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的成语,有古风韵味的成语

说起春天有没有哪一句诗会读出你的感受1、画中有诗【拼音】:huàzhōngyǒushī【解释】:指画里富有诗意。【出处】: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说起春天

有没有

哪一句诗会读出你的感受

1、画中有诗 【拼音】: huà zhōng yǒu shī 【解释】: 指画里富有诗意。【出处】: 宋·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柳暗花明 【拼音】: liǔ àn。

哪一首歌能撩动你的心弦

最美人间四月天

满眼春色各有韵

步入四月

一起来赏一赏

大理如诗如画的春天

春风风人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有古风韵味的成语,吾穷必矣。”,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诗情画意 [shī qíng huà yì][解释]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清·毛祥麟《墨余录》:“诗情画意;尚可言传;惟此一片深情;当于言外领味。”相近 画情诗意 比较有诗情画意的成语 惟妙惟肖 。

【释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

惠风和畅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释义】是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草长莺飞

【出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羣莺乱飞。

【释义】江南暮春时节景象,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后来多用“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美好的景色。

春晖寸草

【释义】寸草,指小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父母的慈爱。比喻儿女难以报答父母的恩惠。

春风得意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释义】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桃红柳绿

【出处】唐•王维《田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释义】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春树暮云

来带有诗情画意的古成语——诗中自有画。 诗中有画 shī zhōng yǒu huà 【解释】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出处】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释义】表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春意阑珊

【出处】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释义】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春满人间

【出处】宋•曾巩《班春亭》:山亭尝自绝浮埃,山路辉光五马来。春满人间不知主,谁言炉冶此中开?

【释义】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

诗情画意的成语

春和景明

1. 有诗意的四字成语 春 寸草春晖 春风和气 春风雨露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华秋实 春兰秋菊 春去秋来 春色撩人 春色满园 春笋怒发 春生秋杀 触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长,秋收。 春蛙秋蝉 春意盎然 。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释义】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日和风暖

『捌』 优雅唯美好听有诗意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优雅唯美好听有诗意的四字成语有:盛夏光年、染指年华、歌尽倾君、伊人夕岸、风华流沙、沧桑年倦、红尘画卷、千秋几世、如烟若梦。 『玖』 比较诗情画意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镜花水月、仙风道。

【出处】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释义】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莺歌燕舞

【出处】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释义】黄莺在歌唱,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样子。现在常用来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绿肥红瘦

【出处】宋•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春色撩人

【出处】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释义】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伴花随柳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诗情画意的成语

【释义】用来形容春游的快乐。

春色满园

【出处】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释义】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万紫千红

【出处】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释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绚丽。多指繁盛的春色。

柳暗花明

【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释义】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笔底春风

【出处】元•黄溍《瑶池春宴图》:笔底春风殊未老,蟠桃积核已如山。

【释义】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枯木逢春

【释义】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20个成语

道尽春天的美好

在大理的春日

感受诗词文字的魅力

走进大理的诗韵画卷中!

部分文字整理自网络

图片:赵志伟 武文雯 钱娜

值周:胡亚玲 张辉

主编:李胜

上一篇 2023年04月19 14:16
下一篇 2023年04月20 07:19

相关推荐

  • 忙趁东风放纸鸢全诗,忙趁东风放纸鸢网络意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南方称“鹞子”,北方称“纸鸢”。纸鸢的前身为木鸢,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忙趁东风放纸鸢网络意思,“公输般为木鸢以窥宋城”(《鸿书》),“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

    2023年06月06 262
  • 吃水不忘挖井人下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下一句俗语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吃水不忘挖井人、穿衣不忘纺织人、吃饭不忘种粮人。类似的句子还有:乘凉不忘种树人、看书不忘写书人等。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船

    2023年05月03 243
  • 形容山的诗句,赞美山景的诗句

    中国是个多山之国,境内千峰耸立,万壑争辉。这众多的山脉,有的巍峨壮观、气度非凡,有的旖旎秀丽、千姿百态,具有丰富而独特不凡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中国的诗人们留下了无数咏山佳作,这些作品或为名山增色,或

    2023年04月22 278
  • 赞美乌龟的诗句,咏乌龟诗七绝

    【七律三首】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一)文/绳德龟城卧谷枕汾涛,伫望箭楼千尺高。谷畔交连金粟市,楼前斡运汇通韬。一帘时雨甘曾润,万斛票庄诚所操。驼铎叮咚南北去,且驰茶路写风骚。龟唐代李群玉静养千年寿,重泉自

    2023年04月13 225
  • 一将功成万骨枯下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求下联

    〖见字〗第255期天涯何处无芳草的下一句并不是何必单恋一枝花哦~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企业回法穆兰,名

    2023年05月24 274
  • 关于烈士的诗句

    【编者按】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惧牺牲,将万丈豪情融于纸笔、世代传承。清明将至,透过9首革命诗词,不忘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夏明翰《就义诗》夏明翰,1900年生于湖北秭归,12岁时回

    2023年05月23 284
  • 运用借代手法的诗句,运用借代手法的诗句高中

    在古诗词中,诗人们常用借代手法,比如我们常见的“汗青”、“桃李”、“巾帼”等,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桑梓:家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

    2023年05月25 349
  • 盛年不重来下一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全诗

    最长的是时间,最短的也是时间。恍然而过,人生已过几十年。昨天成了永远的昨天,而今天又成了昨天……《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错过了花期,下一季已不再

    2023年05月09 229
  • 君自故乡来全诗,君自故乡来译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名句的诞生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

    2023年04月30 301
  • 有关教师节的元曲,教师节是谁定的

    教师节来了,17首尊师重教古诗词,太经典!转给孩子读一读,必有收获!《师说》(韩愈)【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

    2023年04月17 225
  • 成长的诗句,形容人成长蜕变的诗句

    CFIC导读◆关于成长的15条名家经典。关于成长的15条名家经典——关于成长的诗句是: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2023年05月25 256
  • 长安的诗句,关于长安的唯美句子

    唐诗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而长安作为唐代的国都,自然让天下诗人魂牵梦绕。可以这么说,对唐代人而言,长安是最好的地方,也是最坏的地方。欢乐与痛苦都在长安城中上演,留下悲欢离合。如今长安已经变成了西安,但是长

    2023年05月14 30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