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回天的上一句,无力回天的出处

谭嗣同(1865~1898)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谭嗣同少年时博览群书,喜欢词章,富于思想。青年时期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统

谭嗣同(1865~1898) 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谭嗣同少年时博览群书,喜欢词章,富于思想。青年时期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统治腐败,益想奋发有为,立志救国救民,故自名“壮飞”。

青少年时代的谭嗣同受到两位老师的影响最深。一位是他的老师欧阳中鹄。这位欧阳老先生,无力回天的出处,就是现代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祖父,也是他父亲谭继询的世交。据欧阳老先生自称,平生最崇拜两个人:一个是衡阳的王夫之;另外一个是美国的华盛顿。于是王夫之的强烈民族意识,华盛顿的西方自由民主思想,通过欧阳老先生的传授,在少年谭嗣同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的另一位老师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侠“大刀王五”。此人原姓白,名正谊,北京人。他有胆有识,对腐朽昏暗的清朝官场了若指掌,嫉恶如仇。谭嗣同与他相识后,意气相投,就拜他为师,学习骑马击剑,练得一身好武艺。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谭嗣同受到极大的刺激,痛感国家民族的危亡日迫,“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决然抛弃旧学,探求新学,投身变法活动。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消耗于考据词章,无补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维新之风。为追求新思想,学习新知识,他于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北游访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然科学发生兴趣。在访学中,还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并通过梁进一步了解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观点。

1898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等,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谭嗣同被荐,奉召进京,参与新政。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反对新政。谭嗣同等幻想得到袁世凯对变法维新的支持,但旋即被袁出卖。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拒绝出走。24日,被捕下狱。28日与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

随着清朝的日益衰败,不甘于国破家亡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谋求变法,谭嗣同便是其中积极的一个。

中国向何处去?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如何才能拯救?谭嗣同苦苦地思索着,最后,他认为,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这是出路。

谭嗣同在北京结识了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两人谈得十分相投,结为莫逆之交。以后,谭嗣同积极宣传科学,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的赏识,因为这两人也都倾向变法维新。不久,谭嗣同在南学会当了学长,起着总负责人的作用,他经常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他的讲演气势磅礴,观点新颖,语言铿锵犀利,道理清晰明确,深受听众欢迎。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明定国是诏》,决心变法。召见康有为,商谈变法步骤。谭嗣同因大学士徐致靖的推荐,亦被征召。这时谭嗣同正大病卧床,不能成行,两个多月后,才抱病觐见皇帝。光绪皇帝看了他的奏对,十分满意,破格提升为四品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在军机处办理新政事项,时号“军机四卿”。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予新政。从此谭嗣同便在皇帝左右处理奏折,忙于变法事宜。

无力回天的上一句

慈禧太后周围的顽固保守派,日夜谋划,企图将维新派置于死地。他们在赶走翁同龢、升荣禄为北洋大臣及直隶总督掌握京城军队以后,预定十月在天津举行阅兵,届时发动政变,废掉光绪,取消新政。

形势急转直下,光绪皇帝得到消息后,惶惶不可终日,接连下两道密诏,要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急筹对策。这些书生气的维新派,一时手足无措,惊恐万状。当时也只有去说服袁世凯站到他们这边,保光绪皇帝这条路。因为,袁世凯有七八千人,在天津小站附近训练,这支军队和北洋军的董福祥、聂士成的军队比较起来,是颇有战斗力的。于是,谭嗣同便冒着风险去找袁世凯,要他出兵保护光绪皇帝,挽救变法。

当谭嗣同说明来意后,狡猾的袁世凯当面并不拒绝,而且慷慨地说:“‘圣主’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戴的君主,你我同受皇上特殊的恩宠,救护皇上的责任,并非只你一人,也是我的责任。你有什么吩咐,我愿洗耳恭听,万死不辞!”

