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天蔽日上一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译文

(一)《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

(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4. 三峡文言文一句原文一句翻译软件 三峡 朝代:南北朝 作者: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隐天蔽日上一句:重岩叠嶂 三峡 【作者】郦道元 【朝代】南北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有龙则灵 灵:神异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6)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三)爱莲说(周敦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译文,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这

(8)湮于沙上 湮:埋没

(9)沿河求之 沿: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2)转转不已 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隐天蔽日上一句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五)三峡(郦道元)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3)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疾:快

(7)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8)清荣峻茂 荣:茂盛

(9)良多趣味 良:甚,很

(10)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 属:连接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 响:回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企业回真力时,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4)夕阳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八)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十)桃花源记(陶渊明)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忘/路之远近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 具:详细

(9)不复出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与:介词,跟,同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拜访

隐天蔽日上一句

(13)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隐天蔽日上一句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2019?安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上一篇 2023年04月24 02:05
下一篇 2023年05月21 00:55

相关推荐

  • 带锦字的诗句,锦的最佳配字

    春色渐深,桃花开了又谢,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其实,落花也自有一番别样的美。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锦的最佳配字,为了留住花开花落的美好,古人常以花入诗词,都是

    2023年05月01 273
  • 关于清明的诗句,清明最好的十首诗

    1.今日,清明!2.2023年4月5日9时13分,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3.清明是唯一以节气命名的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4.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5.今年的清明有些

    2023年05月08 273
  • 形容难过的诗句,表达伤心难过的诗词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醉后不知天在

    2023年05月15 262
  • 爱国有关的诗句,五个关于爱国的诗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100句爱国诗词这些经典都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世间无限丹青手,

    2023年05月23 222
  • 思想诗句,表达有思想的诗句

    此时,很多人都已经踏上了离家的路。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望极天涯不见家”还是“明月何时照我还”。千般情丝,万般乡愁。尽在不言中。思乡诗句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徐

    2023年06月04 287
  • 青黛的诗句,青黛古文

    01.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02.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0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04.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古诗句出处:唐·雍陶《题君山》译

    2023年04月17 235
  • 厚积薄发下一句,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库”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稿》王伟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序跋窗】厚积薄发的上句是“博观而约取”,下句是“吾告子止于此矣”。出自《稼说送张琥》本文是苏轼写给好友的,也可以看做是一

    2023年05月10 325
  • 跟着党走的下一句,跟着党走的下一句表达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之际,跟着党走的下一句表达,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分别发来贺信,热烈祝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023年04月21 307
  • 东风不与周郎便全诗,东风不与周郎便意思是什么

    公元852年冬天,大中六年,长安城南一座别墅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烧纸稿,旁边一位中年男人非常不忍。“父亲,这是你一生的心血,是很多梦寐以求的书稿,你为什么付之一炬。”“老夫一生所作诗文不计其数,其

    2023年04月23 246
  • 风景美如画的诗句,赞美景色意境美的诗句

    闲读诗词,古人携风月入诗,落笔如画,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闲适,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阔,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可以说,世间

    2023年06月03 240
  • 凤栖梧桐下一句是什么

    梧桐让人高远,而高远的诗人们也常常借梧桐让自己的感情肆意流泻,生发出无尽的诗情。《更漏子·玉炉香》【唐代】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2023年05月18 312
  • 描写栀子花开的诗句,描写栀子花开的诗词

    关注中国诗歌网,让诗歌点亮生活!待到桃花、梨花、杏花各种花儿都谢了五六月份,栀子才缓缓绽放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清丽可爱古人赞颂栀子花的诗词不胜枚举风格迥异,风光无限,令人神往《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

    2023年05月13 20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