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轻骑逐下一句,欲将轻骑逐的诗意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欲将轻骑逐的下一句: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作者:卢纶(唐)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欲将轻骑逐的下一句:大雪满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 作者:卢纶 (唐)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一.作者简介:卢纶,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但对他的生卒年代,专家们考据的结果,出入很大,有的说是739~799年,有的说是798~799年,还有其他说法。

卢纶是个大才子,却始终没有考中,后来由于诗名远播,被在朝官员推荐,也做了官。但他的仕途也不顺利。后来一位镇守边疆的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要他担任判官(相当于节度使的助理)一职,于是,有机会接触军旅生活。这种军旅生活的实践,使他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作。

卢纶所写《塞下曲》组诗共6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写将军夜猎的故事。据说,汉代名将李广善射,一次夜猎,本来是草中的一块石头,他却看成了一只虎,于是一箭射去。天亮一看,箭头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之中了。这个故事比较真实可信。

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广(即汉代名将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箭头),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唐代右北平的旧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黑城古城)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为了读者更好地体会卢纶此诗的内涵,我再把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中的有关内容也列于下面: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读dú lóu,即头骨)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尿盆),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

二.部分词语注释:

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欲将轻骑逐下一句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即拉开弓。

4.白羽:指箭杆后面有白色羽毛的箭。

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表现了盛唐时期斗志昂扬的英雄主义精神。

5.没:读mò,陷入的意思。

6.石棱:石头的边角。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意为: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

三.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通俗易懂,一看就是在写一个故事。而且当看到“将军”一词时,你就可能体会到诗人为之骄傲与对其赞美之情了。那么,卢纶写“将军”之神勇,是不是还有弦外之音呢?于是,我想到了“见仁见智”这个词语。

1.前两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那个时地中的氛围。其中“暗”与“夜”相照,“林”与“草”相映,而它们还与“惊”“风”二字相联系,最后构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且有声有色的塞外深夜的歌曲与画面。你看,仅仅是十个字,诗人就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墨画,奏响了一支小夜曲。而这一切仅仅是背景而已,这画这曲原来是专为“将军”的出场创设舞台的。

下一句是: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卢纶的《贺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全诗如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将轻骑逐下一句

按一般道理讲,“夜引弓”之后应该写将军的行动了,可诗人却就此停笔。这是为什么?让我用《孟子》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就叫“引而不发,跃如也”。也就是故意啥都不写,启发读者自己去思索,去想象。

2.后两句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两句是说,天刚亮去寻找白羽箭,一看,箭头却深深地陷入一块石头的角边之中。你看到这两句后,可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将军在睡梦中听到了风声,也许同时听到了老虎的吼声,于是他赶紧起来看个究竟,结果发现远远的地方蹲着一只老虎。于是,他拉弓搭箭,射向那老虎。随后一看,那老虎一动不动了。将军这才安然入睡。至于天亮后发生的故事,那就全在后两句所写的“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了。

请读者注意:这就是用诗讲故事的奥妙!能用20个字讲出如此生动的故事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这才叫诗,这才叫“大才子”写出的诗。

1、“欲将轻骑逐”下一句:大雪满弓刀。2、“欲将轻骑逐”出自唐代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全诗如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该诗大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

再请读者注意:上面所说,是指不了解李广射虎那段故事的读者之想象。如果读者脑海里原来就有李广射虎的故事,他们读了这首诗,又会怎样呢?

“石棱”,指石头的突起部分,箭头怎么会钻到石块里头呢?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这确是事实。因为《史记》里明明白白写着,《西京杂记》中清清楚楚记着。于是,读者明白了:原来卢纶是在渲染李广将军之弓力,是在形容李广将军之眼力,是在赞颂李广将军之神勇。于是,你又会立刻想到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

欲将轻骑逐下一句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00:14
下一篇 2023年04月18 10:08

相关推荐

  • 竹的诗句,《咏竹》郑板桥

    最是虚心留劲节,久经风雨不知寒。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自古有“节节高升”、“宁折不屈”的象征。竹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受中国人喜爱。从古至

    2023年05月19 309
  • 带桃的诗句,桃字飞花令100首

    又是一个春天,又见一场桃花开。看那枝头点点飞红,犹如少女羞红的脸;那飞舞而下的点点花瓣,让人思绪万千。桃花十里,春色满园,读一首桃花诗,思一段情缘。6首最美桃花诗词:桃之夭夭,惊艳了整个春天!最惊艳的

    2023年04月26 298
  • 怪生无雨都张伞的下一句,怪生无雨都张伞的意思

    有人说中国古诗三分之一是在月下写的,三分之一在酒中写的,还有三分之一在船上写的。古时,舟船是一种交通工具。古人爱在船上写诗,除了舟船上的风景很好,更重要的是,诗人在船上,更易引发情思,或是思念家乡,或

    2023年04月26 286
  • 持之以恒下一句是什么,持之以恒下一句押韵

    【光明论坛·温故】干事创业好比钉钉子,唯有持之以恒、一锤一锤地接着敲,才能大有成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引用古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意在告

    2023年05月21 247
  • 带眠的诗句,眠字的诗句好寓意

    01、懊恼风流心一寸。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欧阳修《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02、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王建《寒食》03、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0

    2023年04月16 260
  • 只是未到伤心处的上一句,女人伤心到绝望的句子

    L原创一孔之蛙票子吟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出自昆剧《宝剑记·夜奔》。该剧本取材于中国白话小说名著《水浒传》但有所改动。林冲参奏高俅而被高陷害,被刺配沧州,最后逼上梁山。高俅子谋占林妻张贞娘,

    2023年05月30 266
  • 关于园林的诗句,赞美园林的景致的诗句

    园林溯典导赏在园林溯典栏目下,我们将为您解读建筑学家王其亨先生的《中国园林创作的解释学传统》,一同沿着历史的脉络,在园林题名、楹联匾额中追寻蕴藏其中的美丽典故。本期为您带来唐朝时期的园林用典解读。唐代

    2023年05月23 220
  • 诗经中的成语,300个出自诗经的成语

    本文约5000字阅读需要13min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这种影响经久不衰,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成语都来自《诗经》,有些直接袭用了《诗经》的四字原句,有些则

    2023年05月20 265
  • 朗读者感恩父母的诗句,朗读者关于感恩父母的文章

    关注我们各位观听众朋友。从即日起,鲤城法院推出《朗读者》节目。节目中,干警将选取一篇美文佳作用他们的真情实感。读出文字背后的感动。首期朗读者刑庭王少晶朗读作品:《母难日》——余光中《亲爱的安德烈》节选

    2023年05月23 289
  • 写杏花的诗句,咏杏花最有名的诗词

    杏花是春天灿烂的花木,杏花色又红又白,杏花盛开之时,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此时,正值春天,相信大家都欣赏到了杏花的风姿。咏杏花最有名的诗词,今天介绍十首杏花诗词,在体会杏花风姿的同时,看看诗人

    2023年04月24 261
  • 气势磅礴的诗句,气吞山河气魄的诗句

    气吞山河气魄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老将行(节选)【唐】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

    2023年05月21 255
  • 凌霄花诗句,七绝赞美凌霄花

    -1-凌霄多半绕棕榈,深染栀黄色不如。满树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飐清虚。——唐代:欧阳炯《凌霄花》-2-羊角连蜷上,青霄便许凌。绝怜香草色,莫遣逐浮萍。——宋代:许及之《凌霄》-3-翠蔓缘株上,红芳冒暑

    2023年05月16 21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