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涌大江流的上一句,夜涌大江流前面一句是什么

江干雪霁图卷局部(唐)王维【专家论坛】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到处都有好山好水。“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野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

江干雪霁图卷局部 (唐)王维

【专家论坛】

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到处都有好山好水。“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野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祖国的河山让人心生热爱,夜涌大江流前面一句是什么,故乡的风物总能勾起游子的乡愁。,

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到处都有好山好水。“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野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祖国的河山让人心生热爱,故乡的风物总能勾起游子的乡愁。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我难道是。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到大山大河去观光游览,或迎风而舒啸,或登临以赋诗。五岳顶天立地,崔嵬峥嵘;江河浩荡奔腾,一泻千里,它们雄伟无比的景观,充分体现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炎黄子孙通览古今、胸怀天下的气概。当前,交通发达便利,爱好旅游的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常常攀登大山大岭之巅,畅游长江黄河之滨。这时,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描写大山大河的诗词名句,便会浮现眼前、涌上心头,令人肝胆开张,增添许多自豪气概和家国情怀。

在传统诗词的创作中,吟咏大江大山的作品,就题材而言,属于“山水诗”。

山川景物,异彩纷呈,往往能触动诗人的心扉。然而,不但把山水视为衬托作者心情的背景,而且把它视为创作题材的主体,这种做法直到魏晋时期才成为诗坛的一股潮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王士祯也说,“迨元嘉间谢康乐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确实,魏晋之世,以山川景物为题旨的诗歌仍未臻成熟,描绘景物往往罗列成堆,没有多少意思。即便有个别佳句,也只给人们留下一些印象而已。

月涌大江流的上一句:星垂平野阔 全诗: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直到唐代,山水诗特别是描写大山大河的诗歌,在诗坛上才趋于成熟,并迅速达到了卓越之境,可谓“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诗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创作经验,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承传吸取和发展。

月涌大江流的上一句是日依平野没和星垂平野阔,《江上晚立》是宋代诗人释绍嵩所作诗词之一,沙晚低风蝶,汀烟入夜舟,日依平野没,月涌大江流,书懒聊遮眼,诗成自点头,此时临水叹,一倍不禁愁。唐代杜甫的《旅夜书。

描写大山大河,切忌面面俱到。在这方面,前人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晋代的陆机写过《泰山吟》:“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这样的写法很普通。陆机无非是说,泰山很高,有云、有寺观等。任何大山都是如此,没有写出泰山的特色。再看杜甫的《望岳》,同样是写泰山,却有不同的写法。他的着眼点,首先在于“望”。杜甫并不是笼统地说泰山之高,而是在未登山前仰望泰山之高。他首先提问“岱宗夫如何”,让读者突然一怔;然后说“齐鲁青未了”,它那青青的山色,延续并跨越齐鲁两国,这是只有泰山才可能具有的山势,也是诗人写他远望泰山的感受。第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诗人走近泰山观察它的景色。它很高也很神奇,竟能把日光隔断,让山的两面明显有着黑和白的区隔。第五、六句“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进一步细细地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诗人在泰山脚下就其观察所得而抒发的感想。显然,杜甫环绕着对泰山的“望”,让读者深深体悟到它恢宏的气势。这和陆机的泛泛描写,有着很大区别。

在传统诗坛,诗人描绘祖国的大江大山,注重表达它们的特色和气势。如陆游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区区十四个字,便高度概括了中华大地的豪壮之势。李白写黄河上游,则着重表现它飞动的气势,“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让人目眩神摇,真切感受到黄河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威力。而王湾和张若虚写到长江下游景色的时候,便注目于它的广阔和宁静,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让人感受到祖国河山宽广安谧的气象。至于苏轼抓住大江大河波涛汹涌的细节,特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则让读者看到江山险要而壮丽,让人拍案叫绝。

月涌大江流的上一句

然而,山川风物呈现的景色与神采,又是通过作为审美主体的诗人传达到读者的面前。换言之,大山大河的形象,必然刺激诗人的思想感情,“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于是,审美客体之“神”,与审美主体之“神”相融合,这才通过文字符号,把山川的意境呈在读者面前。因此,优秀诗人笔下的自然风物形象,往往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影,他们对大山大河的描写,既能加倍显现原型之美与造物之神,更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寄寓,呈现为情景交融的佳作。如李白写的庐山瀑布,和他豪放不羁、爽朗浪漫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李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当他以广阔的胸襟和眼界去观察庐山瀑布时,便把胸中的豪壮之气与山河连为一体。他写其他大山大河的气势,也无不如此。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这一点李白自己也是承认的,他在《赠裴十四》一诗中就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见,山川客观呈现之神之象,和诗人主观之情之意,是紧密联系并融为一体的。李白一向意气冲天,他所处的盛唐时期,尽管时政有许多弊陋,但起码表面上还是全盛和开明开放的局面。在这样的时代态势中,李白把山川之神与自身的豪气融为一体,他所写的山水诗,也可以说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气象”。清初画家石涛说过:“山川使余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余也,余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也。”诗论与画论是相互贯通的。石涛的看法正好说明,作为审美客体的山川景物,在诗歌中呈现的意象,总是和作为审美主体诗人的思想情感交融为一体。上述李白的诗是如此,历代优秀的诗人也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优秀诗人描绘祖国大山大河的壮丽,也常常会将其作为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反衬。如上引宋代陆游的名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把祖国山河描写得何等豪壮,可是接下来笔锋一转,“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样一来,诗人对大山大川的描写、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正好反衬出他对现实生活中投降派的不满。同样,明代宋琬写黄河巨浪滔天奔腾澎湃的气势:“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接下去的两句竟是:“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在这里,诗人把自己对现实的感情和黄河的汹涌神韵,在交融中反衬,也能触发作为审美受体的读者,从而派生出“象外之象”。