有心杀贼。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有一首狱中绝笔诗,是这样说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写完以后,谭嗣同英勇就义。

谭嗣同觉得一切如愿,便轻信了袁世凯的话,就满意地告辞,冒着凄风冷雨,回转向康有为等人“报喜”去了。

狡猾的袁世凯深知慈禧的力量比光绪的力量大得多,袁世凯并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是向荣禄告密。荣禄立刻密报慈禧。当日夜半,光绪帝被囚;次日(9月21日),慈禧坐殿听政。历时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维新宣告结束。

百日维新失败后,谭嗣同闻讯马上送梁启超避入日本使馆,22日又赴使馆访梁,将自己的著作,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数封交给梁启超,梁启超劝他一起到日本去。谭嗣同对梁启超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已下定必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

他又和大侠王五商议入宫救出光绪帝。后因防卫森严,孤胆英雄终无用武之地而作罢。谭嗣同虽然面临杀头的危境,但坚决谢绝了友人要他出走的劝告。随后,他又代父假造家书,都是痛戒其子的话,以示其父与之早已划清界线。因此,事发后,他的父亲谭继询仅得革职处分,保全了身家性命。

9月24日,谭嗣同在“莽苍苍斋”被捕。由于王五送给狱中官吏钱物,才使谭嗣同免受许多皮肉之苦。在狱中,他大义凛然,神情自若,视死如归。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墙上题诗道:“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达了他对逃亡日本的康有为等变法人士的无比思念。

“无力回天”的上一句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或者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出自谭嗣同的一首狱中绝笔诗,原文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创作。

9月28日,古老的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阴沉昏暗的风沙里。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竖立着六根木柱,木柱上绑着六位被捕的维新志士,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怕夜长梦多,怕外国干涉,便赶快处决这些人以绝后继,决定下午四时行刑。

无力回天的上一句

在行刑前,“六君子”面不改色,横眉冷对。谭嗣同面对行刑的刽子手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毅然决定以自己的热血唤醒民众。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绝笔诗。其中一句就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谭嗣同说这话意思是有心支持政府变革中国体制,使中国由弱变强,但守旧势力的强大让他有心无力。

无力回天的上一句

大声呼罢,哈哈大笑,这等血性和精神,将行刑的刽子手笑得心里发毛。刽子手手起刀落,谭嗣同最终还是倒在了顽固派的屠刀之下,成为了因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

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为他收尸。第二年,骨骸运回原籍湖南浏阳,葬于城外石山下,后人在他墓前华表上刻上一副对联,以表彰其不屈的精神: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

对于谭嗣同以身殉法的精神,后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位湖南人所展现出来的血性,让后来的继任者都肃然起敬,著名作家张平仁在他的《谭嗣同的近代特质》一书中写道:

一百年前的金秋,谭嗣同血洒北京菜市口。

他本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走脱。康有为、梁启超都走了,他却坐以待捕,原因简单而干脆: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一句话,便把自己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画卷上。这种前无古人的风范,使无数接下来者为之洒泪洒血。痛感悲壮之余,人们不禁沉思:他的鲜血到底包含着怎样的凝重?

1.无力回天:谭嗣同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2.人定胜天:轮回不灭,十九无限。必胜信念,人定胜天。

谭嗣同走出了这个行列,他没有选择君主,没有选择功名富贵,而是选择了社会责任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他不可能退缩到自我狭小圈子里,他必须义无反顾地去为这个社会奋斗。一向消极避世的佛教,在他那里,也成了积极献身的理论武器。他眼中只有危难中的民族,没有个人的毫发:“蠢尔驱壳,除救人外,毫无他用。”生命即将不存,可谓“穷”到极点,但他依然没有退缩,无私才能无畏,他用自己的鲜血印证了自己的誓言。梁启超把他的“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改为“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简直是一种亵渎。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传统中国是一个网罗密布的社会,知识分子既是网罗的制造者,又是维护者,更是受害者。在网罗的层层包裹下,知识分子的自由精神和创造力被冻结了,一个个变成了网罗的奴隶。谭嗣同高唱“冲决网罗”,横决一切,勇猛直前,一股浓烈的湖南辣子味冲鼻而来。神圣的名教成了万恶之源,高高在上的君主被斥为民贼,一切都应当冲决,一切都应当“日新”。冲破枷锁,变异创新,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正是长久浸在酱缸里的中国士人最缺乏的精神。

