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一般认为,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时期。通过营造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来衬托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以反映作者谪居永州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是作者遗世独立、峻洁孤高人生境界的象征。
我们不能说这种理解没道理,但起码不准确、不全面。
且看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鸟”是动的,“人”是动的;“山”是静的,“径”是静的。动的事物皆仿若浮尘、过客,当它们消匿无踪时,亘古长存的事物便清晰地浮现了出来。没有了鸟的喧躁,大山凸显了出来;没有了人来人往,小径凸显了出来。它们仿佛是这个世界真正永恒的真理,就这样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诗人面前。
若把“江”比作不可违逆的时势,将“雪”比作不可测度的时运,则诗人驾一叶扁舟,披一身蓑衣,于江渚之上悠然垂钓,则不随波逐流、不抗争亦绝不逃避的姿态也就鲜明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然而,“江”、“雪”毕竟是动的,虽然看似安静。“动”的,便不可长久。当大江曲折回环,当世间雪霁天晴,人们会发现,如中流砥柱般岿然不动的渔舟,才是这里真正永恒的风景。
【译文】
山里已没有了飞鸟,山道上也看不见行人。
一场寂静无声的大雪,让这个世界变得简单、干净。
江面上一条孤独的小舟,小舟里孤独的渔翁。
他把鱼钩垂入水中,蓑衣斗笠上落满雪花。