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色泽艳丽,玉笑珠香,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唐代以来,牡丹之盛,唯有洛阳,以“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
唐朝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最有名的牡丹诗句,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描写洛阳城的景象。,
又到了牡丹花开放的季节,让我们品读古诗来一场高品位的“云旅游”吧
01、《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2,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4,花开时节动京城。
解评:
02、《惜牡丹花二首》
【唐】白居易
其一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4、天下真花独牡。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其二
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⑸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译文 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流落在青墩溪畔,我独自一个,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四、惜牡丹花 【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解评:
03、《牡丹》
【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解评:
04、《红白牡丹》
【唐】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1、《赏牡丹》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解评:
诗人先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为了能一直与牡丹花相伴自己愿意变为蝴蝶;而借鲁阳挥戈的典故,表明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好的牡丹花。
05、《和僧咏牡丹》
【唐】吴融
万缘销尽本无心,何事看花恨却深。
都是支郎足情调,坠香残蕊亦成吟。
解评:
做为出家僧人,按佛祖的训戒,是必须清心寡欲,超越凡尘的。留恋风花雪月自然难脱尘缘,至于由吟诵花木而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社会的更替兴衰,则恐有离经叛道之嫌。诗题中这位诗僧看到牡丹香坠蕊残之后偏偏尘缘未了写了一首诗,抒发了他看花之后内心的极度伤感和悲哀。吴融看过之后,写了这首和诗,委婉地对这位僧人加以讽劝,表现了诗人晚年时对人生、对社会的达观态度。
06、《杭州开元寺牡丹》
【唐】张祜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07、《牡丹》
【唐】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08、《牡丹》
【唐】李山甫
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
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
知君也解相轻薄,斜倚阑干首重回。
09、《牡丹》
【唐】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
写牡丹,不妨看晚唐宗师李商隐的《牡丹》: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起句“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
解评:
此诗以轻松平淡语言作侧面讥刺。前两句叹牡丹价格昂贵而豪家权门挥金如土满不在乎。三句转出,末句直抑。以物比物,写牡丹花与普通蜀葵花差不多。全诗谴责官僚贵族豪华奢侈,任意挥霍民膏民血,同时流露出反对奢靡浪费和对民生疾苦的隐忧关心之情。
10、《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解评:
这首诗没有具体描写牡丹花的漂亮,而是通过赏花者的主观感受间接表现的。牡丹在景物中独占鳌头,引起诗人无比的赞叹,从而既可见牡丹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
感谢阅读,图文来自网络,如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