传统的优秀诗篇,也往往是以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来表现祖国山河壮阔的气象。如王维的《汉江临泛》,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描写襄阳汉江一带的山川浩淼的景象。江流与山色属实写,至于长江如何奔流在天地之外,山色如何掩映在云雾之中,则是作者以虚笼之笔留下一片空白,有意识地引导读者通过想象领悟山川的壮阔。此外,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名句,都是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启发读者从诗句中“看”到山川形胜的神采。

在唐代众多的优秀诗人中,王维最懂得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祖国的大山大川。他所写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首诗从山的高处写起,首句以神话入题,引导读者想象终南山之高。接着实中有虚,诗人从终南山上望过去,写的当是实景,可是它一直伸展到“海隅”,那是不可能出现之景,便化实为虚。第三、四句,诗人写他从山峰上走下,发现自己走在云里雾里,这既是记录当时实在的景象,又虚写山景的变化,让读者像看山水画一样,从朦胧的一片空白中感悟到云雾的开阖变化,想象到终南山的高耸入云。第五、六句是对山景的实写。第七、八句更加意味深长。诗人说,他下山寻找歇息的地方,这时碰到了在山上砍柴的樵夫,他便隔着山涧相问。这句的奥妙之处在于,他实写“隔水”之景,隔着涧水不能跨越过去,不能“执手问樵夫”,显然他们只能高声对答。而那问答没有写出的声响,便以虚无衬托大山的空寂。在唐代,士人们往往在终南山隐居,把这里视为遁世之所。“诗佛”王维正是以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段,描绘出终南山这祖国名山独具的风貌和空静的意韵。

月涌大江流的上一句 星垂平野阔 旅夜书怀 [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以上,仅就传统诗坛一些诗人描绘祖国大山大河的作品,从如何把握景物的特色,如何体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统一,以及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创作方法,作了粗浅的论述。今天,展读传统诗词中这些名篇名句,依然能让我们浩气沛然,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要汲取其中的有益经验,不断发扬创新,写出更多充满家国情怀的优秀作品。

上一篇 2023年04月12 15:44
下一篇 2023年05月20 19:01

相关推荐

  • 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改接下一句

    赏析诗词书画,品读国学文化。喜欢游山玩水,正是江南好风景改接下一句,立志行走天下。点击上方加关注,一起来交流学习诗词书画,饱览大好河山吧!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

    2023年05月21 301
  • 遥望洞庭山水翠下一句,遥望山水翠下一句是什么

    品读唐诗《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上风平浪静,遥望山水翠下一句是什么,月光照

    2023年05月10 210
  • 回家的诗句或成语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谦称指含降卑口吻。它们在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高考在语言得体的考查中也会出现这方面的内容。由于数量比较繁多,加上现在的考生平时也不怎么接触,所以在高考中往往不能正

    2023年04月23 304
  • 七字开头的诗句,七字开头古诗词唯美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3.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

    2023年05月10 267
  • 鸿是江边鸟的下一句,鸿是江边鸟全诗

    “上联:鸿是江边鸟,求下联?”有没有厉害的网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相信大家都看过星爷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大家一定都对唐伯虎恨对穿肠,对对子那一段剧情印象非常深刻,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网友,非常的有才,

    2023年05月30 294
  • 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一句是什么

    4月27日至5月3日,“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横跨了今年五一假期。作为受邀嘉宾,回想这一周的艺生活,可以用“密不容针宽可走马”来形容:下午学术研讨晚上观摩演出,每日如是。演出在

    2023年05月30 228
  • 关于杏花的诗句,关于杏花的诗句唯美

    杏花,一般二月开放。她的花语是幸运、幸福。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

    2023年06月06 280
  • 夏诗句,带夏字的古诗词大全

    时光匆匆,来到了绿意葱茏的五月,春末夏初农历四月。最懂节气的古人把农历四月过的如痴如醉,古人把农历四月称为首夏或始夏,曹丕在《槐赋》中说:“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谢灵运也有诗说“首夏犹清和,

    2023年04月18 272
  • 赞美肉肉植物的诗句,赞美肉肉花植物的美句

    欢迎来到“多肉教授”,我们会每天分享一点多肉养护小方法,小知识,喜欢多肉的朋友请点“关注”,让我们一起在养多肉的道路上成长…生活中喜欢养多肉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家里养点多肉,来美化生活,增加趣味。多肉

    2023年05月01 207
  • 中秋节元曲加赏析,元曲名篇欣赏

    人道中秋明月好,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中秋节,元曲名篇欣赏,被我们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

    2023年04月18 264
  • 人贱则无敌下一句,人至贱则无敌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大王叫我来巡山,听听三刀侃大山。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至贱则无敌。人生在世,弱肉强食,都想无敌。然而,无敌是很寂寞的。当然了,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无敌,只有一小撮贱人可以。而事实上,也并非他

    2023年04月19 235
  • 好友去世送别的诗句,送别好友的诗句

    送别也许是世上最困难的事,下面这6首古诗,看古人如何表达深挚友谊?赋得暮雨送李胄唐代: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经过铺写渲染

    2023年05月23 2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