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窦娥冤》
蒲剧整理改编本《窦娥冤》,又名《六月雪》,六月雪叶子卷曲,系出自元·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 在我国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史》中,作者王国维就针对元朝两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与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评价道: “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足见《窦娥冤》在中国戏曲史和世界戏剧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最早出演窦娥的演员是元代唱杂剧的女演员朱帘秀。
1960年,由蒲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秀兰担纲主演的戏曲片面世,成为蒲剧演艺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京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及我省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等,均有演出。《窦娥冤》,这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传唱了千年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美丽、聪慧、善良女子身上的故事。
窦娥3岁丧母,7岁时父亲窦天章上京赶考, 将她卖与蔡婆家做童养媳。 17岁成婚,19岁丈夫病死。守寡3年后,又因恶棍张驴儿父子介入婆媳的生活而惹上官司。 楚州太守桃杌贪赃枉法、不分清白,严刑逼供窦娥不成,转又拷打年迈的蔡婆。 为救婆母,窦娥只得自认杀人,被判斩刑。剧中,窦娥的性格是非常鲜明的。 事情的起因是赛卢医借蔡婆的钱不还,反而想加害蔡婆,幸好被张驴儿父子所救。 为报答张氏父子的救命之恩,蔡婆将父子二人收留家中。 然而,身为地痞的张驴儿看到年轻守寡的窦娥心生恶念,企图霸占,窦娥决不依从。 为逼迫窦娥屈从, 张驴儿从赛卢医那弄来毒药,想着毒死蔡婆,要挟窦娥就范。 阴差阳错,张驴儿误把其父毒死。张驴儿再次威逼窦娥,窦娥坚决反抗。于是乎,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罪名将窦娥告到官府。
一、六月雪不吉利的原因 六月雪的枝叶密集,花色雪白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但是很多朋友却不知道六月雪为什么不吉利,由于古代元曲作家创作的一本杂剧叫做《窦娥冤》,它的故事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里面的六月飞雪让人联想到了。
窦娥前半部分的善良与后半部分的刚烈, 其对比度是非常明显的。传统戏中《行路》、《法场》二折是全剧的两个高潮。《行路》一折在舞台上演出时,一袭白衣,头戴枷锁,身背斩牌,在 4 名刽子手的押解下,在幽暗灯光的衬托下,窦娥登场了。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呀,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今天的舞台演出,自然与那时的课堂讲解、书本学习有了很大的区别。 因而收获、感受也就生出另外一层意思来。观看演出时,舞台上空无一物,极其空旷。 演员表演时可以做大幅度的动作及特技展示。 急步跑圆场,裙摆飘起似行流水,煞是好看。 飞跪甩发等戏曲特技的运用,在忽明忽暗灯光的配合下,阴郁、压抑、愤怒、声讨等情绪,都仿佛随着演员的唱、做,浸满整个舞台。梆子腔的演唱较之昆曲、京剧,更显粗犷、激越,因而其民间性也似乎更强烈一些。 腔高板急的蒲州梆子即如此。戏曲舞台表演的夸张与唱腔的高亢, 将此时此刻窦娥含冤负屈、问天问地的控诉表达得淋漓尽致,一泻而下,激荡人心。
得到的却是 伤和伤的重叠 晴朗的 六月 下起了雪 就在你 轻轻转身那一刻 原来心中 的爱火 起起落落 霎那变成 了冰冷的世界 晴朗的 六月 下起了雪 飘飘洒洒 飘满我的世界 爱到尽头 任凭 它缘起缘灭 就让泪水 将夜色。
《法场》一折,将全剧推向了最高潮。 把窦娥这一弱女子惊心动魄的反抗性格,彰显无疑。
戏曲创作中浪漫主义的手法,在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一些残酷的事情在无能为力以合法的渠道去解决时, 剧作者往往会采取一些看似不合理却合情的创作方法来予以表现,这些超现实方法的运用,在表达窦娥心声的同时,也表达了民众的心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历来是国人一种朴素的愿望。 戏曲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无疑担当起了传递民间心声的一个途径,一个窗口,一个平台。
行乐贤改编本、王秀兰(饰窦娥)演唱《行路》、《法场》中之唱段—— —
窦 娥 【介板】刽子手拥得我前合后偃—— —
【流水】铁枷锁扭得我左侧右偏。
满腹屈无处告黑白难辨。
含冤死赴市曹岂能心甘!
无奈何我只把天地埋怨。
无罪人就这样命丧黄泉?
有日月,朝暮悬。
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窦娥冤》。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
天地呀,你为何不把清浊辨?
鬼神呀,你为何不把善恶监?
有德的受贫穷更命短。
作恶的享富贵反寿延。
天地呀,你原是怕硬欺软。
到如今也落个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唉! 只落得两泪涟涟。
【慢板】非是我窦娥发下这无头愿。
只因我冤深似海口难言。
【二性】我不让半星碧血红尘染。
定要飞溅素练感皇天,感皇天!
【流水】昔日飞霜因邹衍。
而今窦娥更屈冤。
定要冰花滚滚把尸掩。
也免得清白尸骸暴荒原!
窦娥女含悲愤裂眦碎胆。
飞霜雪染素练心犹未甘。
恨深似海,冤重如山。
天哪!
定要这、这、这楚州地亢旱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