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有关玉门关的全部古诗,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提及玉门关,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是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一种笛子。“杨柳”指的是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大唐开元末年,唐玄宗一心沉迷玩乐,不务边防。王之涣来到凉州城后,听到了一曲哀怨的笛声,于是写下了这首《凉州词》,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在悲壮苍凉的边塞景色中,衬托出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内。历史上的玉门关,其实有三处:
汉代玉门关。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着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过西域的南北通路,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
关于玉门关的诗句古诗如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
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日益繁荣,为了确保这条道路的安全与畅通,公元前121年至107年间,汉武帝下令修建了两关,这便是阳关和玉门关。
隋唐玉门关。
五代及宋玉门关。
到了五代宋初,玉门关址又有了新的变动,此时的玉门关已经移到了唐玉门关之东200公里左右的地方。
而我们如今可以作为旅游景点看到的玉门关,正是位于敦煌西北90公里的小方盘城,即汉玉门关。
这座玉门关遗址是一座四方形的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是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便是长城。
在玉门关西约75公里处,有一处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每当大风刮过的时候,就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此这里也被世人叫作“玉门关雅丹魔鬼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5.写玉门关的诗句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 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
在这里,到处都是黑色的砺石沙海,被大漠的狂风雕成各种各样错落有致的造型,或高或低,或大或小,栩栩如生。
登上玉门关遗址,举目望去,但见长城蜿蜒,沟壑纵横,胡杨挺拔,黄沙漫天,令人油然而生一种亘古的沧桑悲壮之感。
白首边城休怅望,马蹄未出玉门关 《安西闻捷》宋 · 杨时 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 《在军中赠先还知己》唐 · 骆宾王 少希铜马式,老厌玉门关 《邕州》宋 · 陶弼 罢征光禄塞,初入玉门关 《赠罢征边将》宋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所描写的便是这样一幅苍茫壮阔的玉门关景象。
关于玉门关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玉门关的诗句,整理如下:(资料来源:古诗词名句网网页链接 )《从军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
唐代时,边境战争频繁,西方、北方有两大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玉门关外,便是突厥的势力范围。由此也可看出玉门关在唐代军事上的重要意义。
戍边将士们身经百战,金甲都被磨穿。他们立下铮铮誓言,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全诗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李白笔下的玉门关,则少了几分激昂悲壮,多了几许凄清幽远。诗人借着描写玉门关附近边塞的风光及戍卒的遭遇,表现了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的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的将士们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着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许在高楼,哀叹着何时能够再见到远方亲人。
而在另一首《子夜吴歌.秋歌》里,全诗更如同电影般,极具意境。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在诗人们的书写下,“玉门关”渐渐成为了一种边塞情结的象征,越来越多的诗人在诗作中提及玉门关,抒发他们或悲凉或萧然或激昂的情怀。
陆游的《野兴》:
玉门关外何妨死,饭颗山头不怕穷。
春瓮已成花欲动,了无一事著胸中。
体现了陆游平生思报国的远大志向。
戴书伦的《塞上曲》: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唐.王昌龄 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塞上曲》唐.戴叔伦 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唐.李白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写出了将士们强烈的报国志愿:为了祖国的统一,我们不惜此身,只愿杀敌立功,报效祖国,为此宁愿马革裹尸还。
岑参的《玉门关盖将军歌》: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则形象地勾画了玉门关座落在黄沙万里、荒草丛生中的“迥与孤”。
“读尽一编时自许,西风吹梦玉门关”,而今的玉门关虽早已失去往日军事重镇、商业要道的地位,但它屹立在漫天黄沙中的姿态,仍在时时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变幻。
1、咏史诗·玉门关[唐] 胡曾西戎不敢过天山,定远功成白马闲。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2、玉门关盖将军歌[唐] 岑参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