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365天里。
她有364天在“披荆斩棘”。
“母亲”这个称谓之外,她还是个什么样的人?
节日于她而言。
重要的不是那为期一日的歌颂。
母亲们更需要的是。
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你的爱。
今天这些诗,读给妈妈们听……
赞美母亲的诗句1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3、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慈禧《赠母亲的诗》4、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晛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500多年前,也是初夏的某一天,和煦的南风吹在酸枣树上,树身上那些赤色的嫩刺,看上去“夭夭”,就像“桃之夭夭”,蕴藏无限的生命光泽。然而酸枣树生长得很慢,需要南风日夜吹拂,才能一点一点长大成材。
诗人心中若有所动,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因为婴孩初生之时,就像这夭夭棘心,也是在母爱的呵护下,才渐渐地长大成人。
这是中国文学史中写母爱最早的一首诗。今天,我们可能很少听到“凯风”,赞美伟大母爱的诗句,但一定都听过“七子之歌”。这首歌在澳门回归那年唱遍了大江南北。而它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于这首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对于孩子的爱大抵皆是如此,你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她生命中的大事。
这首诗,它不是少年游子的离别之作,而是一场迟到多年的报答,是一个诗人,在天命之年,结束漂泊,重与母亲团聚的诗。
这首诗更多的,是弥补人生遗憾的欢迎仪式。五十岁的孟郊,看到母亲终于可以颐养天年,心中想起的是年少离别的场景。
《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黄景仁屡试不中,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别之时,看到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母亲,心中悲痛难忍,写下这首催人泪下的《别老母》。
你走过多少路,母亲就陪着你走过多少路,原来母亲才是和一起你静守平淡的人,原来陪伴才是幸福最美的样子。
《墨萱图》
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西方有送给母亲的康乃馨,中国则是萱草花。
萱草花长在北堂之下,所以北堂又代表母亲。每个游子出行前,都要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忘却烦恼。
萱草花长在北堂,南风吹拂,内心煎熬,孩子何时能回家呢?慧鸟啾啾而鸣,游子内心愧疚,心中不忍。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母亲生病,李商隐寻医问药,但是刚刚送上车子,母亲就去世了。车子停在路边,诗人心中一片茫然。困顿心痛,忧愁伤感从中蓦然升起,悲伤的眼泪如鲠在喉。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报答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身为人子,如果可以治好母亲的病,稍微报答一下母亲的恩情,人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可是上天竟然不容情,夺走了我的母亲!
母爱无边,无所为报,那么人生在世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呢!
《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太阳西斜,日影渐渐消失,鸟兽也都回巢睡觉了。诗人独自饮酒,为母亲祭奠,泪水打湿脸庞。
子欲养而亲不待。从此,家乡也不再是家乡,再没有人会嘱托自己早点回家,也再没有人在柴门等待自己回归。
《思母》
宋·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霜打芦花,诗人泪湿衣衫,心中一片凄凉,此生再也见不到母亲倚着柴扉等待自己归来了。
生命中太多的追悔莫及,只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儿子远游归家,母亲心中高兴。母亲正在缝制御寒棉衣,针脚细密,唯恐不够结实;家书上墨痕还是新的,写着没来得及寄出的思念。
儿子本就因为没有尽到侍奉母亲的责任,内心愧疚,因此更不敢述说在外漂泊的艰难,白白地让母亲担心。
《步虚》
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教孩子走路,教孩子学习礼仪。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倘若没有母亲的付出,母亲的牺牲,母亲巨大无私的爱,这个世界还会有温暖,有阳光吗?
《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是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
慈乌丧母,一直徘徊不走,守在树林,哑哑啼哭,人们听到之后,也难掩内心悲恸,反思自己有没有尽到孝心。鸟尚如此,人何以堪。
母亲在,人生尚有来处。只要有母亲在,就可以有点孩子气,只要有母亲在,就有最后的包容和依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1、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白居易《燕诗示刘叟》2、守节自誓,亲诲之学。——欧阳修《画地学书》3、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白居易。
月圆之夜,母亲听到杜鹃的啼叫,想起自己的在外面漂泊的儿子,虽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牵挂。
寥寥数语,刻画出月圆之夜,母亲牵挂千里之外儿子的动人情景。
从孩童、少年,直至而立,在母亲的眼中,我们始终是个孩子,被她牵挂着。她像一轮明月,一生都在庇佑着我们。
《燕诗示刘叟》
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迎母漂上作》2、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王建《短歌行》3、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佚名《蓼莪》4、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5、爱子心无尽。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1、唐代孟郊《游子吟》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燕子长大了,就飞走了,留下两只老燕,在巢穴声嘶力竭的呼喊。老燕啊,你当年不也是这么离开你的父母的吗?当时你的父母也是这么思念你的,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吧。
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长大成家后,我们会越来越怀念这样的时光。当与妈妈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才惊觉:人生真的不太长,有些陪伴不能等,别爱得太晚。
时间在疯狂地流逝。
她鬓角的雪仿佛又添了一些。
无论你是否在她身边。
请告诉她,你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