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候现象的诗句,含有物候知识的诗句

今日惊蛰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的到来,预示着仲春时节的开启。时至三月,南方多地已是春意盎然。提到春天,大家联想到的

今 日 惊 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的到来,预示着仲春时节的开启。

时至三月,南方多地已是春意盎然。提到春天,大家联想到的都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暖花开。但唐朝诗人柳宗元在《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却描述了南方春天榕树落叶的景象: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对大部分人来说,更熟悉的是“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描写秋天落叶景象的诗句。北方落叶多在秋冬,为什么南方落叶多在春天?物候变化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为何春半榕叶落满庭

要明白为何“春半榕叶落满庭”,首先要知道为何“秋风起兮草木黄”。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柏杨、垂柳、榆树等阔叶树木需要休眠以减少养分消耗。但是树木在休眠时依然需要消耗养分,因此树木不断掉落树叶,以减少损耗,含有物候知识的诗句,储存更多的能量。而像侧柏、圆柏等针叶树木,具有针尖一样的叶片,水分养分损耗少,因此在冬天也能常绿。

南中有八桂,繁华无四时。

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物候诗词是一种自然笔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

唐代诗人窦巩说:

春迟不省似今年,二月无花雪满天。

唐代诗人杨巨源也说:

严城吹笛思寒梅,二月冰河一半开。

在北方,梅花是在腊月开放,所以叫“腊梅”;在南方则不然,岭南的梅花往往在农历十一月甚至十月就开放了。大别山地区的桂花是八月开花,因此有“八月桂花遍地开”;而岭南的桂花则四季常开,不分四时,不分季节,因此人们叫它“四季桂”。

物候是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的生长发育节律。一年中,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结果、落叶,农作物的播种、出苗、开花、吐穗等现象;候鸟、昆虫等的迁徙、始鸣、终鸣、冬眠等现象;甚至初霜、终霜、初雪、终雪、结冰、解冻等气象水文现象,都是物候。物候是大自然的语言。通过物候,可以了解气候变化、时序更替、季节迟早。“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物候诗词、谚语就是自然笔记的一种形式,是对大自然的草木鸟石变化节律的记录。

企业回花圈挽联怎么写,挽联写法样板 花圈挽联格式: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字体较大) 1.上联右上,用较小字写,悼念(逝者名字)、沉痛悼念(逝者名字)或(逝者名字)千古; 2.下联左下,用较小字写,(名字)敬挽、(名字)泣挽、(名字)拜挽或写上赠送单位。

图源:视觉中国

物候变化可以触发生命感悟

从文化起源来看,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的是中原地区的物候特点。所谓“候”,就是征兆、时节的意思。在古代,五天为一候。例如,惊蛰就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重要节气。其物候现象是: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此时,有些地方已进入了春耕时节,气温回升,春雷响,万物长,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

春晖照眼一如昨,花已破蕾兰生芽。

素养教育的视角,要超越传统的知识和技能,转向重体验、重情感的精神内涵。阅读物候古诗词,从中可以体验到诗人的生活环境、灵感来源和文学气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当地的物候变化,可以丰富我们对生活的意义体验,促进人格和精神的健全发展。

李白说:

1、江天暑气自凉清,物候须知一雨成。——出自唐·吴融《秋事》2、征车日已远,物候尚凄凄。——出自唐·刘威《秋日寄陈景孚秀才》3、山川应物候,皋壤起农情。——出自唐·郑谷《咸通十四年府试木向荣》4、山川殊物。

洛阳三月飞胡沙。

物候不仅有时序性,还有地域性。描写物候的古诗、游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生活空间和感知空间,加深对我国地理环境南北差异、古今差异的理解,还有助于青少年增强对生命意识的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在有限的人生尽可能有所作为,拓展生命的空间来延长生命的时间,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来彰显个体生命的意义,是物候变化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

审核:王飞

1. 物候规律的诗句,并介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来了,大地回暖,气温开始上升。“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雪虽作飞花,春寒料峭,但草芽可见。

终审:尹传红

上一篇 2023年05月16 07:13
下一篇 2023年04月09 20:41

相关推荐

  • 明心见性的下一句,明心见性的真正原文

    终南山在渭水之畔,依古都长安,远望蔚然生秀,层峦叠嶂。从清晨至日暮,山间鸟鸣猿啼,雾岚萦绕,凝翠的山谷中,白云舒展,阳光静谧,连一代帝王李世民到此,都感叹道“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几千年间,总有些

    2023年04月23 271
  • 表达钟情于一人的诗句,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情诗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

    2023年04月23 278
  • 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清明节的古诗50首

    [闽南网]描写清明节的古诗50首,4月5日是清明节,在这仲春与暮春交替的日子里,我们追寻古代文人墨客的足迹,感受他们对祖先的怀念,并在踏青、春游中调节心情,感受自然。清明节的古诗四句大全其一、清明【唐

    2023年05月23 245
  • 总有刁民想害朕下一句

    终于遇到高手了吧同样的刀,为什么你能锯断我我预判了你的预判你的开心被带走了,这下更不开心了吧这是放汽油了吗女人你也不放过吗如果没有番薯就烤地瓜吃吧勿以喜为胜,勿以败为辱心存敬畏,方能进退有度击中要害你

    2023年05月01 259
  • 带声的诗句,带声的诗句100首

    巴湘人整理2022年9月25日高山,在无声中诉说威峻。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宏。人,亦在无声中笑看人间的月圆花瘦,把持心灵的阴晴曲直,带声的诗句100首,掂量生命的跌宕浮沉,送走

    2023年05月26 307
  • 八千里路云和月全诗,八千里路云和月啥意思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

    2023年05月04 221
  • 飞花令春的诗句100首,飞花令一一春

    飞花令一一春,飞花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种文字游戏,饱含诗词之趣。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值此良辰美景,诗词君总结出

    2023年05月20 290
  • 天晴的诗句,形容天晴的古诗

    夏日炎炎,最惬意的事,莫过于来一场及时雨。雨霁天晴,呼吸着雨后清甜的空气,感受雨后的清新凉爽,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如此清晰和明朗,让人置身于美好之中!今朝新雨霁,关于雨霁的诗词,去欣赏欣赏雨后的美景!雨霁

    2023年05月18 252
  • 天时地利人和的下一句,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一个

    《孟子》书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就是其中的一句,这句话强调人的作用有时候比天地的作用更为重要,大大凸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直到

    2023年06月01 292
  • 元曲相思的诗句,元曲最美的爱情词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元好问《人月圆》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般儿一样苦,苦的人魂魄全无。云结就心间愁闷,雨少似眼中泪珠,风做了口内长吁

    2023年04月20 257
  • 十里红妆下一句是什么,十里红妆后半句

    本故事已由作者:大白兔糖糖,授权每天读点故事app独家发布,旗下关联账号“谈客”获得合法转授权发布,侵权必究。楔子笃墨从外间回来,拎起茶壶对着嘴给自己灌了整整一壶。我愿血溅河山,求你一世无恙.许我心愿

    2023年05月25 302
  • 关于红色的诗句,关于红色革命的诗词

    有一种颜色,鲜明亮丽,喜庆祥和;在喷薄而出的朝阳里绽放,云蒸霞蔚!有一种颜色,沉稳豪迈,庄严神圣;在一个民族的血管里沸腾,大气磅礴!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我用五月作韵律,关于红色革命的诗词,

    2023年06月05 27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