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对现代人有什么好处,现代人看孙子兵法有什么好处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近年来,我们中国已经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国学教育也受到了众多家长的热捧,很多幼儿园、学校已经把国学当成基础课程,传统文化的厚重和底蕴让浮躁的现代派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神。到底国学有何好处呢? 当我们在谈论国学时,我们谈论些什么?其实,在这之前,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国学?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简要谈一谈,即:国学的源起,国学的范畴,国学的价值,国学的未来。

① 国学的源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国学”这两个字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一般认为是在清朝末年,那时候,踏上中国地面的外国人种和洋玩意儿随着“门户被动开放”,越来越多,与舶来品有关的“西学”一度甚嚣尘上,传统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好比网络金融来了谁还把大量现金存银行?传统银行为了寻求转型,自我创新走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康庄大道。国学便应运而生。其实,“国学”这个称号自“西学”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就产生了,只是一直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到了非要拿出台面的时候。

真正拿出台面的时候,往往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

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那么,国学出现后,该怎么定义呢?

从大的方面说: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一切文化和艺术,各种立场的,皆是国学。很多除了文化古国其他国家都没有,这就是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国学的,越是未来的。

从小的方面说:先秦经典,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这一套壮阔的文化体系,现代人看孙子兵法有什么好处,也是国学。,

综上所述,国学体系缘起“先秦诸子”应该毫无疑问,国学成为源起清朝末年,也是经得起推敲。

元曲对现代人有什么好处

② 国学的范畴

胡适先生说,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历史是多方面的:单记朝代兴亡,固不是历史;单有一宗一派,也不成历史。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只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

首先,先代的社会现实是元曲兴起的基础,元朝疆域辽阔,城市经济繁荣,宏大的剧场,活跃的书会和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 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次,元代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化,促进元曲的形成;再次,元曲是诗歌本身的内在。

可能这样不太好理解,我作个譬喻吧。

某种程度上,国学其实是很纯粹、简单、自然而然的东西。但国学又需要学早、懂窍,越早打根基越好,不懂方法,没有高人引领,往往事倍功半,穷其一生可能只是隔靴搔痒。

③ 国学的价值

一切经过历史这把筛子筛过留存的东西,都具备本身应有的价值。

国学的价值,在于浸润的过程,而非结果;在于持续的积累,而非速成;在于无限的发散,而非守旧。

国学作为古往今来的一种知识体系,每一名华夏子孙都应该具有最起码的亲近感和敬畏心,都应自觉成为优秀国学的传承者和继承者;国学作为一种可以生出内而外的气质谈吐的思维智慧,每一名华夏子孙都应该多沉浸在国学的氛围里,把学国学当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佛的精髓在于真空妙有,道的奥妙在于逍遥无为,儒家的核心在于君子仁德;佛讲究轮回,道讲究本心,儒讲究伦理,到了一定境界,便三者合三为一了,不到一定境界,便还是各自散发着各自的魅力。

学国学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载体,一种过程,一种浸润,一种领悟,最终形成一副文化精骨: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④ 国学的未来

现代人对国学发自肺腑的热爱,会随着“厉害了,我的国”越来越流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代人对生活的追求,已从物质时代向精神世界转变,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永远是趋势和方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要沿着时代发展和先进文化的方向,创新性弘扬,不是回到过去,更不是复古。

国学的未来,在于国学是否能挣脱复古守旧的藩篱,是否能冲破坚硬的岩石或土壤,是否能开枝散叶并弥漫出浓郁的果香。

有人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真正的文化,更多是价值观的体现,思想境界的体现。这些都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做人、做事上。

现在国家提倡要对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读经典、背诗词、学国学外,更在于精神的引导!

少儿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都有那些好处呢?

