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上一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夜阑卧听风吹雨"的下一句是“铁马冰河入梦来”满意请采纳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首仅八十一字的《陋室铭》可谓是中国最有名的古文之一。朗朗上口的词句一气呵成,我们念着它,不仅领略到古代汉语之美,也认识了其作者——唐代“诗豪”刘禹锡。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前一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中的诗句。全诗如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言秋日胜春朝啥意思,如果在唐代诗人中选择知交好友,我一定首先选择刘禹锡。他出身书香门第、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又性格开朗、积极上进、百折不挠,是个绝对的“正能量型人士”。在仕途的上升期,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触动权贵利益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其后在宦海中沉浮,从岭南到巴蜀再到江淮,在大唐的偏远地区游历了二十三年。这些挫折和经历在他的诗中却化成一种别样的风格,即在原有的才情中又加入了纵横今古的豪气、广见洽闻的宏阔和贴合地气的平实。他作咏史诗、民歌体诗和山水诗都造诣极高,诗风沉郁而不悲切、欢快而不放纵、舒朗而不虚无,甚至还很有幽默感。试看他相隔十四年所作的两首游玄都观诗,即“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二首诗分别出自《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即使隔了近一千二百年,我仿佛都能听见刘郎发自心底的笑声。
这样的刘郎,他眼中的秋天怎么会是悲苦惆怅的呢?《秋词》第一首的起句即单刀直入,直白地道出“我”就是不同意前人的观点,“我”就是认为秋天比春天要好。先议后叙,用一幅生动的画面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试看秋高气爽之际,一鹤凌云而上,诗人的诗情也随之被激发,伴着仙鹤的冲天之势奔涌而出,直达云霄。诗中的景物虚实结合,衬托出作者心境之开阔、志向之高远。
如果说第一首《秋词》如同激昂的乐曲,第二首《秋词》便像清丽的画卷。作者先展开一幅秋季明净的水墨山水画,然后在其上点染出红红黄黄的树木色泽,画面随之变得温暖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虽金风清冽,却不会让人感到寒冷,带来的是一种澄澈的清醒。与明媚妖娆、如同轻狂少年的春光相比,秋季仿佛一个温雅睿智的中年人,成熟而理性,更加魅力十足。
我言秋日胜春朝上一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出自唐代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赏析:诗人以议论起笔,断然。
刘禹锡眼里的秋天,高峻宏达而又绚烂多姿,是人间的收获季,也是人生的至高点。有谁能不喜欢刘郎笔下的秋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