华,才显得这江南茶的清秀,显得这江南茶的可贵。这正是这首诗好的地方,层层铺垫之后,江南茶就好比粉墨登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唐〗李白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6.有关茶叶的古诗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
第3首,《茶》:圆石磨边转片时,晴雷隐隐玉云飞。龙身带入波涛里,化作清风去不归。
诗人将茶叶比作龙,点明“化作清风”,突出茶叶之飘逸,突出茶香之清新,可谓精妙无比。虽然我们没有喝到这样的好茶,但是通过这首诗,却能感受到诗人对茶的热爱,感受到茶香缕缕,让人心旷神怡。
第4首,《茶》:真上堪修贡,甘泉代饮醇。刘琨求愈疾,陆纳用延宾。顾渚传芳久,邕湖擅价新。唐贤经谱内,未识建溪春。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宰相丁谓。丁谓这首诗描写了历史上名人对茶的喜爱。第3句说的是晋代名将刘琨通过饮茶来解除心中烦闷。刘琨十分感谢他的侄子送给他的好茶,并表示自己时常为国事而感到心烦意乱,全靠这些好茶解除烦闷。
第4句用的是晋代吴兴太守陆纳茶果待客的典故。而诗歌的最后两句则是说唐代很多人都写了茶经茶谱,但是却没有建溪茶放在茶谱中,真是可惜之极。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
从这里可以看出丁谓对建溪茶的喜爱。其实宋代人确实蛮喜欢建溪茶的。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可见建溪茶确实令人留恋不已。
第5首,《七律·和公仪饮茶》:北焙和香饮最真,绿芽未雨带旗新。煎须卧石无尘客,摘是临溪欲晓人。云叠乱花争一水,凤团双影负先春。清风未到蓬莱路,且把吟瓯伴醉巾。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企业回茶类的划分可以有多种方法。 有的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 有的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有的根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