一、奠定道德根基

元曲对现代人有什么好处

和谐常常是国学经典的精髓,这些作品对于一个和谐生命的塑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两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师,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

二、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第一,韵律强,语言精练,读之朗朗上口,可以陶冶情操;第二,古人的情感、思想、智慧很多都在诗词中,可以吸收借鉴;第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风情好多也在诗词中,可以了解和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教人怎样做人做事的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益”“凡出言,信为先”……孩子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后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的美德,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人生修养。

四、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当前,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里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觉;自私狭隘》……而在《弟子规》、《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先贤的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

五、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

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通过学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明显要超过一般的小孩。在学习和朗诵古典文学经典的同时,孩子也学习了优美经典的文字、文言、文章。孩子既学到了“语”又学到了“文”,两者融合为一个整体,为孩子今后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意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时,也要结合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学习和运用才是正道。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其中不仅有文学,还蕴涵着美学、哲学。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首先,是历史的积淀。元接手的是宋的江山,宋朝虽然在武力上并不算强势,但是对于士人却非常重视,这也造就了读书的社会风气,元朝接手的不仅是宋的江山,还有这一批读书人。但是元朝轻视读书人,风雅的宋词已经不能引起统治者。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让他们在本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人格,培育民族精神,非常有必要。

上一篇 2023年04月18 23:50
下一篇 2023年05月21 02:04

相关推荐

  • 月圆的诗句,赞美月圆的浪漫诗句

    在世间,明月是永恒的存在。李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头顶上的这一轮明月,曾经陪李白喝过酒、曾经抚慰过想念妻子的杜甫、陪苏轼度过了中秋。时光走过千年,诗人们早已化为了尘土,只有明月,依

    2023年05月24 246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诗,少儿朗诵黄河诗歌

    人生如戏,每一个人都是主宰自己生命唯一的导演。笑看人生,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

    2023年04月24 236
  • 唐诗宋词元曲盛行的原因,唐诗宋词元曲

    宋朝文学的另一个成就是话本。话本实际上就是小说,比如说《三国演义》的故事,话本里就有,闻刘玄德败,大家就流泪,听见曹操失败,大家就拍桌子鼓掌。实际上一直到唐朝,都是以曹魏为正统。因为晋是继承的曹魏,所

    2023年04月20 259
  • 形容四月的诗句,适合四月的开场致辞语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这是林徽因的诗《人间四月天》。宛如一阵清新的风,既不甜腻,也不灼

    2023年04月26 218
  • 古诗清明的作者是谁,《清明》古诗杜牧

    《清明》是否为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作,歧见纷纭。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声称,《清明》“应该是南宋后出现于民间,到《千家诗》方附会给杜牧”(《唐诗求是》)。2020年4月,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

    2023年04月09 322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下一句,百日草丛意从容的下句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1954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百草丰茂下一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_古诗文网[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

    2023年04月19 245
  • 杰开头的诗句,杰字藏头诗大全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集兰亭序字)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集兰亭序字)人

    2023年05月20 229
  • 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春夏秋冬四季古诗大全

    春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渔歌子》唐张志和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分别如下:一、春季: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

    2023年04月16 222
  • 恰同学少年下一句,怎样引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试玉要

    2023年05月17 288
  • 穿越女的重生元曲,穿越的重生女元曲柳青

    易安未离去,三秦有诗痴---吕红青《池月禅心》读后深谢红青女士不弃卑微,自贴邮资,隔山阻水,将大作遥寄予老朽。余如获至宝,若得珍奇,迫不及待地开卷,如饥似渴地拜读。恰若享用佳肴,余香满口,酷似品尝甘醇

    2023年04月12 242
  • 杏花诗句经典名句,史上最美的一首杏花诗

    春日恰似姑娘的纱裙,又如一朵朵杏花,美丽无瑕。不经意,花瓣旋转,扑面而来,像一只只蝴蝶,随风飘舞。喜欢春日的杏花,吹面不寒杨柳风。今日一起欣赏杏花诗词十首。1、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唐代

    2023年04月18 275
  • 甄嬛传里的诗句,甄嬛传引用的古诗词

    在电视剧《甄嬛传》中,女主角甄嬛初入宫时,听人介绍说华妃最美,最得皇帝宠爱。甄嬛却淡淡地说了一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久。俗话说:清醒的女人最好命。凭借美貌,不可能获得永久的宠爱。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一点

    2023年06月06 31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