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轻骑逐下一句,欲将轻骑逐的诗意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欲将轻骑逐的下一句: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作者:卢纶(唐)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欲将轻骑逐的下一句:大雪满弓刀 和张仆射塞下曲 作者:卢纶 (唐)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一.作者简介:卢纶,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允言,今保定涿州市卢家场村人。但对他的生卒年代,专家们考据的结果,出入很大,有的说是739~799年,有的说是798~799年,还有其他说法。

卢纶是个大才子,却始终没有考中,后来由于诗名远播,被在朝官员推荐,也做了官。但他的仕途也不顺利。后来一位镇守边疆的节度使(地方军政长官)要他担任判官(相当于节度使的助理)一职,于是,有机会接触军旅生活。这种军旅生活的实践,使他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作。

卢纶所写《塞下曲》组诗共6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写将军夜猎的故事。据说,汉代名将李广善射,一次夜猎,本来是草中的一块石头,他却看成了一只虎,于是一箭射去。天亮一看,箭头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之中了。这个故事比较真实可信。

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广(即汉代名将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箭头),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唐代右北平的旧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黑城古城)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为了读者更好地体会卢纶此诗的内涵,我再把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中的有关内容也列于下面: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读dú lóu,即头骨)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尿盆),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退而更射,镞破簳折而石不伤。

二.部分词语注释:

1.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欲将轻骑逐下一句

2.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3.引弓:即拉开弓。

4.白羽:指箭杆后面有白色羽毛的箭。

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表现了盛唐时期斗志昂扬的英雄主义精神。

5.没:读mò,陷入的意思。

6.石棱:石头的边角。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意为: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

三.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通俗易懂,一看就是在写一个故事。而且当看到“将军”一词时,你就可能体会到诗人为之骄傲与对其赞美之情了。那么,卢纶写“将军”之神勇,是不是还有弦外之音呢?于是,我想到了“见仁见智”这个词语。

1.前两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那个时地中的氛围。其中“暗”与“夜”相照,“林”与“草”相映,而它们还与“惊”“风”二字相联系,最后构成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且有声有色的塞外深夜的歌曲与画面。你看,仅仅是十个字,诗人就为我们绘出了一幅水墨画,奏响了一支小夜曲。而这一切仅仅是背景而已,这画这曲原来是专为“将军”的出场创设舞台的。

下一句是: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卢纶的《贺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全诗如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欲将轻骑逐下一句

按一般道理讲,“夜引弓”之后应该写将军的行动了,可诗人却就此停笔。这是为什么?让我用《孟子》中的一句话说说,这就叫“引而不发,跃如也”。也就是故意啥都不写,启发读者自己去思索,去想象。

2.后两句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两句是说,天刚亮去寻找白羽箭,一看,箭头却深深地陷入一块石头的角边之中。你看到这两句后,可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将军在睡梦中听到了风声,也许同时听到了老虎的吼声,于是他赶紧起来看个究竟,结果发现远远的地方蹲着一只老虎。于是,他拉弓搭箭,射向那老虎。随后一看,那老虎一动不动了。将军这才安然入睡。至于天亮后发生的故事,那就全在后两句所写的“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了。

请读者注意:这就是用诗讲故事的奥妙!能用20个字讲出如此生动的故事的,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这才叫诗,这才叫“大才子”写出的诗。

1、“欲将轻骑逐”下一句:大雪满弓刀。2、“欲将轻骑逐”出自唐代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全诗如下: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该诗大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

再请读者注意:上面所说,是指不了解李广射虎那段故事的读者之想象。如果读者脑海里原来就有李广射虎的故事,他们读了这首诗,又会怎样呢?

“石棱”,指石头的突起部分,箭头怎么会钻到石块里头呢?这简直不可想象!但是,这确是事实。因为《史记》里明明白白写着,《西京杂记》中清清楚楚记着。于是,读者明白了:原来卢纶是在渲染李广将军之弓力,是在形容李广将军之眼力,是在赞颂李广将军之神勇。于是,你又会立刻想到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

欲将轻骑逐下一句

上一篇 2023年04月20 07:19
下一篇 2023年04月10 14:22

相关推荐

  • 形容荷花的诗句,描写荷花的现代诗简短

    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炎炎夏日中,万物皆受炙烤,只有那池中的荷花,迎着烈日,开得正好。微风吹过,清香扑鼻,让烦躁的内心为之一爽。如今,已是夏天,暑热躁心,不如来读一读荷花的诗词,清爽整个夏天。1、

    2023年05月19 230
  •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读后感

    1.《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南北朝时民族深刻碰撞,经过300多年的文化积累,终于,在唐代成就了文学的最佳形式——唐诗。然而正因如此,唐代的诗人无不透露着巨大的

    2023年04月13 255
  • 鼓励寒门学子诗句,鼓励学生的诗句

    高考在即,今天特意选了古时金榜题名的状元们留下的诗词佳作,为考生们加油打气。小编在此祝愿大家金榜题名、鹏程万里!贺知章:少年时就以文词清新秀美而闻名遐迩,为人豪放洒脱,深得乡人好感。武周证圣元年(69

    2023年05月12 223
  • 儿女共沾巾上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意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如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中的“儿女”,指的是青年男女。沾巾

    2023年04月20 241
  • 为什么有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什么

    中国的小说是被时间孕育、浇灌,在明清时期结出璀璨的果实!从先秦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是小说的孕育期,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故事则是小说的雏形期,再到此后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逐渐将短篇小说推向成熟。宋时

    2023年04月14 286
  • 日暮客愁新的上一句,日暮客愁新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记得点赞←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宿建德江》唐·孟浩然江脊慧清月近人咐野嫌上一句:野旷天低树。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

    2023年04月16 266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下一句

    岳阳楼下的洞庭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说,李白有诗云“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虽然现在的面积比以前小了一倍,但仍是我国第二大湖泊,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可谓“衔远

    2023年05月02 235
  • 润玉名字的诗句,描写润玉名字的诗句

    元稹二十二岁时,遇到了一个叫双文的女孩,两人同居了一个多月,这段生活给元稹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于是,他写了一篇《传奇》,后来被人改为《会真记》,又叫《莺莺传》,小说里将自己托名叫张生,莺莺即是双文,

    2023年05月11 265
  • 烟雨诗句,关于烟雨的唯美诗句

    前言:静品杜牧之诗,清丽俊逸又有卓越含蓄之姿,是以,最爱他笔下的江南烟雨,青山隐隐水迢迢,带来片刻的美好安宁。江南之外,有哲理,有情深,无论哪一种都别有一番韵味,也永远不忘,扬州三生杜牧。《江南春》千

    2023年06月05 245
  • 杨玉环的诗句,赞美杨玉环的诗

    古代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更是家喻户晓,美名长流啊。“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贵妃,说起杨贵妃(杨玉环),诗仙李白的《清平调》是最好的表达:注:杨玉环三

    2023年04月13 211
  • 关于白茶的诗句,白茶的最美诗词

    地处北纬二十七度最东端的福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产茶历史悠久。一些古籍记载和论述中,都提及福鼎白茶,白茶的最美诗词,彰显着福鼎白茶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和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南宋

    2023年04月23 290
  • 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一句,几处早莺争暖树有意思的下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有意思的下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新燕”指的是?这是蚂蚁庄园11月9号今日庄园小课堂的问题,很多用户还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编会为大家详细介绍11月9日今天蚂蚁庄园课堂小

    2023年05月02 26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