谭嗣同不是近代最杰出的人物,却最具近代特质。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的鲜血凝聚了太多的异质特征。他血性的形象穿越了百年的沧桑,愈加真切地站在了我们面前,永久地启示着世人。

上一篇 2023年06月01 02:45
下一篇 2023年04月24 20:56

相关推荐

  • 浅忆梦微凉下一句,浅忆梦微凉

    昨日,你和我相约在仲夏的夜里。太阳渐渐下山了,我们沿着步道,脚步清浅,浅忆梦微凉,缓缓行走。习习的晚风,掸去升腾的热浪,吹拂出一路柔软与清凉。我指给你看天上那浅浅的新月,你盈着一抹嫣然浅笑,说是上弦月

    2023年05月20 261
  • 没有不透风的墙下一句,暗示没有不透风的墙的句子

    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黄帝四经·兵容》:因天时,与之皆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主

    2023年06月06 246
  • 形容坚韧的诗句,赞美坚韧精神的诗句

    小草,作为自然界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弱小植物,没有高大上的身形,没有绮丽的外衣,没有芳香的气味,不但被人类踩在脚下,赞美坚韧精神的诗句,就是其它的小动物也可以随意践踏它柔弱的身躯。而“草”这个字,也常

    2023年04月19 238
  • 赞扬酒的诗句经典语录,赞扬女儿的经典语录

    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一句话,道尽唐人爱诗、爱酒的特点。诗人爱酒,李白每每醉酒,佳句频出;酒爱诗人,催发了他们的情感与创作。饮酒,姿态万千。小口细咂,这是品味;推杯换盏

    2023年05月30 225
  • 不亦君子乎的上一句,不亦君子乎的上半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平。这里的&34;是&34;的意思。人但凡有一点学问有一点才能,总是希望别人知道理解,希望人家给他发挥才能的机会。但干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假如一个人不被理解,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2023年04月24 245
  • 鸡犬相闻上一句,道德经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散文】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道德经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2023年05月26 315
  • 描写夜空的诗句,描写夜空美丽的诗句

    夜晚,最浪漫的,当属星空。夜深人静,抬起头来,遥远的天上,星子点点,一轮弯月,犹如一只小船,带你到想去的远方。天上的星星里有人吗?它们是否也失眠了呢?30个关于星辰的诗词,美得令人心醉,最适合晚上分享

    2023年05月12 297
  • 风花雪月诗句,写风花雪月的古诗

    50句唯美古诗词,让你感受不一样的风花雪月!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3.人面不知何处

    2023年05月29 308
  • 士为自己者死下一句,士为知己知己者死下一句是什么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雄辩的论说,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独特的语言风格。1.士为知己

    2023年05月09 300
  • 元曲的句子长短有什么特点,元曲形式上的特点

    第二讲“元曲的体式特点及“曲律”“中原音韵”介绍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曲,及曲的产生。请朋友们回答几个小问题;1、什么是曲?元曲包括几类文体分别是什么?2、元曲中科白分别指什

    2023年04月19 290
  •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上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全诗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是游子归乡、全家欢聚、团圆美满的好日子,已然成为我们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全诗,让人心驰神往!,年年中秋,岁岁月明。天上人间,共此良辰。中秋,是中国民间

    2023年04月18 229
  • 形容柳树的诗句,柳树经典句子

    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柳树经典句子,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初生的柳芽嫩黄新绿,远远望去充满勃勃生机。十二首咏柳的诗词,跟随诗人的脚步感受春柳之美,春天的勃勃生机。咏柳唐-贺

    2023年05月26 27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