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五一”假期,刚刚打造了一个出游高峰期,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如今,伴随旅游市场加速回热,“诗与远方”的故事在文博展览、文化演艺、非遗体验、国风国潮等成为市场“新宠”中演绎得更加精彩。
5月12日晚,陕西西安,游客身着汉服在大雁塔景区游玩。西安诸多地标性建筑及景区灯光璀璨,众多游客身着汉服前往游玩。(图片来自中新社)
汉学家把徐霞客的故事带到了意大利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这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作为我国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游历大江南北,走遍无数山川河流,向东最远到达洛伽山、西至云南腾冲、北涉盘山、南抵罗浮山,足迹遍及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
徐霞客在中国仅存的一件亲笔手书。(中新社资料图片)
意大利汉学家卡萨齐(Giorgio Casacchia)翻译的《徐霞客游记》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意语译本,其中包含了400幅意大利艺术家绘制的插图,深受意大利市场欢迎。得益于卡萨齐的译本,意大利读者可以跟随这位16世纪的中国行者在九州大地上走南闯北,体会多彩的异域景观与习俗。
谈到徐霞客在意大利的影响,卡萨齐说:“其实我完全想象得到徐霞客会在意大利收获成功,因为意大利人本身就热衷于旅行。更重要的是,意大利同样拥有一位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3世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很荣幸,如今我把徐霞客带到了意大利。”
“诗与远方”中升腾全球经济复苏的“烟火气”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正是如今中国旅游业的真实写照。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中国旅游业复苏重振、大众出游热情持续高涨。
谈及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感慨道:“我们会因为四面八方来天安门看升旗的小学生齐行队礼、游客与市民在南昌八一广场高唱国歌而热泪盈眶,也会因为在景区和街区与绿青蛙的不期而遇、与熊猫界的‘社牛’担当——‘西直门三太子’的相视一笑,在朋友圏里晒出小而确切的幸福,也会秒变段子手去吐槽高速公路的拥堵和景区的人从众。这个假期有太多的开心时光,也有那么一点小遗憾,刚刚好,一切都是正常生活该有的样子。”
5月17日,陕西西安一老街游人如织。(图片来自中新社)
旅游市场在快速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诞生了一些“新玩法”。文博展览、文化演艺、非遗体验、国风国潮等成为市场“新宠”,“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受到市场青睐,各地相继推出看展式社交、国风汉服、围炉煮茶、音乐雅集等活动,演唱会、音乐节所在地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升高,旅游在周边消费场景的溢出效应愈发明显。
3月31日,山东淄博,食客正在享用烧烤。(图片来自中新社)
诚如美国《侨报》日前刊发的社论所言,旅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交织着餐饮、交通等等经济形态。中国经济的逆势增长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随着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快速发展,期待中国经济升腾的“烟火气”可以带动世界经济“活”起来。(完)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旅游报、美国《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